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的博大精深與背後的權力結構

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与背后的权力结构

中國美食的博大精深堪稱世界之最,中國人為此深感自豪,但是鮮有人詢問中國美食背後形成的原因。

有人要說,中國地大物博,34個省級行政單位,56個民族,文化豐富多樣,美食自然就多,當然,這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如果按這個邏輯推理,美國更是多民族融合,俄羅斯更是地大物博,但是並未出現這種飲食體系。

中國的飲食體系有個特點就是兩極化特別嚴重,就是可以非常高大上,海參魚刺熊掌,可以非常接地氣,路邊地溝油小吃,2塊錢也能吃飽。

日本學者加藤嘉一在中國留學時,說中國飲食差距讓他震驚,吃個聚餐,動輒幾百元,但是吃個快餐只要幾塊錢,在日本兩者的界線不是很明顯,吃一頓普通飯很難找到如此廉價的,但是聚餐也很少吃那種非常昂貴的。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原因呢?

是因為中國古代過早形成了中央集權制度,導致中國社會過早出現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所說的“漢堡包”化,統治階層和底層階層都非常龐大,中間階層很薄弱。

統治階層因為靠權力收穫巨大的利益,使得他們的生活窮奢極欲,對食物的開發極盡奢華,典型是《紅樓夢》裡劉姥姥進大觀園,吃到一種叫茄鯗的茄子。鳳姐兒介紹了做法:

“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劉姥姥的經歷充分說明了,傳統中國的巨大的飲食差距。

另外一個故事是關於宋朝大奸臣蔡京的,蔡京倒臺後,他的一個僕人出去找工作,新東家面試時問,你在蔡京府上幹什麼的啊?僕人說做包子的,蔡京非常喜歡吃蟹黃包子。新東家說,行,你以後負責給我做蟹黃包子吧。僕人說,我不回做啊,我只是做包子團隊裡負責切蔥絲的啊。

由此可見,富人光吃包子需要投入多少勞動力。

再看底層階級,老百姓吃不飽,所以導致中國出現“天上飛的除了飛機不吃,地上四條腿的桌子不吃,其他都吃”的狀況,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中國人什麼都吃,老鼠、蛇、蜈蚣蠍子,主要是因為窮人吃不起肉缺少蛋白質,必須靠這些補充。

2、任何食物都要物盡其用,動物身上任何可以吃不放過一個點,典型是中國人把動物內臟做出來各種花樣吃。

3、中國有食腐食臭的癖好,其實很多臭味美食都是因為窮人吃別人扔掉的腐敗物或者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放腐壞了,然後也發展成一種美食。

但是,隨著社會的富裕,上層食物向下層流動,同時,富裕人群吃慣了山珍海味,也需要嚐嚐鮮,底層食物向上層流動,並得到進一步改造升級,典型是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以前是船伕和碼頭工人在長江邊上撿富人扔掉的動物內臟下水吃,因為經常已經腐壞,所以只能用重口味的麻辣來壓住臭味,但是慢慢的,而且因為捨不得倒掉油多料多的鍋底,以前火鍋鍋底都是循環使用,一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這種循環使用的“口水鍋”鍋底才是最正宗的重慶火鍋。

食物一直和社會階層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美食博大精深背後是傳統集權社會兩極化生活狀態的折射,今天中國的飲食差距依然如此,而且富裕人群希望通過飲食來形成社會學家布迪厄所說的“區分”,所以窮人有錢了就是去爆吃一頓好的,感受一下做上等人趕腳,對服務業吆五喝六,動輒大聲斥責,並不鮮見,中國人的精力和資源一直停留在這種階級差異的競賽上,並沒有用去追求自我實現。

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与背后的权力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