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街區「末梢治理」新探索——清鎮市新嶺社區打造「共享社區」建設模式綜述

「社区」街区“末梢治理”新探索——清镇市新岭社区打造“共享社区”建设模式综述

點擊藍字 ,輕鬆關注

近年來,貴陽市大力構建“末梢治理”體系,通過拓展黨建職能,細分治理單元,構建自治平臺,培育社會組織,有效整合轄區資源,形成共建共享局面,從而激發了基層活力,較好地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成為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新型治理模式。其中,清鎮市新嶺社區以“六共”為載體,推進“街區治理”的治理模式也成為貴陽市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探索中的一種。

「社区」街区“末梢治理”新探索——清镇市新岭社区打造“共享社区”建设模式综述

以“家文化”為核心構建新型“街區生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社會治理要堅持問題導向,規範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係,協調社會關係,解決社會問題,把重心落到城鄉和社區,實現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當下,‘城市病’是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就新嶺社區來說,主要體現在‘五難’:一是公共資源難以融合共享;二是私有資源難以互信互惠;三是社會組織難以協同共治;四是利益關係難以融洽調節;五是價值文化難以凝聚合一。這‘五難’,成為社區治理中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為此,新嶺社區黨委經過反覆 調研探討,2017年,我們設計出了‘街區治理’的新路徑。”新嶺社區黨委書記毛國新向記者闡述了他們深化基層社會治理的緣起和動因。

據毛國新介紹,“街區治理”重點探索解決“強化城市社區居民集體價值觀念、共駐共建共治、社會協同參與、公共資源共享整合”等相關問題,化小自治單元,建立社會大家庭,培育街區“家文化”,不斷增強社區治理功能。

「社区」街区“末梢治理”新探索——清镇市新岭社区打造“共享社区”建设模式综述

為紮實推進“街區治理”,紅新社區以“居住地段相鄰,交通循環互通”為界,把群眾居住的小區與其生活的街道融合為一個個相對集中的“街區”。將新嶺社區5個居委會劃分為10個街區,將原有的“居委會管理網格”“網格化社工一警兩員”等人事管理機制繼續保留。同時,整合各方資源,明確政府、社會、公眾職能,使其各歸其位、各擔其責,從而實現多元治理格局。並通過城市配套設施較好和較差的“雲嶺北路街區”和“新華路街區”為試點,積極探索“多元共建”機制,打造“六共”治理平臺,確保“街區治理”工作穩步推進。目前,這兩個街區試點工作已結束,收益群眾達1·5萬人。

以“六共”為載體推進共享社區建設

新嶺社區“六共”主要指“黨建共創、思想共做、服務共辦、治安共防、衛生共抓、活動共聯”。通過“六共”載體,形成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由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或黨務工作者共同參與的共建共治組織體系,搭建事務聯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的社區共建共治平臺。

——黨建共創聚合力。近年來,新嶺社區黨委攜手轄區各單位,從黨員教育資源開發,黨組織活動,黨員服務等方面建機制搭平臺,全面推進黨建工作共創,做到每個月都有志願服務、扶貧幫困、宣傳教育等黨組織活動。同時,成立共治委員會,根據在職黨員職業、特長及居住情況,推進設崗定責、共同開展成員單位“黨員居住在社區、奉獻在社區、回報在社區”活動,促進先鋒模範作用發揮,為“和諧新嶺·溫馨家園”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思想共做強素質。2018年,新嶺社區在轄區內共同推進“新嶺典範·社區名人”評選表彰活動,要求每村居評選出3至5名思想上進,熱心公益,積極服務群眾的人員,並將他們的事蹟在各黨支部陣地及人流密集的好人廣場等予以公示。截止目前,已評選出“社區名人”32人。同時,社區通過各村居講習所等教育平臺,緊緊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主要內容,定期組織“社區名人”講習教育活動,共同培植健康、文明、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和有利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輿論力量。這種以身邊好人好事教育群眾的做法,達到了典型引領,示範帶動的目的,營造了健康向上、文明進步、團結協作的良好思想教育氛圍。

——服務共辦解難題。亂擺亂放,交通擁堵等問題,幾乎是各社區在基層治理中非常頭痛的“疑難雜症”。而社區作為事業單位,沒有行政執法權,在基層治理上有時候力不從心。為此,新嶺社區再次明確,所有城市管理服務總體由社區黨委負總責,整合轄區各單位力量服務發展、服務民生,通過整合城管、市場監管、交警大隊聯合行動,採取梳堵結合,停車收費等方式,解決車輛亂擺亂放和髒、亂、差等問題;統籌協調交警大隊等職能部門,通過單向環向通行等途徑,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統籌院落在衛生保潔、治安防控等工作,推行院落自治自理,共同攜手開展社區建設。

同時,社區強化基礎實施建設,先後申請資金1400多萬元,對18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發揮屬地主體責任,協調單位部門及轄區愛心企業,修建、改善公共設施,啟用公共停車場5處,開放停車位1100多個。

——治安共防構和諧。新嶺社區通過相互協作、整體聯動,共同解決社區轄區內治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安全樓院”“安全文明小區”“安全單位”等系列創建活動,積極參與治安大巡防活動,消除不安定因素,成立樓棟院落義務巡邏隊,健全群防群治等責任制,開展“鄰里守望”活動,號召居民建立起互相關心、互相照應的和諧鄰里關係,共同維護社區治安。

——衛生共抓保秩序。清鎮市三角花園夜市,一到天晚各類擺攤設點的小商小販便開始販賣各類未經衛生部門頒發許可認證的宵夜小吃。由於人員複雜,此處發生打架械鬥的情況也比較頻繁。天亮後,三角花園隨處是剩下的食物殘渣、垃圾、嘔吐物等,髒亂情況極為嚴重。

經過調研,社區黨委決定以創文創衛工作為契機,通過城管部落實與城管局、住建局、生態局等相關責任單位對接,共同擬定工作方案,對三角花園夜市進行重點整治,並組織周邊商戶成立商戶自治委員會,嚴格按照“門前三包”落實要求,形成相互監督、共同參與的管理網絡。經過社群共同努力,該處商販終於按照規劃要求搬離三角花園,隨後社區配合市生態局在該處實施綠化工程,建成了一個可供市民休閒娛樂的小廣場,舊貌換了新顏。

據悉,2018年以來,社區黨委針對類似髒亂差的情況一一立了臺賬,統籌共治委成員單位,組織幹部、職工、居民共同參與,積極創建文明單位、園林式單位、花園式小區,對社區衛生進行集中整治,維護了社區文明健康的衛生秩序,營造了優美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活動共聯得民心。近年來,新嶺社區以樓院文化、廣場文化、家庭文化等活動為載體,精心設計,組織轄區共治委成員單位、社會組織及文藝隊伍等開展形式多樣、寓教於樂、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2018年以來,新嶺社區就組織春節巡演,元旦聯歡等各類文化聯演聯辦活動達20餘次,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倡導了文明健康的社區風尚,使共育社區文化、共建社區文明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得到了群眾的認可與好評。

後記

基層社區、村組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末梢,是整個社會安定和諧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推進“社會末梢治理”工作,要始終堅持“人民滿意”這一主題,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係,拓展和延伸服務內容,提升廣大居民法治素養,努力把社區(村)建設成為服務完善、管理民主、充滿活力、和諧幸福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新嶺社區打造共享社區的探索與實踐,較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新嶺社區注重黨建引領作用的發揮,強調黨組織、黨員在社會治理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建立大黨建格局,推動基層黨建協同化發展,並充分發揮轄區內非公企業黨員、企事業單位退休黨員以及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黨員的作用,形成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同時,在建立共建共享機制上狠下功夫,努力搭建平臺,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創造、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通過持之以恆的共建共享活動,培育居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正能量,打造價值同向的“家文化”,從而提升治理檔次,為城市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當然,新嶺社區“街區治理”探索時間不長,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總結提升。我們相信,隨著社會治理的深入推進,新嶺社區“街區治理”模式必將日臻成熟、日臻完善。

「社区」街区“末梢治理”新探索——清镇市新岭社区打造“共享社区”建设模式综述「社区」街区“末梢治理”新探索——清镇市新岭社区打造“共享社区”建设模式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