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錢幣的「奠基人」|順治通寶


清代錢幣的“奠基人”|順治通寶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後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們開始鑄幣用以交換物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會發行自己特色的錢幣,助國家運行發展。

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為小五帝錢之一。

當時明朝勢力逐漸衰弱,清朝漸漸崛起,將明朝取而代之,尤其是在滿清入關之後,明朝苟延殘喘,距離滅亡僅有一步之遙。順治皇帝登基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使得清朝政權更加穩定,其發行了順治通寶。

清代錢幣的“奠基人”|順治通寶

順治元年,在北京於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鑄幣,後隨著天下統一,在各地開設錢局,錢幣上用楷書寫著"順治通寶"。順治通寶的成分紅銅七成,白銅三成。一千銅錢稱為一串。順治通寶重初定位每文一錢,後改為一錢二分、一錢四分、一錢二分五。

剛開始順治通寶的幣型未能統一,為了穩定經濟前後進行了五次改制,最終取得成功,確立了清代的貨幣體系,按照背文可分為五種,史稱“順治五式”。順治一式又名順治仿古式,是順治五類最早出現的一類;順治二式又名順治單字記局式;順治三式又名順治“一釐”式;順治四式又名順治“滿文”式;順治五式又名順治“滿漢文”式。

清代錢幣的“奠基人”|順治通寶

本文的是順治四式,背面滿文“寶泉”,順治十四年中央責令各省、鎮錢局停鑄各類順治舊錢,由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開鑄"新錢"即順治通寶背滿文"寶泉"、"寶源"錢,每文增至一錢四分,且銅製金黃徑大精美,俗稱大制錢。

此次改制完全脫離了明代體系而確立了清代制錢風格,完成了從型制上仿造明代制錢到鑄造真正意義上的清代錢幣的轉化過程,在整個中國錢幣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此枚順治通寶正面為錢文“順治通寶”,從上往下,從右往左,代表其時的朝代。背滿文“寶泉”,整體做工很是精湛,切合其時鑄幣威風凜凜,包漿自然醇厚,使用痕跡明顯,氧化也是很是自然老道。

因清朝軍隊連年征戰,國庫資源少。所以在製造順治通寶時並未花費較多的資源,這也使得通寶錢文雕刻瘦勁清峻,直徑相對較小,時至今日,成為其一大特點。

順治滿文錢在順治十四年停止製造了,發行範圍也小,僅限於京城地區,本身存量少,並且形式特點迥異於前面三式,具備了清代錢幣自己的風貌。能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值得收藏。


“順治通寶”是清代錢幣版的“奠基人”,由於處於改朝換代的"濁世",順治的銅錢版別、樣式許多,但這枚銅錢屬於其中最具有自己朝代特色的,是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順著時間流逝,這些古幣更是“日少一日,幾將絕跡”,濁世黃金,盛世收藏,因是清代早期順治年的錢幣,距今約400多年的歷史,順治通寶在錢幣珍藏界被許多人看好。

錢幣在每個朝代都是不行缺少的一部分,且是能證實見證歷史朝代的一件好的珍藏品,具有一定的文化歷史珍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以下是類似錢幣的成交記錄:

清代錢幣的“奠基人”|順治通寶


清代錢幣的“奠基人”|順治通寶


清代錢幣的“奠基人”|順治通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