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今日導讀:不需要考試的競賽自招,近些年競賽自招的變化,競賽品宣需要注意什麼。

中國古代,唐人要想出任途徑,若不是王公貴族的後人,就必須通過普通人正規的晉升渠道——考進士。但是揚名千古的唐代詩人李白,兩邊都不沾,卻還是得到了玄宗皇帝的賞識,成為皇帝欽點的御用文人,為什麼呢?這其中的機緣就在於“自主招生”。

唐朝科舉(GaoKao)時,考生要經歷報名、報卷(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平時表現)、面試、筆試。大唐五品以上官員有舉薦資格,預審,錄取時主考官會參考平時成績和臨場發揮定奪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李白同學自小學習就非常努力,經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此外他還特別喜歡“遊學”,曾在《秋夜獨坐懷故山》中寫道“遠遊學屈平”。這兩項技能放到現代社會,一個是基本功,一個是加分項。但是李白出身並不好,自知走不了“關係戶”那條路,便找到當時的學術權威賀知章,給他看自己的作品《烏夜啼》、《烏棲曲》、《蜀道難》。

年過八旬的賀老被李白的天賦和視野所吸引,直接把他舉薦給當朝的玄宗皇帝。皇帝把李白召進宮中,任為供奉翰林。於是,李白同學通過賀老的推薦,沒有經過考試就被直接錄取。古代這種一步登天的科舉機制變遷到今日,尤其類似自主招生裡的競賽自招。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一、殺條魚就能保送名校?

前些日子人們紛紛議論《全國50名成功解剖鯽魚的高中生被保送清華北大》的事情,我們來複盤一下那則新聞:

“8月17日,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的前50名金牌選手,按要求成功解剖鯽魚,有資格入選國家生物研究隊,並免試保送進入北大清華。此外,28所高校來現場搶人,除了生物,醫學,製藥,環境等專業,錢學森力學班也在現場招走了4人。”

網友起鬨,“我家門口殺魚那大爺是不是也是清北畢業的?”學生也說,“之前都是解剖像蝗蟲之類的無脊椎動物,考試之前從來沒解剖過鯽魚。”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大家如此震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題目設計太創新。往年主要考解剖無脊椎動物,今年解剖一條鯽魚,學生要辨識骨骼的位置,並在解剖過程中不將骨頭碰斷,難度非常大。

第二,競賽收益太誘人。解剖鯽魚屬於中學生,生物學競賽決賽實驗操作中的,動物生物學裡的一項分數,理論上講並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由於金牌含量非常高,學生可以直接獲得名校保送資格。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競賽自招非常考驗驗人的智力、思維能力、靈活性、動手能力、探究能力、耐力等等素質,本就是從全省最好的高中裡,尖子生裡拔尖子。因此,競賽自招幾乎成了高校和中學在人才選拔方式上達成的少數共識之一,獲獎學生具有顯著的“階級優勢”,即便這些人不參加這個比賽,也是在高考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最有利的競爭者,何況一貫以來,自主招生可以幫助考生拿下名校高考降分錄取10/20/30/40/50/60分的優惠認定,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甚至可獲得降至一本線,沒保送的也和保送沒什麼兩樣了。

二、競賽自招的變化

“難度越來越大,收益越來越高”是未來競賽自招的發展趨勢。然而高收益必然引發高競爭。2018年,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達到驚人的82萬,相較2017年的60萬人次,上漲幅度達到35%。其中很多家長從孩子有興趣學,變成為了上名校不得不去學。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如果你也選擇了這條路,要對這兩大變化做好心理準備:

1.科技創新類競賽成新寵,文科競賽優勢不再

大家都知道自主招生競賽包含五大學科競賽、科技類競賽、文科類競賽。2018年五大學科奧賽仍是重中之重,受95%以上高校認可;科技創新類競賽漲勢明顯,成為60%以上高校的新寵;文科類競賽,如:新概念作文,創新作文,創新英語,英語能力等,優勢不再。雖然南大,北師大,對外經貿等高校仍把在語文、英語大賽中獲得省級或者國家級獎項作為招生條件之一,但是今年除了北林對英語能力大賽有說明外,其他學校都未明確具體說明認可哪些文科類賽事。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2.專利分量變小,甚至不認

自主招生裡還有一項規則是,如果有論壇或者專利發明,以及綜合成績或者單科成績特別優秀的,也可以獲得自招資格。2018年這部分比例也有所下調,由於往年自招中專利、論文造假的現象比較嚴重,今年受到了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重視。相較去年同期,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在內的多所院校取消了專利申請資格。華中科技大學更是

在自招簡章中明文表示不認可各項專利,看來是往年被坑的不淺。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三、競賽評選中的潛規則

那麼很多家長說了,“既然五大學科含金量最高,我們奔著這個學就可以了。”

真的這麼簡單?我們再來看看競賽評選中的內幕。

1.只有奧賽金牌才能保送

“對我們競賽生來說,只有在五項學科競賽中獲得全國金牌並進入國家集訓隊的最優秀競賽生,才能免於高考,直接獲得保送資格。”

北大已經在報名條件中明確寫出要求國家級獎項,清華雖沒有說明,但結合往年實際情況,和北大的招生條件基本相似。2018年,清華初審從116227報名者中選出1172人,最終獲得降分優惠的為949人,綜合通過率僅5.85%。這些通過初審的考生絕大多數是奧賽獲獎者。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目前,五大學科奧賽每屆產生約7500名省一獲獎者,都是清華北大先去搶人。復旦自主招生面向的除了競賽省一等獎,還有部分綜合成績優秀的學生。上交、浙大、中科大三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初審,基本被競賽省一等獎的學生壟斷。

2.數學、物理>化學>生物 信息學是下一個時代的中國奧數?

五科競賽包含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每科的含金量的分佈基本也是按這個順序。數學是五大學科裡最難、歷史最久、也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個。歷年獲獎學生已經打通了預賽、聯賽、決賽、國家隊、IMO,是發展最成熟的名校渠道。物理難度和數學相近,但不像數學對基礎有一定要求。2018年除了上外要求外語特長、中國政法要求法學特長,這二校沒有提及五科競賽外,其餘88校全部認可數學、物理競賽獎項。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化學競賽對思維要求比物理低,側重背誦記憶能力,在自主招生中,這項獎不似數學物理那樣有極高的說服力,但也能得到大部分認可。相比之下,生物競賽地位更低,2018年復旦等名校已經不認可生物競賽成績。相應的,報考人數降低,真正熱愛生物學的同學其實機會更多了。

信息學(編程)比較特殊,既要求數學思維也要求計算機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作為一門新學科,門檻並不低,但是目前競爭較少,獲獎名額也明顯多於其他學科,學生只要努力了就有機會。2018年Python進入浙江省高考,信息學進入中小學課本,標誌著中國教育也在為2025智能社會佈局,信息學會不會是下一個時代的中國奧數?我們拭目以待。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3.競賽自招也受地域保護

競賽自招是為高考自招服務的,它在自招中的分量也會受到地域影響。有些名校特別看重本地戶籍,比如同濟大學近40%的學生是上海戶籍,復旦大學約49%的學生是上海戶籍,浙江大學近62%的學生是浙江戶籍。建議家長們在自招前先對目標學校往年招生情況做些瞭解。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4.年級排名>一般競賽成績>論文和專利

大多數參加競賽的學生沒有獲得保送,競賽自招只是他們的加分項。據觀察,最後通過清北自招初審的學生具有一些共性,比如強競賽+次強成績獎項,或者超強成績+次強競賽獎項,這兩種優勢組合名校都願意接受。但是當然了,所謂的“次強”仍然很強,學校會參考學生的中學知名度,最後通過初審的,往往都是年級排名和高校相匹配的學生。

5.初審並不嚴格,自己投材料也能過

“在實際的材料審核過程中,一般的情況是,校方給出標準,教育部直接派人審材料,這個過程中校方是不被允許參加材料審核的。”

82萬人都在拼的高考捷徑,還是有你不知道的“潛規則”?

很多學校的初審並不嚴格,不用通過機構,自己投材料也能過。但是一些家長還是覺得撒錢、託關係更靠譜,其實不然。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湖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無一例外初審通過大幾千人,但最終加分人數不足10%。即便是花錢過了初審也是作弊,對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社會上的“幾萬塊保你過初審”也只是自招經濟下催生的機構的投機主義,家長們要長點心。

★ 附錄:競賽時間和學習規劃

9月

數學奧賽省級初試+複試

物理奧賽9月上旬預賽、9月中下旬複賽(筆試+實驗)

化學奧賽9月省級聯賽第二試

10月

物理奧賽10月底全國決賽

信息學奧賽10月中旬省賽初賽

明天小小科學家10月中下旬終評

11月

信息學奧賽11月中旬省賽複賽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11月初賽

12月

數學奧賽12月為冬令營(全國決賽)

化學奧賽12月為冬令營全國決賽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12月中旬決賽

3月

中小學電腦製作3月份省內評選

4月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每年4月10日前為省級組織階段;每年4月10日至8月為全國賽事組織階段

中小學電腦製作4月份全國評選、暑假期間入圍者面試

5月

生物奧賽5月省級聯賽,含初賽複賽

明天小小科學家5-6月為申報階段

中國青少年機器大賽5月省級競賽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5月13-18日在美國匹茲堡比賽

6月

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賽6月上旬在伊斯坦布爾舉行

7月

化學奧賽7月省級聯賽第一試

中國青少年機器大賽7月全國競賽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來年7月全國總決賽

8月

生物奧賽8月為全國決賽,包括筆試和實驗兩部分

信息學奧賽次年8月全國決賽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8月下旬到年底為總結階段

明天小小科學家專家評審

注:文科類競賽在自主招生中的認可度已大不如前,但有總比沒有強,含金量相對較高的文科類競賽主要有

作文類競賽:

1. 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

2. 新概念作文大賽

3. 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

4. 中華“聖陶杯”中學生作文大賽

5. “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

6. “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7. 北大培文杯創意寫作大賽

英語類競賽:

1. 全國創新英語大賽

2.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

3. “21世紀杯”全國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

4. 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

5. 全國中小學生英語技能大賽

本文作者小石頭,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