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黑天鵝,怎樣的雲備份可以保證數據萬無一失?

“在雲計算構建過程中,容災備份一直都是個令人神經緊張的話題,大型公司會使用SAN進行備份,但當整個數據中心出現故障的時候,即使SAN也不保險。因此,他們還會在異地創建新的數據中心,但這也意味著成本高企。”

當心黑天鵝,怎樣的雲備份可以保證數據萬無一失?

數據保護最昂貴的成本之一是所有數據副本的存儲成本。備份存儲容量可能是主存儲容量的10倍或更多。備份存儲需要企業具有極高的IT預算和數據中心機房空間。

而數據壓縮和重複數據刪除效率自身的特點,可以降低備份成本和數據中心的機房空間,但它並不能阻止數據洪流。許多IT規劃人員都在尋求雲計算解決方案獲得幫助,但他們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傳統備份解決方案並不總能充分利用雲計算的功能。

傳統存檔備份行將末路 雲計算鏡像替代進行時

大多數企業備份解決方案將使用內部部署的存儲設備作為主要恢復源,其他備份通常需要保留數據。雲計算存儲通常將較舊的數據備份存檔到雲存儲,從而將本地內部部署的備份存儲成本降至最低。

本地側部署的數據副本需要包含最近90天左右的數據,並且可以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提供99%的恢復率,讓存檔到雲端的備份解決方案能夠將本地部署的存儲數據減少8倍或更多。

當心黑天鵝,怎樣的雲備份可以保證數據萬無一失?

但問題是典型的企業備份應用程序必須擁有100%的本地存儲的數據,並且只能將該數據的副本複製到雲端。換句話說,他們沒有新的功能,他們可以將原有的數據備份移動到雲端,這些解決方案使用雲計算作為其內部部署存儲的鏡像。

所謂雲鏡像,就是把所有的應用都部署到一個平臺上,在平臺上你可以自由共享文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這個雲平臺獲取和分享你的數據和信息。你也無需擔心數據如何管理,因為雲平臺會把數據做好備份和管理,就算弄丟了文件,也可以把數據恢復。

當心黑天鵝,怎樣的雲備份可以保證數據萬無一失?

鏡像級備份試圖從多種不同的路徑來解決虛擬機備份的問題。這種方法通常使用一臺額外的服務器來執行備份,而不是用運行虛擬機的物理服務器來執行。

這些額外的服務器被允許訪問虛擬機數據所在的存儲系統上所對應的存儲空間,而這些備份代理服務器就可以在不影響虛擬機對存儲的訪問路徑的前提下,直接將虛擬機對應存儲在磁盤陣列中的數據影像備份下來。

為了實現這種備份方式,備份軟件以及虛擬機軟件必須緊密配合,從而可以讓備份軟件將一個一致性的快照備份下來,而不是去備份一個正有數據讀寫而產生瞬時不一致狀態的數據影像。

這種配合過程對於運行在虛擬機中的應用程序能夠感知到自己的數據正在被一致的備份下來也是至關重要。這種備份方式除了將物理I/O過程從虛擬機服務器移開以外,還能夠實現塊級的增量備份,這進一步降低了對存儲系統I/O資源的損耗。

雲存儲不是終點 應更多關注雲計算完整解決方案

大多數傳統數據保護解決方案都可以利用重複數據刪除和壓縮功能來最大限度地減少傳輸到雲端的數據量。儘管如此,這些解決方案將雲存儲視為終點。對於企業來說,這種處理方式是浪費的,因為大多數企業都有多個數據中心。

大多數傳統解決方案忽略了雲計算提供商具有多層存儲產品的事實。例如,亞馬遜的產品有三個存儲層。備份應用程序應該利用這些存儲層,但大多數傳統程序只使用中間層S3存儲層。

備份應用程序應在災難恢復期間使用EC2 Amazon存儲層,以便現在雲計算託管的應用程序獲得高性能存儲。長期存儲舊備份數據應使用Amazon Glacier存儲層進一步降低成本。只使用中間層意味著客戶對不活動的數據支付額外費用,並且在恢復期間無法獲得他們所需的性能。

當心黑天鵝,怎樣的雲備份可以保證數據萬無一失?

IT規劃人員需要確保他們在“雲支持”時剝離供應商真正交付的東西,IT規劃人員應該尋找一種解決方案,以限制本地部署的存儲成本,並優化雲端存儲容量的使用率,並在這兩方面讓雲計算存儲更具競爭力。

其實,數據備份只是前戲,數據恢復才是最終目的。IT規劃人員一定要知道數據是否能夠恢復?要花多長時間恢復?恢復的數據是否可用?甚至可以說,企業規劃數據備份架構時應該更關注數據恢復,以恢復為最終目的進行構架。

雲計算時代下,雲端將成為數據保護的主流方式,但所有的方法都只是客觀條件,安全意識才是主觀能動。如果企業數據已經在雲端,在獲得安全保障、成本節省的同時,不要忘了在數據備份上再投入一些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