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大棚都不認識的女人,回到農村卻干起了農業!

但行好事,便是前程!

本期導讀:

北京銀黃農場是一家以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為主的科創型智慧農場。

它的創始人秦愛騰女士,當年憑藉著興趣和情懷,硬生生的闖進了農業圈子。

一入農業深似海,回首滄桑盡笑談!

且看一個“門外漢”是如何進化成新時代的農業大咖的?

乘興而來

秦愛騰,很多人喜歡叫她秦大姐。她是一位熱情善良又精明能幹的女強人。

連大棚都不認識的女人,回到農村卻幹起了農業!

當年,秦大姐剛剛闖入農業圈子時,完全憑藉的是興趣。

為了興趣,包了一小塊地,幾個人合夥種了一些菜,過了一下田園農耕的日子。

“我們只是想自己種點兒菜,體驗一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根本沒有想過要去做農場,從來沒有想過!”秦大姐笑著說道。

當年的秦大姐連溫室大棚都沒有聽說過,種菜只是一種樂趣,一種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的嚮往。

既來之,則成事

抱著這種美好的嚮往,秦大姐幾個人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都說“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可秦大姐這幾個人的興致卻越來越高。看著秦大姐等人搞得有聲有色,村裡的幹部也心動了。

他們找到秦大姐,希望秦大姐能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村裡的經濟發展。

連大棚都不認識的女人,回到農村卻幹起了農業!

秦大姐起初還是挺為難的,他們都是一群“門外漢”,根本不知道農業咋搞,一下子弄這麼多地,怎麼種都不知道。

經過了一番商討,最終秦大姐還是決定接手這事兒。

“搞農業,是要有情懷的,沒情懷搞不了農業!”秦大姐覺得,要幹就幹成點兒事,不辜負大家的信任,把農場給做起來。

行路難,開路更難

任何一個人剛剛踏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時,都會鬧出不少的笑話。

秦大姐決定幹個大農場時,也鬧了不少的笑話,吃了不少的虧。

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秦大姐,再合適不過了。秦大姐也常說,剛開始幹農場的時候,真的什麼都不知道,溫室大棚、太空蔬菜等等,這些都不知道。

當時,村裡一下子承包過來很多畝地,看到這些地,秦大姐也懵了,她都不知道要種啥。

連大棚都不認識的女人,回到農村卻幹起了農業!

很多人出主意,說要不種水果吧!這個好賣錢,經濟價值也高。

但秦大姐拒絕了,她覺得北京附近種水果的已經很多了。種蔬菜的卻很少。蔬菜可能賺錢比較少,效益沒有水果那麼高,但卻是每一個人每日必需吃的。

秦大姐沒想賺多少錢,就是希望大家以後都能吃上好點兒的、無公害的蔬菜。

所以,當時的秦大姐就決定種蔬菜了。

這一開始就是將近10年的時間,看著周圍很多種水果等經濟作物的農場搞得熱火朝天,秦大姐還是一如既往、特立獨行般的做著蔬菜。

錢當然越多越好,但做點兒更有意義的事兒,不是更好麼?

九九八十一難

取經要九九八十一難,做農場也是。

不過,秦大姐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談起這些經歷過的“八十一難”,秦大姐只是笑了笑,說把這些都忘了。

連大棚都不認識的女人,回到農村卻幹起了農業!

在我們的再三追問下,秦大姐才說了“八十一難”中印象最深的一難。

那是秦大姐剛剛開始做溫室大棚時,遇到了一場大雪,第二天農場裡的溫室大棚很多都被壓垮了。

這是秦大姐損失最嚴重的一次。

但行好事,便是前程

風雪之後,不一定就是彩虹,但一定會收穫另一種心情。

在秦大姐心裡,這些損失都不叫啥事兒。

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後,還能堅持下去的人,或許才更適合做農業。

“做好事,也要做個好人!”

秦大姐一直說,她不太會管理農場的人員,都是靠著一顆心去“管”。在面對困難時,很多人說秦大姐厲害,是個女強人。但在跟農場的同事溝通時,秦大姐卻又成了“馬大姐”一樣的老好人。

連大棚都不認識的女人,回到農村卻幹起了農業!

有人勸秦大姐要嚴厲點兒,不能對員工那麼“和藹”。

秦大姐也只是笑笑。

在秦大姐眼裡,做農業就是做好事,做好事,就是自己的前程。

其它的,有必要在乎那麼多麼?

苦盡不必甘來,前程不必似錦

做農場的時間越長,秦大姐認識的朋友就越多。讓秦大姐開心的是,很多年輕人都來到了她的農場。

有是農業院校來這農場實習的,也有附近農科院來這裡搞科研的。

秦大姐的農場成了很多農業科研部門的實踐基地,還成了附近小學的科教農場。看著孩子們開心的來這裡學習農業知識,享受著農業勞動的樂趣。

秦大姐苦點、累點,心也是甜的。

社區蔬菜的宅配、智慧農場的創新,這些事兒,秦大姐都一件一件的幹了起來。

連大棚都不認識的女人,回到農村卻幹起了農業!

秦大姐不圖農場的發展能有多快,她希望能走得更紮實一些。

苦盡了,不必要甘來。

前程,也不必要似錦。

能紮紮實實做點兒事就好了。

在秦大姐的農場裡,已經有了智能雞舍、太空蔬菜基地,還用上了奧科美公司提供的智能農場管理系統。

年輕人是農場的未來

談到我們,秦大姐笑得更開心了。

秦大姐說:“奧科美的孩子經常來農場,幫著解決了很多問題。”

她認識很多奧科美公司的年輕人,也在用著奧科美的義田幫手(已升級為義田農場)。看到這些年輕人,看到這些新事物,秦大姐連說一定要支持這些年輕人做得事兒,也歡迎更多的年輕人來農場看看。

連大棚都不認識的女人,回到農村卻幹起了農業!

如今的農場,需要更多的年輕人才。

年輕人來農場後,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就是要去幹一些農活。農場已經發展出了好多衍生的產業,生產管理也都用上了互聯網設備。

年輕人來這裡,一定會有發揮才能的舞臺。

最後,秦大姐說,做好事,做好人,才能做好農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