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新勢力要關停?沒想到當事人這麼說

日前,中國恆大擬以144.9億元投資廣彙集團併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繼房地產、互聯網之後,汽車產業又成為一個新的風口,在智能化電動化的變革時期面臨著百年難得的好機遇。


90%的新勢力要關停?沒想到當事人這麼說


各路資本紛紛在汽車行業進行佈局,其中新能源汽車更是吸引了不少投資機構,一眾新造車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預測,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並轉、兼併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將被無情地淘汰,而90%的造車新勢力將成為先烈。

之所以作出以上判斷,朱華榮基於兩個方面來判斷。第一,資本的嗅覺是極為敏銳的,在風險基金、互聯網和新勢力造車之後,近來又出現了一波新的併購重組浪潮,目前已經波及到6家企業、800多億元資產,資本市場的重視必將帶來汽車產業新一輪的大發展。朱華榮同時認為,這一浪潮也將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帶來眾多挑戰,畢竟過度投資和競爭也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

第二,車企的現狀並不樂觀。目前,國內共有汽車企業180家,其中32%(57家)的銷量為零;在96家乘用車企中,20%的銷量為零;在118家中國乘用車品牌中,16%的銷量為零。從另一方面來看,在乘用車市場中,排名前十的車企市場佔比已經達到87%,而在工信部註冊的新能源車企累計達到503家,其中16家拿到發改委的核準目錄,6家通過工信部審核(發言時有6家,截至目前有7家)。由此可見,大量的車企經營狀況堪憂,且市場集中度提高越來越明顯。

那麼,身處造車新力其中的弄潮者,是否認同朱華榮的說法?帶著這樣的問題,在2018年的全球未來出行大會,電駒採訪了領途汽車總裁顧鐳和新特汽車CEO先越。

兼併重組是常態

顧鐳是誰?他可是汽車行業的技術大咖,但凡有一些汽車工程技術領域工作經驗的人,一定知道顧鐳博士。


90%的新勢力要關停?沒想到當事人這麼說


顧鐳博士的學歷可以歸納為“中南西北中”,從東南大學前身(南京工學院)到中科大,再到美國西北大學。在南京工學院,顧鐳成為了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而後在中國科技大學,顧鐳又拿下了近代力學系第一個博士學位,同時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位列前1000個被授予的博士學位。他是中科大和美國西北大學雙博士學位的獲得者,並曾先後受聘於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中國科技大學、湖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或全國重點院校擔任兼職教授或研究員。

顧鐳博士同樣有著輝煌的履歷。他先是赴美工作11年,在福特汽車積累至資深技術專家,2005年再到中國先後就職奇瑞和北汽,曾任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北汽集團研究總院院長、北汽股份副總裁、北汽德奔總經理。

浸潤於汽車行業多年,顧鐳對記者表示,新勢力會關停或者兼併重組不值得驚訝。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顧鐳以美國汽車工業為例,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有至少五六十家汽車企業,最後併為四大家,後來變成三家,如今基本上就是通用、福特。


90%的新勢力要關停?沒想到當事人這麼說


從市場和經濟的角度來看,顧鐳說道,做企業難以長盛不衰,肯定是有進有退。過去做電視機也好、做手機也好,都會有的關停有的兼併重組。他認為兼併、重組是常態,不是針對於某一個行業,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電動汽車行業也不會特殊,這是規律。

顧鐳認為,中國目前汽車產能過剩,肯定是一個問題,至於以後會如何,不完全取決於汽車行業,而是和國際環境、資本、政策這方面都有關係。


90%的新勢力要關停?沒想到當事人這麼說


如果說有多少比例的造車企業會兼併重組,他預測肯定是一個比較大的比例,因為目前新造車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就高達200多家,而市場是有限的,最終很可能是兼併。就像通用和福特兼併了很多品牌一樣,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行業大生態,做好小生態

90%的新勢力要關停?


90%的新勢力要關停?沒想到當事人這麼說


新特汽車CEO先越對此深以為然,“行業已經在洗牌,特別是在一線融資市場,我相信很多人都感覺到了,尤其是創業者和投資機構。”

春江水暖鴨先知,先越表示,新特接觸了非常多的投資機構,包括新特的股東也是國內最一線的基金,得到的信息是,資本的寒冬比各位記者想的更嚴酷。

2018年的融資形式不容樂觀,必然會傳導到新興汽車行業。先越認為,今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窗口期,洗牌是必然,新特是進來者,對內部的定義就是活下來,活下來才會有無限的機會。


90%的新勢力要關停?沒想到當事人這麼說


在戰略上,新特分三步,第一個就是能夠快速的SOP,有一輛真正被市場認可的產品;第二產品一定要走量,來形成一個正向現金流;第三就是能夠在寒冷期到來的時候,有自己能夠過冬的儲備。

與此同時,領途汽車總裁顧鐳和新特汽車CEO先越在一些看法上不謀而合。

當記者提問如何應對寒冬時,兩者都表示出了樂觀。

顧鐳講述道,很多人可能沒有經歷過汽車市場真正的寒冬。他對此寒冬深有體會,80年代末,顧鐳在福特的時候,美國汽車市場一片愁雲慘淡。在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很多人直接失去了工作。

眼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年產銷量已經突破了2800萬,而且還在持續上漲。區別不過是過去漲20%,現在漲5%,遠遠稱不上寒冬。


90%的新勢力要關停?沒想到當事人這麼說


顧鐳對領途的未來充滿信心,領途做的是電動汽車,未來肯定是增長的,而且不是5%、10%的增長,肯定是20%以上的增長,這是一個朝陽企業。

先越則認為,與其操心行業的大生態,不如做好企業的小生態。汽車市場總量足夠大,歸根結底,是要做好自己的產品,這樣總歸是能存活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