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比日漫差什麼

1.配音

日漫的成功絕對離不開聲優的貢獻,在日本聲優是作為動漫一個行業來說的。為什麼說日本的聲優都是怪物,他們能夠通過聲音準確的表達出動漫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劇情人物更加鮮明。而對比國內的動畫來說,幾年前人物間的對話簡直像是在照本宣科,毫無感情投入,雖然這幾年有所改變,但給人的感覺還是缺少感情。

國漫比日漫差什麼
國漫比日漫差什麼


時間太晚

日漫絕對有這幾十年的歷史,十年前的灌籃高手,聖鬥士星矢或龍珠以現在來看都吊打著國漫的任意一部,再看看國漫在這幾年的動漫,很多都不能稱為動漫只能叫做做動畫。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大熊二。

國漫比日漫差什麼
國漫比日漫差什麼


也不能說毫無出彩的地方,也有題材新穎的番,但有的整體奇葩,比如羅小黑就是分集總讓沒看過的以為未完結,畫風有濃濃的中國風,時長短,配音感覺良好,再比如一人之下,裡面對於西遊記的獨特看法也是讓人眼前一亮。再比如全職高手或黑白無雙,還有多少人還記得魁拔,而這些番無疑是被寄予厚望的,但是無論時間長短,這些番畢竟是少數,量跟不上,就看不到崛起之勢。

缺錢

3D動畫來說,如果沒有大投入,那絕對就是扯淡。相對於手畫的2D動畫,3D不能說沒有好的如秦時明月,但大多數絕對的糊弄人的垃圾。很多國漫採取3D都不如2D動畫看起來舒服。(首先是模型粗糙,然後是動作僵硬,其次是細節不夠好,順便一提,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沒有幾個願意做動漫的,大部分都開發遊戲去了,比如米哈遊,SBTY,賺錢多啊),許多動漫無法一直連載(指2D),比如星遊記那時候就應該是因為經費問題。早期良心動畫電影形式居多,比如藏獒多吉,魁拔,麥兜之類。

漫話及動畫產業公司

首先說的是漫改動畫,日漫為啥這麼成功,與背後的漫畫家少不了關係,製作方直接就可以拿漫畫改成動畫,先不談幾個大神般的漫畫家,從事漫畫行業的作家簡直是數不勝數,是而國內相對對來說沒有絕對的漫畫家,大多是畫幾章小故事就結束了,或沒有自身特點抄襲居多。

日本的二次元是作為一項產業的,它是盈利的,帶動是大量的市場經濟。日本有著成熟的動畫製作公司(京都動畫、東映動畫等等),日本動畫製作公司一般有兩種,一種叫“企畫公司”,就是籌劃製作,另一種叫“製作公司”,就是實際動手畫。一般是分由兩個公司完成,也有一個公司分兼二職的情況。一般而言,劇本、日程、分鏡、設定、原畫和監督(導演)由企畫公司完成,而製作公司完成描線、上色、特效、校對、攝影、沖印、編輯和配音等工作。

日本動畫的監督(導演)一般不像中國的導演那麼操勞(從頭至尾都在盯著),他除了拍板和協調外,只要全心全意排好第一話和最後一話就可以了,其它細節交給演出(副導演)來解決,而審查、原案、分鏡頭等等都有專人負責,用不著他操心。

所以說國漫肯定能崛起,但相對日漫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