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與惡龍纏鬥,亦不懼與深淵對視——專訪「勇士」百融金服


不畏與惡龍纏鬥,亦不懼與深淵對視——專訪“勇士”百融金服


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數據安全問題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都至關重要。每天,網絡攻擊者都在不斷的試圖攻擊網站、破壞企業的應用程序並試圖竊取相關數據信息。日前,華住酒店2.4億條開房信息被賣一事就惹得人心惶惶。信息數據倒賣黑產猖獗,個人用戶信息安全如臨深淵。我們如何才能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大數據到底是什麼?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訪問了國內領先的大數據應用平臺——百融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融金服”)。

“把黃金從垃圾中找出來“

大數據行業咋聽並不新鮮,然而大數據技術實際上卻是各家金融機構競爭的硬實力之一,各家金融機構紛紛挖掘大數據“金礦”,專業的大數據公司更是層出不窮。百融金服雖然成立時間並不算久,但已然是行業的佼佼者。

百融金服成立於2014年3月,是一家利用人工智能、風控雲、大數據技術為金融行業提供客戶全生命週期管理產品和服務的智能科技公司。截至目前,已經為300多家銀行、持牌消金公司、知名互聯網公司等近4000家金融機構提供營銷獲客、風控以及貸後不良資產管理等產品和服務,並於今年4月完成由國資委國家主權基金中國國新領投的C輪融資,晉升“獨角獸”行列。

不畏與惡龍纏鬥,亦不懼與深淵對視——專訪“勇士”百融金服


“我們的數據業務其實跟螞蟻金服還不太一樣,他們是先有業務然後積累了數據,我們的數據業務是在已有的海量數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據CRO季元介紹,百融金服數據來源分兩塊,第一塊來自百融金服前身——一家做智能推薦引擎的公司,從中獲得了早期的互聯網的行為和消費數據。另一部分則來自於經合作機構授權採集的數據。

不是顯而易見的數據內容才有分析價值,季元在做大數據的過程中發現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變量,“比如說一個人的閱讀習慣”季元說道,“我們發現經常看財經媒體的人風險確實比較低,因為大數據裡面最重要的是相關性,乍看財經媒體和風險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會看財經媒體的人取決於他的行業,反過來可以推出他的收入,收入就是跟風險相關了。還有我們會看到經常在網絡遊戲上消費的人,他的風險會比較高。這也符合大家的常識,天天玩遊戲,正常工作投入的就少了,再跟他的教育水平和習慣都有關係。”

大數據行業就像是淘金客,需要利用行業經驗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清洗“,讓看起來毫無價值的數據變得有價值。“我們的工作就是將黃金從垃圾中找出來。”季元說道,“這才是大數據公司真正產生價值的地方。“

不畏與惡龍纏鬥,亦不懼與深淵對視——專訪“勇士”百融金服


(圖片為百融金服CTO季元)

除了央行其他徵信數據都“不靠譜”

大數據不僅僅可以拿來為機構服務,不少金融服務平臺更是做起了徵信評分。與其做一個市場的參與者,為何不做一個規則的“制定者”?

“這是一個定位的問題,徵信只是一個風控行業裡面一個很小的領域,現在除了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別的機構都沒有能力做徵信,因為徵信是要基於信貸歷史的數據來對人的信用進行評判的,而這個信貸歷史的數據現在只有人民銀行有”。季元認為,市場上在做徵信評分的平臺如螞蟻、京東實際上只擁有其自身生態鏈的電商數據,嚴格的來說不能叫徵信,其實做的依舊是大數據風控。“我們講徵信是要彙集多家的數據做的,人民銀行徵信報告裡面,你在所有銀行貸款和信用卡的記錄都有留存下來,但是螞蟻只是這個客戶在他的平臺上貸款,京東也是,首先一個是客戶群體受限,另外機構也是單一一家,所以數據的範圍和群體的範圍都不夠完整,這個拿來做徵信,信息的覆蓋面上遠遠不夠”季元說。

然而,隨著大數據行業“分食蛋糕”的人越來越多,每個參與者可分配的“蛋糕”就越來越少。除了徵信之外,平臺創新事業部總經理趙子淥認為,百融金服作為一家大數據公司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技術輸出,將大數據分析的技術、能力輸出給客戶,實際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給我們的客戶提供諮詢、方案、產品、平臺,包括部署實施,一整套一站式的服務,我們叫全業務、全流程、全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全產品體系正在不斷完善,目前包括了本地的決策引擎、本地的風險數據集市、模型訓練平臺、移動鏡鑑、關係圖譜等等,也在研發本地的網絡貸款系統,能夠把整個信貸業務的全流程、審批環節都連通。” 趙子淥做了一個比喻,“金融機構就像一個高檔小區,這個小區外邊的交通非常便利,交通也很發達,小區內部綠樹成蔭。但是通道+門的最後100米如果泥濘不堪、很崎嶇的話,仍然不會有很好的客戶體驗。我們就是幫我們的金融客戶解決這最後100米風控的問題,這是百融金服一直在做的事情。”

不畏與惡龍纏鬥,亦不懼與深淵對視——專訪“勇士”百融金服


(圖片為平臺創新事業部總經理趙子淥)

隱私保護和大數據始終是博弈關係

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手握海量個人和企業的數據,走在法律暫未完全覆蓋的地帶,對部分人來說就像伊甸園的蘋果,有毒卻充滿誘惑,於是有人選擇倒賣數據謀利,更有甚者利用數據進行詐騙。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去年國內6.88億網民因個人信息洩露造成的經濟損失預計達到915億元。

在這場與惡龍搏鬥的戰役中,百融金服嚴守底線,不僅堅守嚴格的數據安全保護,更用大數據技術幫助更多企業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安全等級。百融金服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數據安全,季元表示,“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我們就申請了信息等級保護三級,那是跟國有銀行一個等級的安全級別。所以從成立到現在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發生過數據洩露的事情。”據季元介紹,百融金服對內部敏感信息進行了加密,比如身份證和手機號。針對數據交互更是有兩層加密,包括信息本身和傳輸的過程。

“在不衝破底線的範圍內,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價值”季元說,“其實真正的大數據是不會對人造成干擾的”。百融金服在大數據採集中,即不需要個人原始信息,也不需要電話號碼等,而是通過了解消費者的各種標籤、消費偏好來進行風險評估。這個過程中對消費者沒有干擾,但是又能夠幫助金融機構進行準確的判斷。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沒有大數據技術,面對徵信數據空白的消費者來說,金融機構就沒有辦法提供合適的服務。

數據是現代商業的燃料,每一個快速成長的科技公司都在竭盡全力去創建場景尋找、收集數據,使出渾身解數讓用戶們敲下“我已閱讀並同意用戶及隱私協議”的按鈕。發個朋友圈就暴露了定位,掃個二維碼就被收集了ID信息,安裝一個APP就要給予它超過20項的權限。大數據應用場景下,無所不在的數據收集技術、專業化多樣化的數據處理技術,使得用戶已難以控制其個人信息的收集情境和應用情境。

季元表示,“真正的大數據其實不需要那麼多的權限,在服務範圍內有限地採集就夠了。大家對大數據的敏感就是因為某些企業不停地突破行業底線。大數據行業確實需要規範,如何在保護客戶隱私的情況下把價值發揮到最大化,這是一個行業需要研究的問題。”

堅定目標秉承初心,讓百融金服走得更遠

不僅僅是“做出來”,更要“活下來”。對一家成立近5年的企業來說,其實已經走過了最開始的初創階段,如何繼續發展且發展得更好,是百融金服正面臨的考驗。

“我們看到市場上有一類公司,純粹依賴於大數據資源做業務,現在都踩入了雷區。同樣,拋開了大數據資源純粹去談大數據技術,也未必是一條坦途,沒有業務場景,很難在大數據技術領域裡面創造價值、實現價值。” 趙子淥坦言,在大數據行業中,“百融金服恰恰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我們找到了金融這個大數據應有最為廣泛的業務場景,同時鎖定在風控和營銷領域。在這兩個個領域,我們一直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專業性,就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整個社會的認可。”

不畏與惡龍纏鬥,亦不懼與深淵對視——專訪“勇士”百融金服


(圖片為普惠金融部總經理蒲克強)

從2014年至今,百融金服從過去重點的銀行客戶,逐步轉向小微企業的發力。普惠金融部總經理蒲克強表示,“百融金服打造了業界領先的C+B模式,C是個人,B是企業,通過對整個小微企業進行C+B的全息風險畫像,形成了覆蓋貸前、貸中、貸後的智慧風控解決方案,為小微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管理。”蒲克強指出,“普惠金融是百融金服堅持承擔的社會責任。”面對普惠金融難這一眾所周知的問題,他坦言“客觀來講C端是資本燒流量,B端是資本燒技術,沒有捷徑,就是中長跑。百融金服已經做好了準備,一方面不斷提升技術和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做好大規模投入的準備。我們有信心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商業模式,保持可持續健康發展。”

百融金服一直堅持“成為金融行業的基石”的企業使命,面對市場上越來越多同類機構的競爭,百融金服依舊充滿信心。季元說,“百融金服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一直堅持做大數據業務,沒有偏離方向。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不忘初心。”

不畏與惡龍纏鬥,亦不懼與深淵對視——專訪“勇士”百融金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