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說起帶娃就是一把辛酸淚,各路俠媽在被折騰的半死不活以後總結出以下定律:

日常最艱難的任務是帶孩子。

比帶孩子更難的是帶倆孩子。

比帶倆孩子還難的是帶兩個男孩子!

可沒想到最近大熱的綜藝《媽媽是超人》中,面臨獨自帶倆男孩子的“終極挑戰”,胡可帶娃有方,居然成為四位明星媽媽中最出彩的!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她不但一個人搞定了兩個兒子的生活起居,還讓兩兄弟之間這麼和諧友愛;處理孩子的爭執不溺愛、不偏袒、公平又有原則、懂得適時插手也知道何時放手,這種“平衡感”的把握真的是讓人很服氣!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打算要二孩,家裡已經有兩個娃的看過來,這些育兒聖經需要謹記心中~

出現矛盾,要有原則、公平地對待倆孩子


二孩家庭中,孩子打打鬧鬧、吵架爭執總是免不了的,什麼時候旁觀、什麼時候插手大有學問。

比如在車上,安吉和弟弟小魚兒因為搶奪玩具鬧起小矛盾的時候,胡可會先給兩個孩子自己解決矛盾的空間,不會過早干預或急於指責誰,兄弟倆卻能很快自動和好。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另一個經典場景是“餃子大戰”,兩個娃把麵皮麵粉扔的滿天飛,很多媽媽估計都要動怒了,胡可還是能淡定旁觀。直到兄弟倆開始用“肉餡”作為武器,鬧得不可開交,胡可才果斷地體現出家長的權威性,我們看胡可有處理矛盾哪些步驟?

01

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很生氣”,但沒有從指責是誰先開始。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02

給予兩個孩子 “板凳時間”,讓兄弟倆分開到旁邊站著反省。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03

安吉和小魚兒,一個採取眼淚攻勢,一個保持沉默態度。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04

胡可並沒有因為兄弟倆裝“可憐”就不了了事,而是繼續觀察兩個孩子。對貼過來的小魚兒,胡可一把摟住他,強調自己的教育理念——“哭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再和小魚兒辨是非、明對錯。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05

一旁的安吉自然也對媽媽心服口服,沒有再頑皮啦!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和兄弟姐妹發生矛盾時,父母的“態度”才最重要。作為家長,千萬別習慣性覺得大的應該讓著小的,要有原則、公平地對待兩個孩子。再給孩子留一點自己的空間,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

把握孩子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與孩子“共情”


胡可知道小魚兒在“糟糕的兩歲(Terrible2)”階段,他情緒化、反抗、愛唱反調,很是“難纏”,因此更希望作為大哥哥的安吉能更多的包容,並且也有意識的引導安吉去照顧弟弟。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所屬階段不同、性格不同的兩個孩子,胡可也有自己不同的溝通方式。

對安吉

對於年齡稍大、更成熟懂事、有一定自我意識的安吉,胡可會

給予更多的尊重。讓安吉體現“大哥哥”的權威、去照顧弟弟、給弟弟做榜樣。安吉有時還會代替媽媽教育弟弟。當然,在自己失誤沒有及時去接安吉的時候,也會坦誠地向安吉承認自己的錯誤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對小魚兒

而對於說風就是雨、記憶只有3秒的小魚兒,胡可更多的是直截了當的告訴他,媽媽的態度和意見。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胡可在育兒上堅決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多帶孩子去體驗生活,不勉強,不逼迫,鼓勵他們遵從自己的內心去發展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我們總是對父母說要蹲下來,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為的是讓父母更瞭解孩子,與孩子實現“共情”。

雖然對於“父母包袱”過重的家長來說,這並不是一件易事。但也唯有如此,時常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充分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才能讓孩子接納家長的想法

教育認知:彼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安吉去上跆拳道課時,告訴媽媽想帶著弟弟一起去。媽媽問他為什麼,他說:”想讓弟弟看看我棒不棒。”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哥哥成功擊破木板,小魚兒開心地“撲倒”哥哥,又是摟又是抱。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胡可和沙溢的微博中都有過不少類似的內容: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胡可時刻讓兩個孩子知覺:他們彼此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人。比起父母,兄弟之間的陪伴會更長久,他們應該愛著彼此、信任彼此。哪怕有再多的爭吵,一言不合就開打,也是”相愛相殺“的兩兄弟。

【結語】其實胡可也並不是很完美的媽媽,不太會做飯,也時常被家庭和事業搞得焦頭爛額。但她卻是一個真正和孩子一同成長的媽媽,更是用所有熱情去真誠愛著生活與家庭的媽媽

我們覺得兩個孩子只會將自己折騰得人仰馬翻,但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為他們都創造了些怎樣的環境?我們教給了孩子什麼?

對我來講,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

三步走。


多個孩子,不可能不打架。

除非兩個孩子的年齡差距夠大,打無可打。

否則,只要相差年齡六歲以內,就具有“同胞競爭性”,無論性別,無論大小,都可能成為挑釁的一方,雙方的戰火,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一觸即發!

那麼,面對打架,父母該怎麼辦呢?

|分析情況|

第一步,分析情況。

很多時候,家長,特別是老人,一看到倆娃打架,第一反應都是保護小的、呵斥大的。

也難怪,大孩子相比小孩子,更具有體型和力氣上的優勢,這讓小孩子成為了容易受傷的一方。

所以,大人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他是弟弟/妹妹,你怎麼能打他呢!”

但這樣的做法,卻很可能有失公平!

不分析情況,怎麼能順利“破案”呢?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所以,面對兩個孩子的衝突,一定要先深呼吸,看看造成衝突的原因是哪種?

通常,衝突原因分為兩種:

1)客觀原因

2)主管原因

|客觀原因|

先說客觀原因。

什麼是客觀原因呢?

我會將“不是故意的”“能力不達的”歸入客觀原因。

比如,每逢晚上,我家雷打不動要講睡前故事,兩個孩子一起來。

可妹妹兩歲前,常常因為睡前故事釀成和哥哥的衝突,因為,她可不喜歡

——排隊!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儘管我三令五申,讀書要排隊,但妹妹還是忍不住要插隊,耐性耗盡的她,常常在哥哥全神貫注傾聽故事的時候,一個猛衝,竄到圖書跟前,然後揮舞著兩隻小手,“擦擦”扯掉哥哥的書,然後一臉急躁地把自己的書,往媽媽跟前遞!

“妹妹的、妹妹的!”

她大聲叫嚷,急不可耐。

“妹妹!!”

哥哥的聲音,更加尖厲!

因為,就在妹妹大力扯掉書本的時候,哥哥的書,被撕壞了……

於是,鬼哭狼嚎、狼狽不堪……哥哥伸手要揍妹妹!

妹妹呢?

早就小嘴一咧,哭勒!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這種時候,我能責怪妹妹嗎?

不守規矩是事實,但以她的年齡、能力範疇,理解並遵守規則,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兩歲不到的孩子,精神世界的中心只有她自己,她難以體會“排隊”的必要,更不懂得“延遲滿足”的重要性。

所以,衝突的產生,在於妹妹不排隊。

而不排隊的原因,在於妹妹能力的不足。

能力不足,就是所謂的“客觀原因”!

這就意味著,即使妹妹捱了罵、受了罰,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大人的期望。

也因此,我這樣來化解兄妹倆的衝突:

首先,勸慰哭泣的妹妹。

小孩子情緒上頭的時候,講道理也聽不進去。不如把她哄好了,給個玩具玩一玩,再來嘮叨要排隊的道理。

其次,勸慰哥哥。

哥哥對妹妹的行為非常憤怒!他比妹妹更需要撫慰。

我就告訴他,他小時候搶東西的故事。

小時候,只要看見媽媽在看書,哥哥就會過來搶書。雖然力氣小,沒有撕爛過書,但有一次,卻把媽媽的書塗得到處是口水……好惡心呢。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聽到我的講述,哥哥破涕為笑:“我真的啃書嗎?”

“是啊,是啊。”我點頭。

“哈哈哈哈,好搞笑!”哥哥笑起來。

“哈哈哈哈。”妹妹也跟著湊熱鬧。

這一笑,解千愁。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主觀原因造成的衝突|

第二,主觀原因。

由主觀原因引發的衝突,簡單講,就是“zuo”出來的、故意的。

比如,哥哥有時候會故意逗妹妹。

他會故意逗她:“1+1=?”

妹妹回答:“10!”

哥哥就樂不可支,大笑起來:“笨妹妹!傻妹妹!”

妹妹呢?

小臉憋得通紅,嘴巴一撇,眼淚奔出來:“我不是傻妹妹……”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這種情況,當然是哥哥的不對!

但不妨多問一句: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哥哥在通過“逗妹妹”來取樂!他沒有意識到,“逗”是一種不尊重,如果他想要找樂子,應該找其他的方式。

因此,我會把哥哥叫到一旁,問他:“如果有人說你笨、說你傻,你會高興嗎?”

哥哥知道我針對的是他剛才的行為,故意說:“高興。”

我又問:“那作為一個小小男子漢,你覺得這樣做,好嗎?”

哥哥可一點兒不想辱沒“男子漢”的名頭,這次,他說了實話:“不好……”

我接著說:“一個小小男子漢,如果用貶低別人的方式,和女孩子打交道,她會喜歡你嗎?”

“嗯嗯。”哥哥嘴上不說錯,腦袋卻在搖。

“如果你想讓別人尊重你,尤其是女孩子尊重你,最好,像個男子漢那樣,去保護她,而不是說她笨、罵她傻。”我語氣堅定,“好嗎?”

“好,”哥哥低下頭,小聲說,“妹妹,對不起……”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上述情況,就是我針對哥哥的主觀故意,進行的“打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高聲的吼叫可以第一時間阻止衝突,但如果能進一步分析原因,從肇事者身上找到深層次的主觀原因,那麼,就能有效地阻止下一次的衝突(比如,喚起搗蛋鬼“男子漢”的榮譽感,是一個阻止他們犯錯的有效方法)。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教給孩子處理衝突的辦法|

分析原因-處理問題

就是解決兩個孩子打架的通用“套路”。

但這並沒有結束!

“套路”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把上述方式分享給他們。

衝突之後,我通常會給孩子們提幾個問題:

第一,哭,有用嗎?

第二,你們為什麼吵架?

第三,你們想怎麼辦?

剛開始,年幼的妹妹只能回答第一個問題,說不清後面的答案,但到了三歲左右,她也能清楚地陳述衝突的原因、自己的想法。

這時候,兄妹倆就可以自行溝通和解決問題了!

比如,昨晚玩風火輪小車的時候,兩個人就因為爭奪一輛小車吵了起來。

妹妹表示,是她先拿到的。

而哥哥則說,這輛風火輪小車,是屬於他的(他確實用零花錢買了一些)

剛開始,妹妹據理力爭,哥哥還是不給她。

妹妹靈機一動,換了個說法:“那你能不能借給我玩一會兒?”

哥哥立馬滿意了:“好,你一會兒要還給我!”

就這樣,倆人達成了一致,繼續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妹妹也無意中給出了她自己的三個答案:

第一,哭,沒有用。不哭。

第二,衝突的原因,是哥哥認為小車屬於自己。

第三,解決衝突,那既然車是哥哥的,我就借唄!

正因為實踐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套路”,年幼的妹妹,也可以開始解決兄妹倆的衝突~這也讓我作為母親,不用每一次衝突,都要出面擔當他們的“法官”。

所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當孩子們逐漸學會了解決衝突的套路,作為父母,自然不會總因為“你們怎麼又打起來了”,而煩惱不堪了!

老大、老二一言不合就打架怎麼辦?跟胡可學幾招,專治疑難雜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