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張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紅利:獲客成本低至幾分錢

一張小程序名片可以做什麼?“加推”給出的答案是3個月讓10000家企業成為它的客戶。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明年,我們應該搬到更大的辦公室了。”在南山軟件產業基地的一棟大樓裡,記者見到了加推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劉翌。他說,今年3月公司還只有30多人,如今已有600餘名員工分佈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若計算上分佈在180個城市的渠道網絡工作人員,員工則超過4000人。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加推初創期在騰訊眾創空間,只有十幾人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加推科技成立於2017年8月,近日參加了創新南山2018“創業之星”大賽,並獲得互聯網行業賽成長組一等獎,晉級大賽總決賽。目前“加推”已獲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IDG 資本領投,光信資本、京東集團、京東金融、前海母基金跟投的A輪融資,投資金額總計1.68億元。

公司的產品是一款“人工智能名片”微信小程序。依託微信互聯網生態,“加推”幫助銷售人員通過一張名片實現低成本獲客,用人工智能賦能商務合作、流量變現,並通過這張名片幫助企業完成客戶關係管理。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獲客成本無限降低,甚至低至幾分錢,”劉翌如是說。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加推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劉翌

記者掃碼進入劉翌的加推人工智能名片後,看到頁面下方有四個菜單欄,分別為名片、商城、動態、官網。在“名片”頁面,可以看到電話、郵箱、公司地址等傳統名片上印有的信息。

“互聯網產品要講求‘入口’,在我看來,名片是商務社交的首個‘入口’。”劉翌解釋,傳統“遞名片”帶來的有效信息很少,如果想了解對方公司及名片上的人,要到網上搜索對方的信息,或是通過對方朋友圈或企業的微信公眾號獲取信息。

相比傳統名片以及其他“遞名片”的小程序,加推加設了其他欄目。“官網”頁面呈現了公司介紹、產品介紹、宣傳視頻、核心團隊成員等信息。“動態”則充當了企業朋友圈的角色,名片主可以發佈公司的動態信息,並帶有點贊按鈕。“商城”為B端C端的交易提供了平臺。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加推人工智能名片”小程序

劉翌解釋,加推的這張名片實際上是在微信中構建企業的超級官網,通過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讓收到名片的人可以短時間瞭解名片主和公司,建立信任,再在此基礎上通過“商城”搭建銷售場景。“只需發送一次名片,客戶就能對品牌有完整的瞭解。”

名片後端是AI雷達,數據分析助力精準營銷

實際上,上述提到的四個菜單欄只是收到名片的人所看到的前端內容。在後端,加推搭建了一個大數據後臺“AI雷達”。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劉翌向記者展現了名片的後臺。記者此前曾瀏覽過他的名片主頁、商城、動態等信息。在後臺,劉翌可以通過搜索調取出記者的瀏覽數據。記者發現,在名片上的每一個操作都被記錄下來了。“AI雷達幫助名片主分析哪些瀏覽數據僅僅是習慣性動作,哪些意味著較高的成單率,從而幫助名片主更精準地營銷。”

瞭解潛在客戶後,名片主可通過加推後臺聯繫到客戶。當劉翌通過加推後臺向記者發送了一條留言後,記者的微信裡會收到一條“留言入選”通知,點開後即會進入名片裡的對話框。客戶和名片主就聯繫上了。劉翌把這個功能比喻為“在小程序裡搭建了個‘釘釘’的平臺”。在劉翌那端,還可以看到信息已讀或未讀。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捕捉客戶行為軌跡”是否涉及侵犯隱私以及數據安全如何保障?

對此,劉翌表示,獲取權限、讀取數據需要先獲得用戶授權許可,另外,在加推小程序中,名片主並不能獲取到客戶的真實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他強調,理論上所有的數據存儲在客戶自己的小程序裡,經過AI雷達分析的數據儲存在騰訊雲上,不存在侵犯隱私的問題。

記者嘗試用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進入加推小程序,頁面會彈出“登錄並授權”方框,訪問人工智能名片需要獲取用戶暱稱和頭像這兩個公開信息。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左邊為蘋果手機授權頁面,右邊為安卓手機授權頁面

小程序帶來的可能:獲客成本快速降低

不少觀點認為,微信始終做不成阿里巴巴擅長的電商,但加推展現了微信在B端的可能性。背靠著微信的社交生態,加推通過“名片+客戶關係管理”的場景打造了“流量+流量變現”的閉環。

從劉翌提供的數據來看,加推人工智能名片最大的優勢是快速降低獲客成本,以及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的變現。

劉翌介紹,為了提高曝光率,吸引訪客,加推在百度投放了廣告。“一天投放1萬元,能獲取1000多個訪客點擊,最終能建立聯繫的僅有15位潛在客戶,算下來,獲客成本是700多元。”劉翌用百度的數據與加推的獲客數據對比,“加推昨日共吸引了7200多個訪客,銷售與2000多人建立起聯繫,以加推的收費定價計算,30名銷售人員每人每天1元的使用成本計算,即30元獲客2000人。”

劉翌認為,這張名片始終隨著人走,流量紅利不會消失,獲客成本也不會增高。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在採訪中,劉翌多次提到“微信互聯網”。在劉翌看來,小程序是微信App Store裡的其中一個應用,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和定位導致其在服務性上有所缺失,但小程序恰好做到了微信公眾號不能實現的功能,成為了微信互聯網下一代的站點和載體。

日前,公測一年後的支付寶小程序正式上線,加上最先入局的微信,以及百度推出的智能小程序,小程序已經成為BAT的下一個戰場。

那麼多形態,為什麼選擇微信小程序作為“入口”?記者沒有直接問劉翌這個問題,但在採訪中,他透露出了答案。

“PC時代,互聯網的站點是汪洋大海里的一個個孤島,雖然島周圍都是人,但這些人都是看不見的,於是為了把人都引到小島上,站點需要花錢買“燈”,“燈”亮起來,人才能看到島,才會上去。但在微信互聯網裡,島身上長滿了鏈條,它可以不斷地勾到很多人,這是微信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不一樣的地方,它是帶有關係鏈的。”

加推的流量裂變依附的就是微信社交網絡中的一個個用戶。

目前,“加推”只面向B端提供服務。接下來,“加推”除了將根據各銷售行業推出“行業版”的人工智能名片,還將推出面向C端用戶的“個人版”名片。

从一张名片看微信小程序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至几分钱

來源 讀創App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旖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