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珏山:雙峯吐月 中秋賞月最佳處

澤州珏山:雙峰吐月 中秋賞月最佳處

珏山吐月

黃河新聞網晉城訊 “珏山月,天下奇;思團聚,四海同……”9月17日下午3時,稚嫩的《中秋童謠》在澤州珏山上空迴盪……“月圓珏山·書香晉城”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新時代晉城書享薈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澤州中秋習俗保護示範地珏山舉行。

膾炙人口的詠月詩句、現代名家的揮毫潑墨、在外遊子的中秋祝福……這場由晉城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主辦的活動,吸引了300多名市民前來,一起聆聽了中秋的風俗傳說,品傳統節日裡的文化內涵,還嚐到了從沒吃過的珏山土月餅。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思鄉之情。

相較於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珏山土月餅表面的花紋和裡邊的餡料更具地方性。“在澤州一帶,祭月、拜月、品月餅是當地中秋民俗活動的主題,這既是祖輩傳下來的風俗,也能從中感受到攜親伴友、歡慶團圓的愉悅……”通過晉城市詩詞學會副會長焦麗萍的現場解讀,眾人對珏山月餅的製作過程和本地中秋節的風俗講究有了更深的瞭解。

“月上晚山雙角起,雲開曉日一蓮青”“山吐三更月,松搖萬壑風”……文人墨客的妙筆輝書不僅道出了珏山的美景,更道出了珏山獨一無二的景緻。

晉城古稱澤州,如今的澤州為其轄區的一個縣,而珏山自古就是古澤洲祭月賞月的極佳場所。

星轉鬥移,時過境遷,隨著歲月的長期積澱,從而形成了獨具濃郁特色的澤州中秋習俗。

如今的澤州縣地處太行山南端,是山西通向中原的重要門戶,史稱“河東屏翰”“冀南雄鎮”,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捷。東與陵川縣相連,西與陽城、沁水縣銜接,北與高平市毗鄰,南與河南省濟源、博愛、沁陽等縣市交界,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轄14鎮3鄉,52.6萬人,耕地面積72.5萬畝。

“項目類別:民俗;保護單位:澤州縣民間習俗研究會;保護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項目;分佈區域:澤州縣及周邊地區;代表性傳承人:集體傳承。”2011年,澤州中秋習俗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保護示範核心地就是位於晉城市區東南20公里處的珏山。

珏山不僅是隋唐時期佛都、中國賞月名山,而且還是中國道教聖地,景區內的青蓮寺是跨越1500年曆史的古剎,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澤州珏山:雙峰吐月 中秋賞月最佳處

珏山自古就是賞月勝地

“中國賞月第一山”“珏山月、天下奇”“月是珏山明”……從流傳至今的美譽不難看出,珏山自古就是以中秋月文化為主要背景的祭月、賞月勝地。

明代,“珏山吐月”被列為“澤州八景”之首。其中心地區是以今澤州縣珏山為中心,幅射至晉東南地區、豫西北地區、冀南地區。“珏山吐月”為農曆每月的十五,尤以八月十五為最佳。

據文獻資料及現存古碑刻記載,早在南北朝時期,珏山即有隆重的祭月、拜月、賞月的習俗出現,當地就有月餅出現。隋唐賞月習俗已在珏山的幅射地區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由祭月、拜月向賞月、玩月轉變。

明清兩代,賞月品菊之風盛行,八方文人墨客在珏山賞月作詩,尋常百姓在此拜月祭月已成習俗。

由於珏山一帶月亮文化的廣泛傳播和延續,使佛、釋、道三種文化匯聚於此,形成了濃厚的文化積澱。

珏山下的青蓮寺是隋唐時期的佛都,而珏山頂上的真武觀則是宋明兩代著名的道教道場。

佛、道兩教自古就尊崇中國的傳統節日。據傳,珏山雙峰之間有北齊修建的過月亭(後於清乾隆年間重修)和賞月絕佳地點——款月亭。

在青蓮寺,有宋元符元年(1098年)石柱題記記載:澤州通判段約同晉城令耿敏、縣尉黃叔敖等“步月臨流,傳觴賦詩”;金代狀元、大文學家李俊民中秋節遊珏山賞月後,留下“山吐三更月,松搖萬壑風”的詩句被後人傳頌;金代澤州刺史許安仁在中秋節遊珏山賞月留有詩句“今宵擲筆臺邊月,來照幽人物外遊”;明代兵部尚書周盤在中秋賞月則吟出“一枕蒲團清夢覺,滿窗明月夜孤懸”的詩句;明代吏部尚書王國光、從三品將軍陳謨及相約而來的朝廷重臣李翰、孟春、徐瑛等人,均留有詩句,並刻於碑石;清康熙文淵閣大學士、尚書加三級陳廷敬也數次前往珏山,並留有詩文;清代18位進士相約珏山賞月之事,更是在當地被傳為美談。

然而,中秋節百姓前去珏山祭月、拜月的場面更為宏大:每逢中秋夜,達官顯貴、百姓庶人舉家來珏山祭月,極具地方特色、傳統氣息和經典魅力。

近年來,為傳承澤州中秋民俗文化,晉城市、澤州縣累計投資2.3億元,對珏山過月亭、款月亭、攔河大壩、旅遊公路等進行了修繕,對中秋節賞月、拜月文化進一步挖掘、保護、開發。

澤州珏山:雙峰吐月 中秋賞月最佳處

澤州中秋民俗拜“月婆婆”

澤州中秋民俗主要儀式是祭月、拜月,當地人稱之為拜“月婆婆”。

在澤州,婆婆是指外祖母,亦稱姥姥。因此,澤州中秋節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祭月、拜月;看望外祖母;賞月、吟詩頌月;廟會。

中秋節活動一般要持續3天:農曆八月十三,發麵、溫柿子、備果品;八月十四,蒸或烤月餅;八月十五,白天看望外婆、送月餅,參加廟會活動,晚上祭月、拜月。

毫無疑問,祭月、拜月是珏山中秋月文化的活動主題。

按當地習俗,每逢中秋夜,達官顯貴舉家來珏山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柿子、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柿子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升起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跪拜。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之前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包括在家的和外出的,還有灶王爺一份,都要算上,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分完之後,要先給灶王爺吃,然後大家再分吃。

近年來,中秋節到珏山祭月的人絡繹不絕,祭祀場面和規模也日趨宏大。

走親訪友是中秋節不能缺少的活動,尤其是要看望外祖母。

據當地流傳的說法,看望外祖母是孃家人對出嫁姑娘的一種思念,通過外甥的行為來表現一種團圓。

按照當地規矩,外甥送去的月餅裡有一個不是圓的,而是咬了一口。當姥姥看到咬了一口的月餅就會很高興,因為這代表著自己的女兒很平安。

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比較高雅的中秋習俗,自然是歷代文人名士賞月、吟詩頌月。也正源於此,如今珏山才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佳句。

極具地方特色的中秋民俗

八月十五中秋月夜,當皎潔的月亮從東方冉冉升起時,家家戶戶要舉行祭祀月亮神——“月婆婆”:先抬出一張桌子,放在院中央,桌子上獻有圓圓的月餅,通常為粗月餅、細月餅各一盤,還要獻柿子、毛豆、紅果、蘋果、葡萄5盤水果,但不能有梨。

據介紹,澤州中秋祭月,是由家庭主婦主持的,而且頗有講究。

女子在拜月之前,都必須盛裝打扮一番。在許願祝福之時,須口唸祝詞,祝詞既要念出口,還得小聲細語,以不讓旁人知道為宜。

在澤州,有“月亮運行一天住一宿”之說,二十八宿是月亮的二十八個行宮,因此在祭月之時還要隨祭二十八宿。過去,大戶人家在八月十五還要蒸二十八種動物用來祭祀。

家庭主婦主持祭月,焚香三爐,頭爐28支,先祭月亮守護者二十八宿;二爐36支,祭三十六天罡;三爐72支,祭七十二地煞。三爐香焚罷,全家人依次跪拜。

在明亮的月光下,門裡院外,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在祭祀月婆婆時,也隨家裡大人跪下磕頭。祭祀完畢,每個孩子可吃到水果、毛豆,還可分得一份月餅。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會躺在媽媽的懷裡,聽大人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嬋娟》等有關月亮的傳說故事。

在當地,有結婚頭一年,孃家為新成婚的女兒送八月十五的習俗。

“送十五”的成員包括孃家岳父母、兄弟、姐妹、舅舅、姨姨、姑姑、叔叔、大伯等。所送之物有蒸或烤的粗月餅9個、精製的糕點類細月餅9個、肉2斤、小米若干,俗稱“送四合”。

粗月餅的做法、配料非常講究:9個粗月餅中必須有“祝福甜甜蜜蜜”的蜂蜜紅糖餡月餅、“送子之意”的香油瓜子餡月餅、“相思、思念”的紅小豆餡月餅等。

粗月餅一般不用模具,全憑手藝做出各種花樣。

孃家人“送十五”到男方家後,與男方的家庭成員,包括公公、婆婆、小姑子、小叔子、大伯子等相互祝福、共話家常,中午一起吃團圓飯——中秋十大碗,至傍晚時分返家。

“送十五”習俗僅在女兒婚後頭一年。第二年開始,便改為女兒、女婿八月十五回孃家探望父母了,所帶禮品仍然是月餅、時令水果等,但所送月餅就不能再有瓜子餡之類的了。

澤州月餅種類很多,蒸、烤的月餅,主要是素食和甜食,而且形狀統一為圓形。月餅上的圖案非常豐富,主要有珏山吐月、玉兔戲月、嫦娥奔月、神龜拜月、吳剛守月、犀牛望月、菊花待月、花開富貴等。餡的種類常見的有紅小豆餡、玫瑰醬餡、瓜子餡、蜂蜜餡等。而月餅的製作過程就更為複雜,每個環節都極其講究。

以看望外婆為主的走親訪友活動也是當地的一大特色。

在澤州,婦女回孃家被稱“歸寧”。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所以在中秋之夜前,歸寧的婦女必須返回夫家團圓。至今當地還有“寧留女一秋,不許過中秋”的諺語,也說明了這一風俗。

古往今來,珏山的中秋賞月、中秋廟會等活動均有民眾自發參與。不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不論南北東西,人們在這八月中秋時節,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趕廟會、觀吐月、登勝境,年復一年,年勝一年。參與中秋節活動的人士,官員、商人主要以祭月、拜月為主,文人則以詠月、玩月為主,而百姓則主要是祭月祈神。是時,家家戶戶設案祭月,吃月餅、分食供品、吃團圓飯、小飲淺酌,一派和諧美滿的景象。

據當地民俗學家表示,中秋習俗之所以能在澤州得到保護與傳承,與澤州歷史上飽受戰亂不無關係。

作為山西通向中原的重要門戶,澤州經受了太多的戰亂紛爭,渴望和平,嚮往團圓,並把這些情感寄託給了月亮,希望生活可以和它一樣圓圓滿滿。

隨著時代的發展,古老的習俗也在發生著改變。比如歸寧婦女返夫家的舊規,現在因為很多是獨生子女,早已不大講究。有些雖然存在,形式卻早已改變。

據瞭解,從2000年開始,為弘揚中秋月文化,珏山舉辦一年一度的“珏山月,天下奇”大型拜月、賞月活動,同時舉辦每年一度的中秋賞月詩會活動,收集、編輯出版了《珏山詠月詩詞集》《珏山》《珏山志》等系列叢書。除此之外,還有猜燈謎、賽詩會、賽歌會、酬神演出等與民間中秋節文化活動相結合,在周邊地區形成極大的影響,大大促進了當地的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形成了一種祥和安定的良好氛圍。

中秋節,遊珏山,觀吐月,這一在澤州大地上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民間風俗,即將迎來它新的輝煌時期。(李吉毅 徐軍利 徐晉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