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關於戀愛,有個很火的句子“為什麼你總喜歡垃圾堆裡找男朋友?”,大多數人聽過只是笑笑而已,但是昨天血淋淋的情殺例子告訴我們,有些事不是一句“垃圾堆裡的男朋友”就能一筆帶過的。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自私、任性、渣男……這就是所謂的“垃圾堆裡的男朋友”,但垃圾堆裡有的不僅僅是渣男,還有殺人犯,他們打著愛情的名義,行使著傷害別人的罪行,還將兩種形式荒唐的糅合。

如果這也算愛,那麼我們還是不要擁有愛比較好。

- 1 -

從普通人到殺人犯,往往只是一線之隔。

8月1日,一個年輕姑娘22歲的生命戛然而止。

在慈溪上林坊夾娃娃店裡遊玩的其他人,怎麼也沒想到恐怖的殺人事件會發生在眼前。

一個姑娘就在眾人面前被直接割喉,兇手行兇後快速隱沒在人群中,不知去向。

只剩姑娘躺倒在地上,脖子上有一道長長的傷口,刺目的鮮血從傷口不斷湧出,流到地面匯成一條血泊。姑娘雙目圓睜,躺在那片溫熱中,昏昏沉沉地,像是沒了聲息一般,一動不動。

救護車很快趕來,但她的生命還是沒能被挽救回來。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被害人陳某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犯罪嫌疑人吳某

- 2 -

這一場謀殺,僅僅是因為感情的破裂。殺死姑娘的兇手正是她的前男友。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同樣細思恐極的故事。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包括之前網上非常火爆的江歌案,起因也是江歌的朋友劉鑫與男朋友發生矛盾,導致對方持刀上門行兇。

為什麼為情殺人事件頻繁發生?當我們在議論這些殺人事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不要在垃圾堆裡撿男友?還是討論愛情的怪現象,不屬於你就要毀滅她?

這些殺人者真的有正確的愛情觀嗎?

- 3 -

人們常說好的愛情讓人變成孩子,壞的愛情讓人變成瘋子。而他們把愛情變壞,把自己變成瘋子和劊子手。

明明感情有開始就有結束,有牽手就有分手,他們卻要用對方的性命終結這段感情。

這不是愛情,這是純粹的惡。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當女孩躺在血泊中,她該有多麼的絕望,22歲正是開著最璀璨的花朵的時候,她的人生不該在這一刻停止。

當疼痛折磨著她僅存的意識時,她會不會後悔遇見這段愛情。

Don't Be Evil.

真正的愛情並不是這樣的自私,得不到就想要毀滅。

愛情的本質是心靈戰爭中的一方平安之地,是重重圍困下的一處自由之鄉,是人心隔肚皮時的一份兩心互信之約。

- 4 -

《東京愛情故事》裡有一段話:現代人不缺愛情,或者說不缺貌似愛情的東西,但是寂寞的感覺依然揮之不去。

也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愛情更多是速食品。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從數據可以看出,說分手的比例漸漸高於我愛你。

分手對年輕人來說,很容易,和在一起一樣容易。

熱戀時期一起走沒有走過的路,看沒有看過的風景,吃沒有吃過的好吃的。荷爾蒙逐漸褪去後,矛盾、猜忌不斷爆發,最後以慘烈的方式結尾。

寧波追殺令:是什麼謀殺了一個22歲姑娘?

這很常見,也沒什麼好說的。但演化到殺人的地步,就是典型的對愛情認知的錯誤。

我和你在一起,不代表我屬於你,被你控制支配,我還是獨立的,屬於我自己。

愛是恆久的支持與體諒。很多人不懂支持和體諒,就變成了網友口中的垃圾堆裡的男友或女友。

人人都有愛的心意,卻都得修煉愛的能力。

- 5 -

世界,有70多億人,一輩子遇到的人的總數大概是34090000人。相遇的概率是0.00527,相識的概率是0.0000005,相愛的概率更是低到無法計算。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另一半。

我們可以找個人來談情說愛,但是,卻始終無法緩解一股股湧上心頭的落寞荒蕪。愛情不是便當,它們依然需要你的鄭重其事。

一段能天長地久的愛情,必然是迴歸到最樸實的原點:愛、希望、欣賞、理解、互相支持、彼此成全。

希望每一對戀愛中的男女都能懂這一道理,

即使分開也能體面,互相成全,而不是打著愛情的名義,謀害別人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