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在美國第2次遭封殺

4月16日晚間,美國商務部發布對中興通訊的出口禁令,直到2025年3月13日,美國公司將被禁止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17日上午,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也發出最新建議,警告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

中興有一次遭重,如此算來這應該是中興第二次遭受這樣的待遇。

很多人中國人可能對中興並不是很熟悉。可能只知道一個半死不活的中興手機。

中興在美國第2次遭封殺

圖片來源蘇寧易購

其實中興並並不是一家手機廠商,和華為一樣,手機只是他的副產品。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英語:ZTE Corporation,全稱: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簡稱中興通訊(ZTE)。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

中興通訊主要產品包括:2G/3G/4G/5G無線基站與核心網、IMS、固網接入與承載、光網絡、芯片、高端路由器、智能交換機、政企網、大數據、雲計算、數據中心、手機及家庭終端、智慧城市、ICT業務,以及航空、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傳輸設備。中興通訊為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頂級運營商(如中國移動ChinaMobile、美國沃達豐Vodafone、德國電信Telekom、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等)提供創新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通過全系列的無線、有線、業務、終端產品和專業通信服務,滿足全球不同運營商的差異化需求。(來自百度百科)

換句話說,他和華為差不多。中興通訊的產品涵蓋核心網、無線產品、承載、業務產品、終端產品等五大產品領域。兩者的差別在於中興為軍方提供了一些設備。所以中興在國外日子比華為還慘,雖說華為也沒有好到哪去。

2016年3月8日,美國商務部在網站貼出公示,以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規為由將中興通訊公司等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對中興公司採取限制出口措施。之前路透社曾披露,可能的原因是2012年中興簽署合同,將來自美國知名科技公司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硬件和軟件提供給伊朗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伊朗電信,美國隨後展開調查。最後在2017年支付美國政府8.92億美元罰金。

中興在美國第2次遭封殺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動了歐美的蛋糕,為什麼歐美有著今天這樣的福利(美國還好,歐洲高福利)。

其實就是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為歐美帶來的,歐美就靠著賣高技術產品和專利使用費來源源不斷的賺錢支撐著他們高福利的生活。還出臺過限制出口的瓦森納協議

瓦森納協議:《瓦森納協定》又稱瓦森納安排機制,全稱為《關於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協定》 (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 on Export Controls for Conventional Arms and Dual-Use Good and Technologies),目前共有包括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40個成員國。儘管“瓦森納安排”規定成員國自行決定是否發放敏感產品和技術的出口許可證,並在自願基礎上向“安排”其他成員國通報有關信息。但“安排”實際上完全受美國控制。當“瓦森納安排” 某一國家擬向中國出口某項高技術時,美國甚至直接出面干涉,如捷克擬向中國出口“無源雷達設備”時,美便向捷克施加壓力,迫使捷克停止這項交易。(來自百度百科)

說穿了,就是賺錢,你只能在我這買,你想自己買回去山寨不是可以的。這些年來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突飛猛進,自給率逐年提高,華為海思最新的麒麟芯片可以和高通驍龍820一比高下。但是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業、醫療以及軍事的大批量應用中,國產芯片距離國際一般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領域,還完全依賴美國供應商。所以有很多東西是購買還是要通過美國的“點頭”。

中興通訊大約有 20% 至 30% 的元器件由總部在美國的廠商供應,並且比較常用的零部件如高速 ADC/DAC、調製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 VGA 等產品,大部分都要依賴於國外芯片廠商供應,暫時無法在國內獲得同等替代品。

因此一旦美國禁止中興採購,就差不多相當於扼住了中興的咽喉。

除了零部件的採購之外,中興在手機芯片以及 5G 技術的研發上面,也與美國企業有著密切的合作。比如正在進行中的 5G 商用測試,他們就與高通、英特爾等企業聯繫緊密。

可以這麼說,這個也是在響應特朗普的貿易戰,在前幾輪的對戰中中國見招出招,現在美國又把矛頭中國的企業。商務部立刻做出反擊,就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公司採取出口管制的措施做出回應,發言人表示,商務部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2018年4月17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8號公告,公佈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

怎麼說呢,其實就是因為美國現在沒錢了,使用量化寬鬆和加息的招數沒辦法從中國身上吸血復活,就用出了301條款想讓中國屈服,在前幾次交手過程中沒有佔到便宜之後開始要從中國的企業上找突破口,這對於中國企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不掌握核心技術是不行的,希望以後這種事情不要再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