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戰歌中的紫銅直頸瓶(唐)


歷史戰歌中的紫銅直頸瓶(唐)


當歷史的鐵騎踏破時空的限制,當金戈劃紅了整個大地,當烽火瀰漫遮蔽了天空,當宮廷奏樂舞來太和昇平,當月下對觚經綸化影,當文人壯士對酒當歌,當文明的巨輪碾壓黃土,他們悄然消失在歷史的深處,深深的沉睡。

當我們重新回視歷史,在浩海煙波處拂去這批古老文明遺留下來的銅器時,歷史再次發出它那深沉悅耳的梵唱,以他婀娜的身姿出現在時代舞臺,給我們怦然一擊。

銅器中有一種特別的顏色,為紫色,稱紫銅。紫銅又名紅銅,顏色為紫紅色,是唐代之前出現的銅器。

自唐代開始,貴族偏愛精製而小巧的金銀銅器皿,大件銅器一般除香薰爐外,其他的在佛門盛地為多,這於唐代引進佛教有關。

因為青銅器在這一時期受到冷落,銅質地也在這一時期發生變化,紅銅為主,錫的成分比例少一些,銅香盒也是,錫的成分幾乎沒有,質地是泛紅變黃。

紅銅器皿,在唐代逐漸盛行起來,而青銅器相對走向末路。這種介於新石器和青銅時期之間的過度時期,以紅銅的使用為標誌,有學者說為紅銅時期,又有學者認為中國什麼時候進入了紅銅時期是不確定的,無法考察。


歷史戰歌中的紫銅直頸瓶(唐)

此唐代直頸瓶,從本底材料看,銅材無疑為紫銅,銅色泛紅,熟老無比。瓶身包漿自然,年代痕跡明顯,尤其是底部冉冉鏽色,貼附緊實。

此瓶直口,長頸,頸上有一壽字,寓意萬壽無疆;腹部略圓,腹部上為人物事物圖,圖中人物手拿紅旗,回首觀望,圖案逼真,栩栩如生,周圍植物陪襯,畫面協調故事含蓄;底部雙環,突出成次感,使瓶型不至於單調,為獨特器形品種,難得一見的珍品。

歷史戰歌中的紫銅直頸瓶(唐)

直頸瓶很早就被引人佛堂齋室,成為清淨之地超凡脫俗的靈物。一些失意文人以野遊冥想為樂,直頸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

後到明代士大夫階層日益壯大,直頸瓶寓意被功利所異化,變成達官新貴們顯示高雅興趣及身份的標誌。

清代社會變革加快,商品經濟發展,直頸瓶被描金繪彩、附耳加環,淪落為世俗享樂的玩物。

在中華千年文化中,直頸瓶那永恆不變的鼓腹裡,承載的並非只是清水、酒水、空氣與虛無,實則是沉甸甸的歷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諧的價值觀念。不但為文人所喜愛,同時也為貴族們所喜愛。

歷史戰歌中的紫銅直頸瓶(唐)

銅器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從夏商一直延綿至今。不管歷史如何演變,朝代如何更替,戰馬如何鳴啼,烽火如何瀰漫,銅器的使用一直沒有停過。每一件銅器都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是製造者宣洩的載體,是歷史見證的載體,極具收藏觀賞價值。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愚有幸藏之,善存有處,幸矣。

歷史戰歌中的紫銅直頸瓶(唐)


歷史戰歌中的紫銅直頸瓶(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