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是如何「占領」歐洲的?

非洲猪瘟是如何“占领”欧洲的?

非洲猪瘟是如何“占领”欧洲的?

來源: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主編精選,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當你的盤中餐成為了一種病毒,危險正一步步走來……

“它完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是愛沙尼亞生命科學大學的流行病學家Arvo Viltrop 面對無情肆虐的非洲豬瘟(ASF)時的表態。

聯合國糧農組織1982年的一項統計顯示,非洲的豬佔世界豬的總頭數的不到2%。原因是非洲豬的數量增長非常緩慢,而罪魁禍首就是非洲豬瘟的存在。這個瘟神傳播迅速,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措施或者疫苗,死亡率接近100%。

2007年,非洲豬瘟“再次”降臨歐洲,儘管各國政府果決宰殺豬群,但仍然無法阻止它的肆虐。非洲豬瘟佔領歐洲大陸彷彿一瞬間的事,歐洲的保衛戰則是一場持久戰,直到今天仍在蔓延。

撒旦般的非洲豬瘟為何難以趕盡殺絕?未來又會去向何方?

每日10到20篇文章,

覆蓋投資精英必讀核心資訊。

長按二維碼訂閱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irus, ASFV )引起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死亡率接近100%,主要臨床症狀為出現熱,病毒可在環境和各種豬產品中持續很長時間。非洲豬瘟病毒僅感染家豬、野豬以及鈍緣蜱。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無公共衛生危害,對人類健康無影響。

但對養豬業確是致命性打擊,因為一旦確診感染,撲殺一切與之接觸的豬群是唯一解藥。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用於治療,也沒有生產出有效的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或者任何免疫保護劑。

01

非洲豬瘟的緣起

1921年,非洲豬瘟首次在肯尼亞被發現,儘管90%的豬被撲殺,但仍然自此肆虐非洲各國。非洲的野豬和鈍緣蜱成為非洲豬瘟病毒的宿主。

上世紀50年代,瘟神踏上了歐洲大陸。1957年,基因型I由安哥拉傳入葡萄牙,1960年蔓延至西班牙,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肆虐一直持續到1995年。同時,它還在深入歐洲腹地:1964年在法國爆發,1967年侵入意大利,1978年在馬耳他和撒丁島被發現,1985年比利時和荷蘭也出現疫情(1970年代還曾傳入蘇聯)。

葡萄牙和西班牙已分別於1993年和1995年根除了非洲豬瘟,發生於比利時、荷蘭的有限疫情得到根除。但它仍然活躍在意大利撒丁島的一些地區,以及大多數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

2007年,非洲豬瘟捲土從來,從格魯吉亞開始迅速蔓延至鄰國,包括亞美尼亞(2007年)、俄羅斯聯邦(2007年)和阿塞拜疆(2008年)。迄今,俄羅斯的非洲豬瘟疫情還在發酵。

02

非洲豬瘟在歐洲的傳導路徑

非洲豬瘟佔領歐洲大陸彷彿一瞬間的事,歐洲的保衛戰則是一場持久戰。

2017年,僅在歐洲,就有來自白俄羅斯、捷克共和國、立陶宛、摩爾多瓦、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的非洲豬瘟疫情報告。目前,俄羅斯的疫情依然嚴重。2007至2017 十年間,歐洲大陸至少發生了5445起非洲豬瘟,僅俄羅斯聯邦就有903起。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報告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累計易感家豬為374323頭,發病病例11990頭,死亡10816頭,撲殺和處置303047頭;2018年(至今為止),報告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累計易感家豬為407703頭,發病病例32668頭,死亡8606頭,撲殺和處置126212頭。

2007年,一艘來自東南非洲的船駛入格魯吉亞,隨船丟棄的食物殘渣與生活垃圾成為了非洲豬瘟的藏身之處。至此,歐洲豬業的噩夢拉開了序幕。很快非洲豬瘟就在格魯吉亞56個行政區(該國共61個行政區)散播開來,造成8萬多頭生豬因病死亡或被緊急撲殺。

同年,非洲豬瘟閃擊俄羅斯,並隨著軍用食品的運輸長途跋涉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2012年和2013年,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分別爆發非洲豬瘟疫情。2014年,波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相繼報告涉及野豬和家豬的疫情。2017年6月,捷克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再次發生該疫情。

2017年,它東進了。2017年3月27日,俄羅斯聯邦向國際獸疫局報告了位於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的疫情爆發,而這距離中俄邊境僅1000公里。這標誌著該疾病首次從中歐轉移到俄羅斯聯邦東側。

非洲猪瘟是如何“占领”欧洲的?

圖片來源:EMPRESi。(上圖為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非洲豬瘟爆發的區域與時間,中歐地區為主要疫區,2017年疫情爆發有加劇之勢,並有東進之趨。)

非洲豬瘟閃擊歐洲讓歐洲養殖業損失重大:2011年,俄羅斯第一次爆發非洲豬瘟,撲殺了30萬頭豬。去年,俄羅斯撲殺了超過200萬頭豬,佔總存量的8.3%。2015年愛沙尼亞有22000頭豬被宰殺,豬肉價格暴跌,超過三分之一的養豬場停業,幾乎所有農場放棄養豬。

愛沙尼亞生命科學大學的流行病學家Arvo Viltrop形容為:“它完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03

為什麼非洲豬瘟趕不盡殺不絕?

“阻止病毒的傳入是很困難的,希望我們準備充分。” 德國國家動物健康研究所的獸醫克勞斯·德普納表示。原因主要是疫源複雜多樣,很難按圖索驥防止其蔓延。此外,氣候變化全球變暖,也為病毒的生長提供了溫床。

野豬,成為最難以被追溯的源頭。歐洲的野豬數量正在迅速增長,活動範圍也不斷向北擴展。由於活躍度更高,年輕的野豬是最大傳染源。患病野豬的排洩物與分泌物會汙染土壤或植物,進而通過動物或是人將病菌帶出。此外,血液也極具傳染性,獵人也是重點風險之一。

2017年11月17日,華沙地區發生兩起野豬死亡事件,引起了波蘭西部養豬業的警覺,並稱之為“巨大的意外”。丹麥和德國的獸醫和貿易當局提醒農民和獵人要儘可能嚴密地保持生物安全;來自受影響國家的動物運輸卡車在進入丹麥之前要進行消毒,德國對每隻死亡的野豬進行檢測,並提供獎金以鼓勵人們捕殺野豬。

根據OIE通報, 截止2017年10月底,波蘭疫情數高達470多起, 拉脫維亞高達220多起, 立陶宛高達210多起, 三個國家疫情多發生於野豬。

此外,由於非洲豬瘟的頑固性,溫度達到60度以上,30分鐘才可被滅活。進口豬肉全是冷凍肉,全程冷鏈在零下20多度,在這樣的情況下,豬瘟病毒可以生存數年。而豬肉與豬肉製品很有可能攜帶病菌。

04

豬養殖鏈中的風險

歐盟的養殖模式為規模化飼養和散戶飼養並存,歐盟育肥豬飼養量小於10頭的豬場佔總豬場數的85.8%,但其飼養總頭數僅佔整個歐盟總飼養量的5.3%,且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後新加盟的國家(即中東歐十國)。

雖然歐洲大部分是產業化養殖,但養豬作為傳統農業形式,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小作坊式的養殖模式,這就給防疫帶來了難度。

養殖小作坊防疫條件差,飼養管理水平差,疫病是最大的風險,很多散戶豬舍甚至以飼餵泔水和餐餘垃圾為主。泔水裡面的原料錯綜複雜,很難溯源。

1957年非洲豬瘟傳到葡萄牙,正是因為航班上的食品垃圾被餵給了里斯本機場附近的豬。之前歐洲爆發過嚴重的口蹄疫,而這疫情來源就是泔水,經過實驗發現,泔水豬體內的致病因子即使是在高溫高壓得狀態下也殺不死,生命力極其頑強。

2003年歐洲發佈“泔水餵豬”禁令,以英國為首的一些歐洲國家,常年禁止以泔水為飼料。英國首席獸醫官Nigel Gibbens曾表示:“將廢棄的食物餵給動物,不僅是非法的,而且還有傳播疾病的危險,這對家畜是致命的。”

05

如何防禦非洲豬瘟傳播?

由於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抑制非洲豬瘟只能採用嚴防死守的辦法:一是防護消毒,二是即時監控。

目前,在野豬中去除非洲豬瘟的最可靠方法是投放以誘餌包裝的疫苗。20世紀90年代和2000年,在德國部分地區,生物學家們投放了預防豬瘟的疫苗,對野豬聚集區內多達80%的野豬有效果。

但是完全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尚未研發出來,英國皮爾布萊特研究所病毒學家琳達·迪克森透露,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減毒活病毒,但即使能研發出來最快也要十年才可投放市場。

由於快速檢測可以增加消滅病毒入侵的幾率,有效監控必不可少。2017年6月在捷克曾發現兩隻攜帶非洲豬瘟的野豬,狩獵團體和生物學家隨後設置了電籬笆和野豬驅蚊劑,將這些動物控制在5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但是,此舉並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此舉無法杜絕野生動物的活動。

在養殖緩解,有必要加強對小型農戶養豬規範的監管,避免出現泔水豬這樣的劣質豬肉。流程化管理、批次化生產是保證養豬業健康的重要因素,若想促進現代化密集養豬場的迅速發展,就需要保持豬肉價格的穩定,使得養豬戶能夠收益較高利潤。

嚴控進口也是必不可少。同樣是在歐洲,荷蘭、英國等養豬大國就鮮有非洲豬瘟病例,這是因為這些國家是豬肉出口國,少有進口,且進口把控相對嚴格,杜絕了輸入性風險。而俄羅斯本國的豬肉供給不足,需要從歐盟進口,則很容易引入病毒。

也正是自此,非洲豬瘟進入了遠東地區。

最後,見聞君再次向大家推薦一下《見聞主編精選》:每天10篇文章,讓您以最快速、最深度、最智慧的方式瞭解全球宏觀金融環境和資本市場的全天候動態。

比如今天這條快評《對外限購虛晃一槍?馬來西亞樓市投資風險暴露》就非常及時:

今日稍早,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宣佈,碧桂園不得向外國人銷售位於馬來的“森林城市”項目,且政府不會就森林城市居住權向外國人發放簽證。


隨後,碧桂園負責人回應稱,上述報道不實,碧桂園方面向總理府核實,馬哈蒂爾從未表示不向外國人銷售,馬來西亞總理府稍晚會就此出一個聲明。


包括碧桂園、富力地產、綠地控股在內的中國開發商此前在當地房地產開發市場押下重注,大批中國置業者也湧入當地樓市。


馬哈蒂爾此前多次表態稱要嚴格管制境外資本對馬來西亞的投資,樓市一旦對外國人限購,中國開發商和置業者將面臨怎樣的困境?

長按二維碼訂閱後,即可閱讀全文

每天10篇文章,讀懂金融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