國家級金融機構招聘 應屆本科生錄用少

本月初開始,2019年校園招聘拉開序幕,無數應屆畢業生滿懷憧憬地開始充滿挑戰的求職之旅。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中投、中國證登……這些掌握國家金融命脈和對外金融投資的權威部門是很多高校畢業生心中最嚮往的殿堂。從以往經驗來看,哪些高校哪些專業的畢業生更容易獲得這些部門的青睞呢?

國家級金融機構招聘 應屆本科生錄用少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等部門2018年發佈的擬錄用人才公示信息,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擬被錄用的應屆畢業生本科學歷的非常少,以碩士研究生為主,清華、北大、人大等幾所名校的學子佔比明顯,畢業生的專業不侷限金融類,有多元化趨勢,海歸人才也大有機會。

在北青報記者統計的203人中,北大和人大的畢業生各有29人,清華有19人,這三所著名高校的畢業生遠超其他高校。

央行總行機關今年只錄用一名本科生

9月17日,央行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要求,將所屬在京單位2018年接收高校畢業生情況發佈在官網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時間截至2018年9月27日。

公示信息顯示,央行總行機關2018年擬錄用13名應屆畢業生,其中有3名女生,10名男生。13人中僅1人為本科學歷,1人為博士研究生,其餘11人均為碩士研究生學歷。

從畢業學校來看,中國人民大學最多,有4人;清華其次,有3人;北大2人,復旦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天津大學均有1人。這7所學校全部為985院校。13人中8人學的是金融專業,其他專業還有基礎數學、西方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

同時,央行金融研究所今年擬錄用3名應屆畢業生,分別來自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專業為金融和理論經濟學。央行清算總中心錄用4人,分別來自清華、人大、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他們的專業都與金融無關,分別是信息與通信工程、人力資源管理、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和軟件工程。

原銀監會機關青睞海歸人才

銀保監會官網暫時沒有發佈2018年擬錄用應屆畢業生的公示信息。但北青報記者在其他公務員考試網站查詢到原銀監會機關2018年度公務員錄用考試進入體檢考察環節人員名單。雖然不是最終人選,但也可以看出銀監會青睞哪些學校的畢業生。

這份名單一共有42人,其中8人有工作經歷,剩餘34人可視為應屆畢業生,男女比例相當,來自19所高校。其中中國人民大學6人,北大5人,對外經貿大學和社科院研究生院都有3人,清華和中央財經大學均有2人,中國科學院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外交學院等高校各有1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名單中出現了牛津大學、華威大學、德保羅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等海外名校的學子。相比其他機構,銀監會對海外人才顯然更加青睞。

證監會機關30名應屆畢業生中25名是碩士

5月31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發佈公示信息稱,根據2018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有關要求,經過筆試、面試、體檢和考察等程序,確定42人為中國證監會機關擬錄用參公單位工作人員。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42人中有12人有工作經歷,其餘30人應為應屆畢業生,其中只有一位來自山東財經大學的男生是本科畢業生,另有4名是博士研究生學歷,其餘25人均為碩士研究生。

30人分別來自15所高校,其中北大最多,有6人;清華和人大各有4人;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山東大學均有2人;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和山東財經大學均為1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