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爾晴:別怪我變壞,我的無奈是得不到別人的愛

有一句老話叫做做好人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人。其實這句話引申開來便是對“好人”這個職業的堅守。而所謂堅守,便不會那麼輕描淡寫,便是在遭遇一些考驗後仍然可以不忘初心的堅定,這樣看來便有了難度。《延禧攻略》在目前更新的劇情中,有兩個人在關於“好人”這個崗位堅守上出了問題,一個是嫻妃(另開別篇),一個是爾晴。

觀看本片方fǎ,威信端搜 尋影家 三個字,進入龔·眾·浩點圌擊看片,所有電影都是無償分享,請放心

《延禧攻略》爾晴:別怪我變壞,我的無奈是得不到別人的愛

無論是文藝作品表現還是生活中的現象,如果就其變化用縱向的眼光看,總會有更全面的瞭解和客觀的評價,許多人和事的存在都有道理,有的寧死保留底線,有的違背道德意願。爾晴從最初看,應該是最討觀眾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相貌端莊,善解人意,溫柔體貼,比起伶牙俐齒、爭強好勝又快人快語的明玉要討喜很多,怎麼看都最適合做皇后的大宮女,也深得皇后寵信。

就劇情而劇情來說,瓔珞是屬於那句“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頑石,她到哪裡,哪裡就不會安寧。她會把原本善良或者醜惡的一切都公然於世。果然,她到了長春宮以後,明玉和爾晴的生活也與以往大不同。她們生活的秩序亂了,她們在皇后心中的地位變了。瓔珞的磁場太強大,以至於皇后對她寵愛有佳,無人可以替代。這些都刺激到了一直善良溫柔的爾晴,或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有著黑色的暗流湧動。

《延禧攻略》爾晴:別怪我變壞,我的無奈是得不到別人的愛

觀察一個人由好變壞的過渡總會發現一個點,也就是一顆種子的存在。爾晴內心罪惡的種子源於她的包衣出身。就像她對明玉吐露的心聲一樣,雖說自己的祖父憑政績做到了刑部尚書兼議政大臣,但是內務府包衣這個低賤的出身卻是烙在身上永遠抹不去的,代代相傳。而唯一可能抬旗的機會就是入宮後做了皇帝妃嬪才有可能一榮俱榮。可她偏偏失去免選的機會,而是按規矩進宮做奴。這是命。

在爾晴心裡,或許開始時她並不敢奢望有皇帝的寵愛,自己內心真正喜歡並期待的一直是富恆,如果能嫁給皇后的弟弟,權勢、富貴自然一切都有了。本以為是件妥妥的事,未料瓔珞出現後不僅奪走了她在皇后心中的位置,就連自己的意中人也被她“橫刀奪愛”,她親耳聽到了心心念唸的富恆要娶瓔珞之詞,更聽到富恆當面拒絕自己的無情之語。在她心裡,瓔珞是搶走自己奶酪的人,不恨不行。

《延禧攻略》爾晴:別怪我變壞,我的無奈是得不到別人的愛

要說爾晴的黑化過程完全就是一個快速發酵的過程。如果說她把恨意轉嫁給瓔珞還算有情可原的話,那麼她有意接近皇帝就顯得既無原則又無底線了,雖說滿天下的女人都想成為皇帝的女人這是事實,但這是指那些心無所屬的人。既然爾晴如此愛慕富恆,又怎會風向隨意轉換,說來說去,到底是為了出人頭地可以出賣一切,包括自己。

爾晴的真實面目,日漸清晰,她開始一步步設計陷井,不僅算計瓔珞,富恆,還有皇后,這是一個表面不動聲色,實則蛇蠍心腸的狠毒女人。後宮內,不是比較誰比誰善良,而是比較誰比誰狠毒,誰比誰陰險,輸和贏有時根本不是善與惡的較量,而是心機、套路、手段的比拼。而在後宮反派陣營裡,爾晴的手段到底有多高明,她們之間到底誰會笑到最後,誰會哭的更慘?在這樣的一條路上,一起期待爾晴走了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