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學校不該是利益本位的商業化組織

學校是個什麼組織?

學校這個組織很有意思。

學校是社會上所有其他組織類型的袖珍模板。

可以說,學校是未來社會各種組織的“孵化器”。

學校這個微型“組織孵化器”的運作模式,將是孩子們建構成人世界真實組織的母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馬約爾先生說:“我們留給子孫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取決於我們給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子孫”。

這句話也可以繼續推演一下:

我們給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子孫,取決於我們在世界上建立什麼樣的學校。

我們建成什麼樣的學校,取決於學校這個組織的模樣。

  • 學校該是什麼樣?
  • 學校不該是什麼什麼樣?
真正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學校不該是利益本位的商業化組織

學校不該是權力本位的官僚組織。

政治學家阿克頓勳爵說過人們耳熟能詳的話: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個結論也適用於學校。當然,在學校裡,所謂“權力導致的腐敗”不一定是通常意義上的貪汙腐化違法亂紀,而是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權力運作模式導致的對人性本身的傷害。權力本位的學校是監獄化組織,監獄化組織的特點是全方位無死角管控,監獄化的學校留給世界的子孫只能是奴隸的模樣,奴隸們只能建設一個奴隸社會,因為奴隸唯一的夢想是成為奴隸主。案例:安徽懷遠一小學某班副班長,利用檢查作業、監督背書等權力,在兩年內逼迫班內同學上貢兩萬多元。

學校不能是利益本位的經濟組織

利益本位的學校是商業化組織,商業組織的最大目的是牟利,牟利化的學校留給世界的子孫就是市儈的模樣,市儈建設的只會是牟利的自私社會,因為市儈的唯一夢想就是發財。真實案例:某資深教師考前為學生串講高考考點,聽課的某同學將老師講課的內容製作成音頻,然後放到網上販賣,據說獲利不菲;筆者送畢業班時為考生整理的原創內部資料,被部分“頭腦靈活”的考生在高考後批量翻印,在各中學門口擺攤販賣。美其名曰“勤工儉學”“助力學弟學妹”。錢理群教授曾高聲疾呼:名校正在批量製造“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看來錢老還是低估了功利主義教育的殺傷力,當下的某些莘莘學子,哪裡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啊,他們早已懶得偽裝了,早已迫不及待蛻變為“粗鄙的利己主義者了”。看看最近爆出的金融圈惡俗飯局中的某名校美女,還有高鐵霸座的某博士,不難略窺一二。

真正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學校不該是利益本位的商業化組織

學校不該僅是知識本位的考試組織。

學校的使命是文化傳承,學校的唯一目標是育人。知識的生產和再生產當然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但現狀是:以“考試”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愈演愈烈,絕大多數中小學從“學校”變成了“考校”,老師從“教書”變成了“教考”,“學生”也變成了“學考”。國家提出“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正是對教育弊病的精準矯正。可當下,“立德”讓位於“立分”,“樹人”難免被狹窄化。癥結在於,慘烈單一升學競賽模式之下,“全面發展”閹割為“片面發展”、“片面發展”簡化為“考試訓練”。“考試”本身不是錯,是實現教育目的重要測量手段,但過度、過量、過密的純應試,將教育手段倒置為教育目的,必然導致大批量的學生厭學、老師厭教、家長厭校。當學生離開學校之日,就是逃離讀書之時,這就是教育與學校的異化了。

學校也不該是大包大攬的家庭組織。

理論上講,孩子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同伴、自我五個因素的合力。可現實是,一說到教育,似乎就只剩下討論學校和家庭的責任。尤其是一出問題,就是學校老師的問題。

原因在於:在社會、體制、學校、家長的合謀下,學校教育霸權的過度擴張。

現在學校教育堪稱“越位”,對學生管的太多,太具體,過度教育、過度學習、過度管控,學生在校是全面的身心管控,時間精確到分鐘,行為精細到上廁所次數;學生回家是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基本每天都熬夜到凌晨,並隨時微信群裡打卡拍照);週末和寒暑假也是奔波於各種補習班,是學校教育的加強和延伸。當學校的應試之手伸的過長,把的過寬,大部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同伴教育、自我教育的機會就事實上被剝奪殆盡了。而班級規模偏大的現實,實際又讓老師無法真正兼顧到孩子學習以外的複雜心理需求和情緒波動,常常滋生各種心理問題,由此催生抑鬱、人際衝突、自殺等嚴重的教育悲劇。

所以,學校教育的“越位”,必然會滋生學校教育的“錯位”,同時伴隨著其他教育力量的“缺位”,孩子由此出現各種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學校不是萬能的,學校的歸學校,父母的歸父母,孩子的歸孩子。

真正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學校不該是利益本位的商業化組織

最後,班級和學校的規模不該太大。

規模過大的“超級學校”,它的管理權力化、機構層級化、秩序管控化、經營公司化、人際原子化、教學同質化會愈演愈烈積重難返,學生、老師的生存體驗不敢恭維。縱觀國內的教育改革,凡是突破應試體制的新型教改實驗校,幾乎都是規模不大的小微學校。芬蘭基礎教育成就全球矚目,學校和班級規模小就是很重要的一個經驗。一般小學100-200個學生,初中300-400個學生,高中不超過500個學生,一般班級人數為14-25人。

組織(學校)的未來(喪鐘)。

如前說述,凝聚組織有四大因素:權力、利益、情懷、血緣。

可是,人類文明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拐點。

萬物互聯、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基因工程、3D打印、腦機接口、納米技術可能將會敲響人類傳統組織(也包括學校這種組織)的最終喪鐘。

事實:阿爾法狗的升級版ALPHA-zero已經不再模擬人類的思考方式和蒐集人類的數據庫,而是依據規則自我學習自我迭代,在3天內戰勝了曾擊敗李世石的第一代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在40天內擊敗了第二代人工智能棋手ALPHA-Master,而master曾在在線圍棋對弈中以50:0的戰績擊敗了人類50名最頂尖的棋手(包括地球人類中棋力最強的柯潔)。即:機器不用向人類學習,也能超越人類。

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提出了智人的消亡前景;物理學家邁克斯.泰格馬克在《生命3.0》中提出碳基生命可能正在被硅基生命所取代。

真正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學校不該是利益本位的商業化組織

不管人類多麼不願意看到,但如下現象已經不是趨勢,而是正在發生中的事實:

其一、人類能做的事兒,人工智能夠做,而且做的更好;

其二、人類不能做的事兒,人工智能照樣能做;

其三、人工智能不必向人類學習,也能超越人類。

其四、人類的進化是緩慢數量級的,而人工智能自我迭代升級的速度是指數級。

既然未來絕大部分工作都由人工智能代勞了,那麼——

問題來了。

*人類還用工作嗎?

*人類還用學習嗎?

*人類的存在還有價值嗎?

*學校這種東西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稍微觀察,不難發現當今全球市值最高的商業組織幾乎都是線上互聯網企業(“輕公司”,即以虛擬服務為主要產品的企業組織。),傳統的實體企業(“重公司”,即生產實體產品的企業組織。)正在式微。即便是在教育領域,線上教育、機器人教師、AI學習助手也正方興未艾。

實體組織向虛擬組織轉變的趨勢不可逆轉。

真正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學校不該是利益本位的商業化組織

那麼問題又來了——

四面有牆壁的、前邊有黑板的、有個固定班主任的、每個人有固定座位的傳統實體學校,既笨重又昂貴,會不會有一天在新一代互聯網的衝擊下走向消亡呢?

生命工程、基因技術、3D打印、納米機器人、腦機接口、雲端存儲……,這些前沿技術會不會在人工智能助推下爆炸式發展,基因技術提升人類的智商,克隆和3D打印人體器官能延長人類的壽命,納米技術治癒所有的人類疾病,腦機藉口能夠隨時將知識上傳下載……。

人類,會不會在不遠的將來跨越“奇點”?

等到那一天,或許人類將獲得機器的軀體,實現永生;或許如《黑客帝國》中所言,人類將被人工智能反噬;或許如《西部世界》中所述,人類將被新的混合生命取代;或許如《未來簡史》所述,人類的分化會加劇,極少數精英會成為人機交融無所不能長生不老的“神”,大部分窮人將成為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無用階級”。

那一天:

學習任何知識不但輕而易舉,而且毫無用處。

那一天,

還用寫《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嗎?

或許,就在我們的孩子在拼命刷題時,別人家的孩子已率先掌握了通向未來的鑰匙。

或許,就在我們的學校在分分計較時,別國家的學校已悄悄破解了通向明天的密碼。

本文摘自隱蔽的歷史,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