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台廟

古色古香,斗拱飛簷

精美彩繪,氣勢恢宏

仁化廟宇系列:

扶溪南臺廟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又稱龍母廟,溫氏龍母娘娘神祠,雄峙於扶溪鎮東南1.5千米厚塘村東面。清雍正3年(1735年)修廟志和仁化縣誌等史料載,與肇慶市德慶縣悅城龍母祖廟同源齊名。廟初建於唐儀鳳元年丙子歲(676年)建,唐鹹通14年(873年)擴建,清康熙壬寅歲仲秋(1662年),由扶溪司都府督轄,羅、李、鄧、譚4大姓氏重修。凡修復十一次。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南臺廟寶宮》載:“唐朝儀鳳元年丙子歲(676年)二月初二日,風雨大作,漂流木從江河奔來,其大連抱。擱於張公諱安主之田。半時,家僕以作薪木。持斧破,血濺滿面,香噴入鼻。家僕昏迷在地,恍惚聞人語:此乃神木,不得妄破。逾時乃甦醒。僕歸以告,公驚異。往視之,果然。乃禱之曰,爾系神木,我將竹杖種於木側。若奔育發芽生長,爾即神。當夜張公寢息,夢一朱衣女子曰:於公曰,我乃系龍母之神,愛此地山清水秀,無異程溪,欲於此建廟。爾其勿吝我。卜居里社,可往一觀,自有靈異。公覺,明日起,視所種之竹,可成一株老幹節。房生枝,披雲拂露,青蔥蒼綠。公於是遣往邀通鄉紳耆,備說破木種竹並夢神語。同往觀之,乃相與偕主里社。只見數間蓬舍,寂無一人,惟有幾件器物。遂搬至張公家待後。議分各姓,以作龍母之表記。”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龍母娘娘,溫氏,晉康郡程溪人,姐妹有利澤天下之心,濟物放生慈愛行樂。死後葬於青旗山,來觀者莫不神之,有白鹿、黃猿和三蛇守墓,人稱五龍廟。累朝封晉,各有誥勒。漢高祖十二年封程溪夫人加賜御葬,唐貞觀年間,李世民封贈三匾,天祐二年封永安夫人、永寧夫人,太平興國元年奉旨鎮守廣西平樂等地。七年將軍聞龍母娘娘顯靈事蹟奏聞大宗,欣喜將軍詣廟褒封,將軍無疾而卒。鄉人貫注將軍為神,塑像享位於殿左,宋神宗熙寧十年封永濟夫人加靈濟崇福聖妃,各龍具受封;南宋紹興四年封顯行夫人“龍母娘娘並封將軍為永平公”,賜額南臺廟;明洪武九年將軍廖永忠下岑南表請敕封護國通天惠濟顯德龍母娘娘,五龍五澤侯俱封王爵;明永樂十一年加封護國庇民;明嘉靖二十四年賜象牙床帳帷,出巡儀衛等物;明崇禎十五年遣使致祭。清康熙十八年平南王尚可喜重修牙床,奉帳帷儀衛等物,配享針國吳大揹包袱永平公及五龍侯五、門曹諸司、麾下將齎敕兩使本坊土主皆配祭。將軍姓吳,號鎮國,唐末人,時逢五代之亂,拜為元帥。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廟坐東北向西南,形如鳳穴,左屏黃旗山,夜遊石,後枕金雞嶺。舊志雲:金雞嶺後啼,娘娘獲國歸。前有貴人捧誥封,近則靈陵水玉帶瀠洄,遠則楊柳水萬頃汪洋。山川秀麗,當不下羅浮諸名勝。康州四鄉三百餘寨,皆設行祠,別處所設難以枚舉……。兩側存壯茂古樟。佔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主殿建築約700平方米,三間三進,青磚砌,磚木結構,繁衍廣大。第一進為南臺祠,穿鬥式樑架,布筒瓦屋面硬山頂,鳳脊,卷草垂脊。後半部五嶽脊,博風板彩繪鳳尾。紅砂岩石條砌二級臺階,門前豎一雙紅砂岩獅子。紅砂岩抱鼓石(雕走獸、雲紋等圖案),四枚門簪(寓意風調雨順),楣書“南臺廟”。月梁、簷線、飄棚彩繪祥禽瑞獸、神仙高人、才子佳人等形象。四根紅砂岩鼓形礎,花崗石稜形簷柱,蓮花形頂,託“︹”形額,泥塑雙龍戲珠;上飾雙龍戲珠陶飾,鑊耳封火山牆,額書“護國庇民”字。簷飾高突,檢精美。側牆繪山水畫、歷史人物故事、神話傳說、民間生活圖景等,色彩華麗。二進五龍祠,紅砂岩抱鼓石(雕走獸、雲紋等圖案),四枚門簪(寓意風調雨順)。裹隴瓦屋面,硬山建築,鈴鐺排山,陶塑和灰塑脊飾,門楣吳大將軍、永平公神位,五位五龍將軍侯龍神位,內五穀神位、土地神位、趙公雷神及諸神位,右為觀世音、太陽大陰判官,金童玉女等神位;掛金碧輝煌匾(底書“貞觀唐天子李世民封贈之匾”)。第三進顯德殿,二面坡硬山頂,五嶽式脊。中間樓閣二層閣樓喙簷翹角。門坪卵石砌圓形方孔錢。三級牌坊式門樓,三拱門:中門額兩端泥塑一對蝙蝠,楣書“惠濟宮”,寶珠剎,卷草翹角;側門楣泥塑龍鳳呈祥,楣分別書:“國泰”“民安”。餘部表面彩繪耕讀、山水等題材的圖案。院內設花公花母神位,配聯:“龍德仰正中千萬年作西江砥柱;母儀宏贊育億兆姓荷南國。”五道門樓殿中為龍母娘娘座位,配聯:“龍恩深似海;母德大如天。”鄉民感恩赤膽忠心略知。內存古鐵鐘、鼓等文物。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整座建築古色古香,斗拱飛簷,渾然一體,雄偉壯觀,造詣深厚,藝術含量極高。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韶關廟宇文化|雄峙於仁化扶溪鎮中的南臺廟

廟為當地居民舉行祈禱活動的重要場所,主要廟事有禾齋廟會:即天貺節,祈豐年娛神活動。諸姓活動時間有所出入。六月初一全民齋沐,更衣奉香,俗稱“遠降”,先由族老和管事者分派本姓各家散發燒餅,分任務和錢糧,做準備工作。初五各村派人參加接神:八音開路,六個手執三眼沖天炮的人斷後,四個大漢居中。由執事率領到龍母廟將龍母金身請到圩中心神宮安放。初六為“正降”。二人抬大官鑼到四周敲打,直至五更,禾齋開始。天亮止鑼,神炮齊鳴,吃水餈、蕉葉餈、谷花餈等水齋,後演八臺鐵釘故事,每臺設一張長桌,上站或坐1-2個身著7、8歲童妝的演員演各式人物。龍母娘娘金身抬到八房宗祠安放後便進午齋。有油豆腐等齋菜。下午做小道場求娘娘保佑,道士灑“神水”。初七送龍母金身至龍母廟,謝恩,活動結束。


韶關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黃玉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