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在中國又稱駁殼槍,盒子炮,歐洲則多稱其為毛瑟C96。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匣子槍;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匣子。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為大鏡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毛瑟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稱之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

它是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毛瑟在生產盒子炮的四十年曆史中, 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因此可以說是原始設計幾盡完美, 沒什麼可改進了。 一般常有1912型、 1920型之類的稱呼, 事實上毛瑟廠從來沒有用過這些型號,大多是收藏家後來才賦予的名稱。因為原始記錄喪失,目前收藏家用來除了用序號大小來決定生產年代外,另外也根據盒子炮的零組件的特徵來區分,其項目有:

一. 擊錘形狀和擊錘上圓孔大小。最早的擊錘有圓錐狀的突起,後來改成大圓孔,最後改為小圓孔,速射型又與其他小圓孔不同,一共有六種。

二. 槍身表面的紋路。最早有車出的凹痕,後來生產了平滑表面的型號,最後又回到車紋的表面,至少有十二種不同的表面。

三. 握把。 紅九(Red 9)自成一系,有兩種,其他至少還有十五種不同的握把。

四. 1930年後,包括速射型,換裝通用保險片。在上保險時,扣下扳機,擊錘可以安全的落下而不觸及撞針。 在此之前,有三種不同的保險片設計。

五. 撞針。早期用鎖片固定,後來用單榫,最後改成雙榫,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六. 退殼鉤,有大小兩種。

另外還有不同的槍管、照門、刻字等。以這兩種方式,大致可以決定一把毛瑟手槍是何時生產的。但有時又會產生衝突,因為毛瑟廠有時會採用舊零件生產一批手槍,因此這種辨別法只能大概指出製造的年份。

摺疊

它是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中國特定的戰爭樣式決定了毛瑟手槍在中國軍隊的地位。

中國的軍事鬥爭,自古就與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奇”與“正”的利用上,中國更注重以奇制勝。

到了二十世紀,包括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在內的近半個世紀的戰爭,多數是非常規戰爭,特別是在抗戰勝利以前所進行的戰爭,游擊戰就更是主要的作戰樣式。化裝奇襲、伏擊、村落戰、地道戰、挑簾戰等小部隊的作戰行動是敵後抗日遊擊戰的主要戰法,在重武器與自動火器嚴重不足和重視輕裝機動的游擊隊中,毛瑟手槍便成了游擊隊員得心應手的最好夥伴。

八路軍曾經組建了大量的手槍隊、武工隊,他們曾經使用這種手槍取得了非常多的戰果。

《世界特種部隊始祖》中曾經對可以稱為世界特種部隊始祖的中國手槍隊的成長過程有非常詳細的描寫。

通常認為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組建特種部隊的國家。1940年6月,德國法西斯軍隊橫掃歐洲大陸,完全佔據了優勢,而英法軍隊卻節節敗退,到英國本土,武器裝備幾乎全部遺棄,損失巨大。為了對付德軍將要發動的進攻,並進行反攻,英國軍方根據首相邱吉爾的建議,從各作戰部隊中挑選了一批強悍精幹,訓練有素的士兵,組成了特種作戰部隊哥德曼,主要負責深入德軍後方發動攻勢和破壞的特殊任務。

但是英國特種部隊已經比中國的手槍隊的成立時間晚了十幾年。

中國的手槍隊已經完全符合了現代特種部隊的性質。他們的主要主要任務是:襲擾破壞、暗殺綁架、敵後偵察、竊取情報、心戰宣傳、特種警衛,以及反顛覆、反特工、反偷襲和反劫持等。

所以說,中國的手槍隊才是真正的世界上最早的特種部隊,而所謂的手槍隊,其實就是建立在毛瑟手槍基礎上的部隊。

駁殼槍,20響,沒有它就沒有現代中國的命運

它是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