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縣東小店解放思想思路新農業調整增效益

沭陽網訊“我流轉土地434畝,搞藕蝦、稻蝦共生,今年畝產效益五千元牢靠......”近日,江蘇省沭陽縣東小店鄉黃倉莊村鑫佛家庭農場主周元恩笑著告訴筆者,這是該鄉解放思想增效的一大亮點。

尋找能人,發展高效農業是該鄉農業調整第一個新思路。土地經營權確權,為土地流傳創造極為優越的條件,可是,2015年底,南通一客商在黃倉莊村種植藍莓不景氣,要轉包,為了尋找能人,該鄉黃倉莊村將信息從網上發佈,被周元恩這位沂濤鎮的能人發現,因其熟悉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明確發展現代農業的方向,毅然來這裡將434畝連片土地轉包下來,通過投入100餘萬元平整土地,整出200畝種植深水藕套養龍蝦,202畝種植高質量品種的水稻套養龍蝦,栽植20畝無錫陽山水蜜桃早中晚品種,12畝栽植良種石榴,2017年平均畝收益就超過4000元,今年藕產量比2017年看高,價格上揚,水稻不施農藥改施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加龍蝦收入,今年少說畝效益也將超過5000元,比種植一麥一稻畝效益高3倍。

抓質量 力求總體質量提升是該鄉農業調整第二個新思路。該鄉以黃倉莊村為點,抓住土地經營權確權後的機遇,以各村支書領頭調結構為抓手,逐步推開。謝圩、桃樹園村地處新205國道附近,利用交通優勢,除了發展百畝連片稻蝦(魚)共生、藕蝦共生外,逐步推廣農作物生物防治病蟲害,堅持治早治小治了,逐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以秸稈完全還田逐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提升農產品整體質量,據店東村農民張新梅反映:通過秸稈還田,小麥、水稻施藥分別減少兩次,用的全是低毒高效農藥,不僅畝節本40元,並且最後一次施藥在安全期內;通過農作物秸稈還田,小麥減施尿素10公斤,水稻每畝就減施尿素25公斤,不僅畝節本70元,還提高了糧食品質,小麥、水稻出售都較前順暢,價格有所上揚。

打造軟硬環境 不斷做大現代農業是該鄉農業調整的第三個新思路。一手抓主幹道兩側土地經營權流轉,不斷做大謝圩、桃樹園店西、店南、店東、王圩、店北、黃倉莊、十店、官塘、二週路沿線村稻蝦(魚)、藕蝦、花卉等高效連片種植,如,今年,謝圩村靠軟硬環境優化引進的姜陽嬌創辦繽果花園,第一期種植藍莓樹莓等400畝,年可新增就業120人,創產值3000萬元,利潤1050萬元。同時,按量力而行的原則,積極趕做其他村(居)組生產與交通路配套工程,逐步改善農業招商軟硬環境,努力把高效高質現代農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趙登亞、袁曉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