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獨門傳承祕籍

“家族傳承”,一夜之間成為了富豪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似乎不瞭解“傳承”都要落伍了。

那麼,“家族傳承”為什麼值得大家花時間去學和考慮呢?

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獨門傳承秘籍


中國現有的大部分企業主的掌門人都還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所以他們也是國內第一批有“傳承”問題的人,而他們有著很多的共性和類似的家庭和企業現狀:

1. 公私不分

白手起家的企業主們在創業初期,基本都把自己和親人的全部家產投入到了生意當中,當時也沒有完善的記賬以及股權分配的記錄。

更常見的是,企業主和他的家庭的賬目與公司的公帳不分,結款時打入私帳、或者挪用公帳給自家置辦房產、車子這些現象非常常見。

在第一代當家人還在世時也許還可以記得一些大額賬目的來龍去脈,但當第一代掌門人年歲已高,甚至是傳給富二代掌舵時,就會發現這背後很多賬目不清,難以傳承。

2. 家庭關係複雜

很多大企業在最開始時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三姑六婆、大伯三叔一起加入到公司當中,有著不同的分工,也在不同的時期給公司發展出過錢。

公司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發展的欣欣向榮,可是,當掌門人過世時,如果想要傳給自己的嫡系子孫,可能年幼的接班人就會遇到來自自己父輩的叔叔伯伯的不支持、甚至是爭奪企業所有權的問題。

還有一類傳承問題,在富豪中也很常見——非婚生子。年幼的孩子不得不面對來自正統家族的刁難,在父親過世時還很有可能因為父親沒有考慮傳承問題而失去經濟上的庇佑。

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獨門傳承秘籍


老洛克菲勒16歲開始做售貨員,19歲與人合夥賺了第一桶金。後來將公司的業務拓展到了煉油業,並創建了標準石油公司。再後來的十幾年裡,野心勃勃的老洛克菲勒開始壟斷石油行業,在其四十歲時,一度控制了全美國石油總產量90%以上。

在上個世紀,“洛克菲勒”就是“財富”和“權利”的同義詞。

而當今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傳承模式大部分得益於家族的第二代小洛克菲勒的決策。作為父親的獨生子,他繼承了老洛克菲勒的全部家產,並在自己的年代努力的為自己的家族正名:

一方面,他用信託方式來傳承財產;

另一方面,他將家族財富投入慈善事業中,以消除民眾對他們家族財富原罪的印象。

1. 家族信託

家族信託(也稱家庭信託,family trust)是指委託人將家族財產轉移給受託人並由受託人為了家族成員的利益或特定的目的進行管理的財富管理模式。

此種模式在外國富人中尤為普遍,除了洛克菲勒家族,比較有名的如羅斯柴爾德家族基金、比爾蓋茨家族基金、梅豔芳遺產基金、李嘉誠家族基金以及國內富豪如牛根生、吳亞軍、張茵、潘石屹等的家族信託基金。

香港216家上市家族公司中,1/3的企業以家族信託的形式控股。

小洛克菲勒為信託的委託人,成立了一個不可撤銷信託,受益人是他的後代。每一份協議對應一位受益人,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拿到分紅收益,在30歲之後才能申請動用本金,還需要信託委員會同意才可。

這個機制使得家族的遺產在小洛克菲勒過世時躲避了遺產稅,而且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者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分割。

2. 慈善事業

因為發家時期的原罪,洛克菲勒家族一度臭名昭著。

但老洛克菲勒其實做了很多慈善——他自做售貨員起,一直保持著捐贈10%收入的習慣。

在他建立起商業帝國後,更是創建了著名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旨在促進世界範圍內全人類的幸福。許多醫院、學校、研究機構和殘疾人基金會等,到今天仍受助於洛克菲勒家族的捐贈。

他的兒子小洛克菲勒則是走的更遠:他認為每一分財產都是一份責任,自己的家族在獲得財產的同時,也擔當了更大的社會職責。

不得不說,家族信託使得家族的財產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傳承;而公益事業使得家族事業的發展有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和環境,反過來也是有利於自己家庭的事業發展和財富創造。

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獨門傳承秘籍


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獨門傳承秘籍

洛克菲勒家族用六條家訓告訴世人,財富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而為什麼有的家族能夠傳承百年,有的卻富不過三代,是因為他們過於追求財富帶來的控制慾以及藏匿於背後的信任危機,這讓很多家族在財富繼承、資源管理等方面出現利益危機。

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獨門傳承秘籍

洛克菲勒家族偉大之處更在於其財富通過慈善所體現的社會價值。而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之所以能傳承至今,一百多年經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家族有一套自己的文化傳承方式。

家族長輩們通過代代相傳的、嚴格的財富與慈善教育以及對孩子的磨練與考驗,讓孩子從小形成良好的財富觀念、獨立意識與堅強意志。

老洛克菲勒留下的記賬傳統在今天已演變成了一個豐富的資料管理寶庫,成為保存與延續家族歷史與精神的載體。

家訓 1:沒有權利當窮人

作為家中長子,約翰·D·洛克菲勒 16歲時挑起養家的擔子。但在他少年的發財夢中,金錢不僅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讓家人過上富足無憂、有尊嚴的生活,還能讓生命、愛情、親情更加厚重和更有價值。因此,他主張在方法正當的前提下,人人都該努力掙錢。

他寫信教育兒子小洛克菲勒“我應該是富翁,我沒有權利當窮人”,鼓勵他追求財富。他告誡小洛克菲勒,苦行僧的生活不可取,“財富是神的賜予,我們只能去信任並接受他,而不能置之不理”,但不能在有違上帝的情況下賺錢,必須抵擋財富的誘惑,才能獲得創富的成功。

財富要靠個人的勤奮獲得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條,也是家族教育的核心。

洛克菲勒家族素有讓孩子通過給家裡“打工”來賺取零花錢的傳統。約翰·D·洛克菲勒的父親威廉·洛克菲勒雖然對家庭不夠負責,但他對洛克菲勒的金錢教育卻相當嚴格。威廉從不白給約翰零花錢,而是要他做家庭的僱工、靠勞動掙取,如干農活、擠牛奶。

約翰·D·洛克菲勒有一個專門的記賬本,每天干完活,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計算入賬,然後與父親結算。約翰·D·洛克菲勒繼承父親的財富教育傳統,讓小洛克菲勒從小就要靠自己的勞動積累和管理財富,在家裡打工賺取零花錢,並教給他分類記賬的方法。

小洛克菲勒將這套家族的財富教育傳統徹底地傳承了下去,規定孩子們必須用勞動掙錢。背柴火、鋤地、拔草、擦皮鞋甚至打蒼蠅捉老鼠都能得到不等的報酬。小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三世14歲時,為他制定了14條零花錢協議。這一協議後來成為家族每代人的準則,且所有人必須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

家訓 3:節儉

節儉是洛克菲勒家族創造財富神話的重要基石。

家族節儉的因子來源於約翰·D·洛克菲勒的母親阿萊扎這位勤儉持家的女性。在母親的薰陶下,洛克菲勒從小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從不向母親索要零花錢的他,在12歲的時卻攢了24.7美元的“私房錢”,這筆錢在當時相當於一個五口之家半月的生活開支。阿萊扎還交給了洛克菲勒另一個節儉的秘訣:該花的一分不能少,不該花的每一分都要讓它待在能產生效益的地方。在母親的引導下,洛克菲勒將這筆錢中的8.2美元從市場上購買了小雞仔餵養,最後賺回12美元。

老洛克菲勒一生生活節儉,同樣也如此要求子女。洛克菲勒的妻子勞拉帶著孩子們住在遠離繁華紐約的村莊,儘管出生大富之家,洛克菲勒的孩子們從小生活並不富有。小洛克菲勒在8歲前還穿姐姐們換下的裙子,10歲前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有錢人”。老洛克菲勒到小洛克菲勒公司查賬時,發現一筆鉅額的交際支出,他質問小洛克菲勒,並教育他“做浪費金錢奢侈豪華的愚人之舉則極不可取。如果過於浪費地使用,還是會被人視為傻瓜,誰也不想跟這種人繼續做買賣。”

家訓 4:親父子明算賬

洛克菲勒家族在這方面一向如此,子女向父母借貸都需要有清晰的計算,以此培養孩子的商業素養。

16歲時,約翰·D·洛克菲勒因父親不再資助其上學而擔當起養家重擔,他決定上商業培訓學校學習記賬,於是寫信向父親借了40美元培訓費,並附上借款合同。兩個星期以後,他收到了父親寄來的40美元以及貸款合同。在約翰工作三年後與克拉克合開公司時,父親表示可以借給他1000美元,但必須付10%的利息,當時銀行利息才不到7%。而後來洛克菲勒借錢給自己女兒和兒子的時候,也收取6%的利息。

家訓 5:富人職責是授人以漁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傳統與慈善教育同樣可以追溯到老洛克菲勒的母親阿萊扎。阿萊扎是一位虔誠的浸會教徒,常常教育她的孩子按基督教義行事。她一生捐出了自己10%的收入資助教會及與教會相關的活動,還要求自己的孩子也這麼做。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基因來源於這位偉大母親的教誨與感染。

老洛克菲勒提倡創富,但他深信富人只是財富的託管者。巨大的財富意味著巨大的責任。他認為只有投身公益事業、造福社會才能使富人的財富實現真正的價值。他寫信告誡小洛克菲勒,必須小心處理所擁有的一切,在任何時候都不該肆意花錢,並正確地運用財富造福眾人。這樣,財富才能成為幸福之源。

慈善是富人的責任,但在約翰·D·洛克菲勒看來,這種責任不是直接資助金錢,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因為,“給人帶來傷害的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錢”。

為此,老洛克菲勒給兒子寫信,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小洛克菲勒,資助金錢的慈善方式會使一個窮人喪失自我能力、喪失尊嚴,最終成為懶漢,而富人就是製造懶漢的始作俑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富人應該通過幫助窮人提高謀生能力、向其提供成長的工具來造福大眾。

家訓 6:家族傳承的責任

從老洛克菲勒開始,家族本身的傳承一直深受重視。家族的延續是培養對待財富的態度、勤奮、節約的品質的最終目標之一。

老洛克菲勒知道富裕家庭孩子受到的誘惑比普通人家孩子更多,富人家庭的財富敗起來也更快。在他看來,無論是家族的創業者還是家族守業者,要想擁有巨大財富且保持其總量不縮水,都必須擁有高度的責任感。

洛克菲勒前兩代都有意識地培養後代們這種責任感。青春期的尼爾森和勞倫斯每天出入於上層社會的宴會社交活動,這讓老小洛克菲勒都很生氣。一次,二人宿醉未歸被老洛克菲勒抓住現行,惹得老洛克菲勒十分生氣,取消了二人連續7個星期的零花錢,最後只能通過為爺爺工作來賺取。兩人在勞動中從相互埋怨和推卸責任一步步走到了通力合作,最終在爺爺的教育下意識到了自己所承載的家族使命和自己肩上的擔子,成為了合格的財富管理者與傳承者。

老洛克菲勒的妻子勞拉向小洛克菲勒灌輸了大部分宗教知識,培養他正直無私的強烈道德感,並告訴他要肩負掌管家族鉅額財富的重任。這些理念後來被小洛克菲勒整理出來,成為了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十大信條。

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時代週報、騰訊財經、中國新聞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