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聶遠主演的武俠劇《龍門飛甲》

《延禧攻略》大火之後,央八緊急排播了一部聶遠主演的武俠劇《龍門飛甲》。徐克執導的電影《龍門飛甲》於2011年底上映,同名劇版在2013年開拍,這也符合影劇互動的週期。然而,《龍門飛甲》一壓就是5年,如果不是聶遠憑藉乾隆一角翻紅,幾時播出未可知。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龍門飛甲》雖然被壓了5年,但是畢竟還是上星播出了,然而《延禧攻略》另一位主演佘詩曼參與的歷史劇《建元風雲》可沒這樣的好運氣。《建元風雲》在2011年拍攝,耗資1.5億,在當時絕對屬於大手筆,自從2013年在湖南衛視上了地面頻道之後便無聲息。

《建元風雲》以忽必烈為視角,全景式再現元朝建立的全過程。這是一部內地、香港合作的電視劇,主要投資方是內地,導演徐小明是香港人。在劇中,佘詩曼飾演忽必烈的察必皇后,除此之外,胡軍、唐國強、吳樾、呂良偉等皆有出演。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2015年左右,影視行業大興IP之風,作為國產劇最具影響力的一大類型,古裝劇的創作發生了很大的轉向。儘管目前還有不少古裝劇檔期未定,但是這些劇還有運轉餘地,相比之下之前的不少古裝劇可能真的已經“死透了”。這些受了詛咒的“有生之年系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因民族問題、“地緣政治”難以播出

迴避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的交鋒和衝突,是中國古裝劇創作的最重要的“政治正確”。中國周邊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封建王朝存在複雜關係,地緣政治也成為歷史劇創作的一種考量。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以熱播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為例。同樣是乾隆的“十全武功”,《延禧攻略》傅恆徵緬甸就可以實指,平回部就是虛指,劇中張嘉倪飾演的嘉嬪被設定為“霍蘭部”進貢給乾隆的妃子。而在《如懿傳》中,辛芷蕾扮演的金玉妍本來是一個來自朝鮮的妃子,在劇中被虛化為“來自玉氏”,完全看不出是王國還是部落。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這種“借代”早就存在,早在歷史劇《貞觀之治》中,突厥就被虛化為“草原十八部”,傳為笑談。然而如果“地緣政治”只佔全劇很小篇幅,修改還是比較容易,如果通篇立意在此,那就沒得救了。

佘詩曼主演的《建元風雲》就是這樣一部沒有“回天之力”的歷史劇。如何評價元朝,在學術上可以自由爭論,但在中國當下的環境下,卻很難有創作空間。甚至,即便是民間也難以有基本共識。在《建元風雲》的豆瓣主頁上,有人高呼“拍忽必烈有啥看頭,要拍就拍蒙古騎兵血洗歐洲”,有人則大罵“中國人要自虐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會為侵略者歌功頌德”。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事實上,除了清朝之外,大部分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題材歷史劇都是雷區。這些年,不少IP劇落在了南北朝,比如《楚喬傳》《孤芳不自賞》《錦繡未央》《醉玲瓏》,但是真正拍北魏的兩部歷史劇都沒有播出:一部是吳倩蓮、張鐵林、李光潔主演的《北魏馮太后》,另一部則是寧靜、夏雨、唐國強、羅嘉良主演的《胡笳漢月》。其中,53集的《胡笳漢月》被硬生生地剪成了七部《北魏傳奇》的電視電影,勉強獲得求生。

事實上,大部分觀眾對宋朝的感知,基本都停留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尤其是所謂的“塞北三朝”——遼、金、西夏。《大明王朝》導演張黎最近在訪談中提到想拍《天龍八部》,更看重金庸小說中展現的地緣政治。在多民族政權的歷史互動上,金庸劇可能是這個領域中不犯禁的獨苗,難怪張黎想做點文章。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另外一部因為地緣政治沒有播出的電視劇是呂良偉、寧靜、唐國強主演的《南越王》,歷史上趙佗建立的南越國和今天的越南有不少糾葛,該劇已經壓了10年播出無望。粉絲們在這部劇的豆瓣主頁上已經任性地把開播日期改到了2030年。

葉公好龍的“歷史正劇”

近年來,除了《大秦帝國之崛起》和《軍師聯盟》,嚴格意義上講沒有其他歷史正劇。央視播出的《于成龍》《天下糧田》不管在製作上還是立意上,都和經典的歷史正劇有一定距離。

在古裝IP劇激烈競爭下,“正劇範”成為一種差異化的王牌。雖然這種嘗試有過《琅琊榜》式的成功,但也有《海上牧雲記》這樣的失利之作。將IP正劇化,除非有一個較好的文本,拍出來的作品更像實驗作品。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如今,這種困局也出現在《天盛長歌》上,商業片賣出了藝術片般的高冷票房,這或許是創作者最大的悲哀。然而,即便如此,這不意味著歷史正劇就能翻身。市場對於歷史正劇的排斥更多是對於收視率評估的過低預期。

《大明王朝》雖然10年後在優酷重播,然而張黎執導的《孔子春秋》壓了8年,依然沒有接盤俠。張黎採訪時提到,幾次差點都要播出,目前還在想辦法。互聯網似乎讓他看到了希望,但是兩年前談到《孔子春秋》時他更悲觀:“講得悲觀點就是:目前這個時代不需要孔子,市場不需要,官方也不需要。”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除了《孔子春秋》之外,另外一部滯銷的歷史正劇是《謀聖鬼谷子》。這部劇由段奕宏、戚薇主演,從2013年開機算起,也已經足足壓了5年。這5年,也正是歷史正劇被逐漸清退出市場的5年。2017年,《謀聖鬼谷子》曾經召開過研討會,看起來播出有望,但隨即又陷入沉寂。

鑑於資本的退避三舍,不少歷史劇因為旅遊宣傳的基因獲得了地方政府的投資。《大清鹽商》除了再現盛世繁華,也植入了濃郁的揚州元素,這部劇由揚州市政府牽頭,資方分別是:江蘇省文化產業集團、揚州瘦西湖旅遊發展集團、江蘇省鹽業集團。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儘管2014年《大清鹽商》在央八播出反響不大,也強過壓根沒有上星的《春秋淹城》。《春秋淹城》講述了中國春秋末期的小國淹城,在楚、吳、越三國爭霸的夾縫中艱難求存的故事。該劇由江蘇常州武進區建設局、江蘇淹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連海報上都標註:“隋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春秋看淹城”,旅遊宣傳的屬性昭然若揭,可惜最終沒能播出。

文化名人傳記劇集體淪陷

2010年,歷史劇《萬曆首輔張居正》壓了四年之後終於上星播出,主演唐國強在開播發佈會上對古裝劇限令抱不平:“屏幕上應該百花齊放,好的作品不應該受那麼多限制,憑什麼古裝劇就只能有一畝三分地?”實際上,現在的政策已經不限制真實歷史人物改編劇,但依舊很少有人拍這類型,因為拍了也沒人買。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相比起帝王將相、後宮妃嬪的傳奇故事,文化名人題材在中國電視劇中稱得上集體淹沒。陸毅的蘇東坡(《蘇東坡》)、陳建斌的李白(《李白》)、劉奕君的李冰(《李冰傳奇》)、陸劍民的王陽明(《王陽明》)……無一倖免。近年來唯一播出的一部文化名人傳記劇,還是被罵得很慘的《思美人》。

今年年初,唐國強2015年參加《楊瀾訪談錄》節目的一段視頻又被網友翻了出來。這段“我為藝術鳴不平”的視頻迅速在微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視頻中,唐國強表示,他曾嘔心瀝血、摔斷鎖骨拍出的電視劇《大唐書魂顏真卿》,卻陷入了“不讓播”的尷尬。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事實上,《大唐書魂顏真卿》早在2009年就已經殺青,至今也未播出。在《楊瀾訪談錄》中,唐國強說,因為“顏真卿”這個人物不夠大眾,所以不給播。說這話時,眼淚不爭氣地湧滿他的眼眶,語氣之間不乏悲憤之意,充滿了不甘的落寞。人們可能出於對老藝術家的同情會在一時間義憤填膺,但這改變不了這部劇播不了的定局。

《如懿傳》熱播,這些歷史劇卻沉寂多年難以“翻身”

印象中,文化名人傳記劇只有一部鄭少秋主演的《清明上河圖》。事實上,這部講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的電視劇,也是壓了7年之後於2004年在央八播出。不知道今後還有沒有這樣的幸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