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戰反助中國製造業升級

位於中國珠江三角洲區域的佛山市的工廠內,工人在組裝汽車零部件。 圖片來源:REUTERS


美國貿易戰反助中國製造業升級


記者 Liza Lin / Dan Strumpf

美國白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在中國製造業中心珠江三角洲,為了同美國商品一爭高下,企業正在加快升級步伐,提高產品質量。

LTS Group是一家生產燈具和其他照明產品的企業,其商品在美國門店銷售。面對關稅帶來的產品價格上升,LTS Group的Michael Lu計劃在他的工廠裡增添更多機器人來降低成本。他還著手將技術含量較低的生產轉移到亞洲其他地方。

他的研發業務將留在深圳,負責生產智能照明設備等更復雜的產品的熟練工人團隊也將留在深圳。

在他的深圳工廠裡,身穿紅色制服的工人正在組裝檯燈,Lu說:“美國的關稅行動正在促使中國轉向更高端產品的生產,未來將幫助中國提升競爭力。”

從襪子到玩具再到鋼鐵,中國靠著大量出口廉價商品構築起了經濟大廈,現在開始致力於製造業升級。過去幾年,中國政府開始將低技術生產轉至其他國家,著力打造使用先進技術生產高價值產品的經濟模式。

美國加徵關稅將打擊海外企業向美國消費者銷售廉價產品的利潤,迫使企業反思自己的業務模式和產品,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在提供更多激勵措施,幫助企業實現轉型。

加速這一進程並非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關稅的目的。美國的關稅行動旨在阻止美國政府所謂的不公平競爭,美方稱,中國對芯片等戰略產業的扶持政策有失公平,中國還利用工業間諜等手段獲取美國汽車企業和其他公司的商業機密。

美國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實施的第一輪關稅主要影響企業購買的中間產品,例如半導體、塑料和機械等。而週一晚間宣佈的新一輪關稅涉及大約2,000億美元的商品,會有多得多的消費品捲入其中。

自中美展開貿易交鋒以來,人民幣和中國股市雙雙下跌,今年人民幣兌美元下跌了將近6%。貿易摩擦還給本就放緩的中國經濟帶來壓力,被中國政府視為首要任務的債務清理行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經濟放緩。眼下,北京方面開始放慢債務清理步伐,阻止經濟進一步減速。由於渴望重振經濟,中國政府對長期貿易戰的容忍度可能有限。

與此同時,珠江三角洲地區正轉向高附加值產品。珠江三角洲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區域群,內轄九個城市。將近40年前,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選定這一地區作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先鋒。此後多年,珠江三角洲成為智能手機和半導體等尖端電子產品的生產地。

製造商表示,珠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有利的屬性,比如可靠的供應鏈、便捷的港口交通、鄰近香港金融區以及中國政府保障的政治穩定。珠三角還擁有大量勞動力,約有6,000萬居民。

2000年,珠三角地區17%的工業產出被歸類為高科技產品,包括電子產品、生物科技和航空航天零部件。據當地政府和HSBC Research的數據顯示,這一比例在去年升至44%。

面對關稅威脅,為助推製造業革命,廣東省近期宣佈,計劃到2020年投資人民幣逾4,500億元(654.6億美元),補貼信息技術、高端設備製造和生物醫療產品等戰略行業。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

Jimmy Liao的公司TechTurbo Innovation Ltd.位於深圳,主營業務是購買和改進計算機芯片,用於智能手錶、聯網家庭設備和特殊照明產品。該公司許多客戶的產品均在上述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清單中,這讓他們不得不尋找削減成本的方法,包括要求Liao提供更便宜的芯片。

Liao的解決方案是:減少從美國主要芯片供應商高通公司(Qualcomm Inc.)購買的芯片,將更多業務轉給中國供應商泰凌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Telink Semiconductor Co.)。他預計,到2019年,所需芯片中的一半將從中國購買,高於去年的20%。這些訂單將有助於支持中國花費數十億美元培育的國內半導體行業。

Liao稱:“中國芯片的性能不及美國。但中國的製造商非常希望與我們合作以改進他們的芯片,同時他們也做得越來越好。”

他說,TechTurbo的工程師正在努力改進芯片以提高性能,而且改進後的芯片表現不俗,現在他可以向美國客戶展示樣品了。

早在10多年前,深圳就憑藉未來派的摩天大樓和鬱鬱蔥蔥的園林綠地將自己打造成電子零部件的產業中心,吸引全球各地製造商紛至沓來。

作為珠三角地區經濟產出最大的城市,深圳約三分之一GDP依賴於出口。2017年該市GDP為人民幣2.24萬億元。

如今,深圳建有iPhone製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在中國最大的運營中心,也是中資互聯網巨頭騰訊的總部所在地。深圳超過1,200萬居民可以使用手機買地鐵票和購物。許多老舊廠房則變成研究和設計工作室,以及人工智能或金融科技初創公司的大本營。

在深圳周邊,還有許多類似東莞那樣繼續專注於製造業的城鎮,四四方方的低矮建築中正大量生產廉價傢俱、服飾和化學產品,但即便在那裡,變化也在悄然發生。最新的貿易緊張局勢出現前,低端產品製造工廠已開始向內陸或其他國家轉移,原因在於珠三角地區薪資水平上漲以及政府收緊環保規定。

電信巨頭華為在擁有田園風光的松山湖旁為其研發團隊和其他部門建設了一座佔地1,300萬平方英尺的新園區,其中包含12種歐洲風格的建築,一些建築受到布魯日、勃艮第和博洛尼亞風格的啟發。

Tony Lee的Sintai Furniture Co.生產戶外傢俱等產品,這些產品在好市多(Costco Wholesale Co.)、家得寶(Home Depot Inc.)和其他美國門店銷售,屬於加徵關稅的2,000億美元商品之列。Tony Lee正把五分之一的生產搬到越南,用於向美國出口,銷往歐洲和其他市場的產品生產仍留在東莞工廠。

Tony Lee說,短期來看,工人培訓和材料運輸成本會增加,但長遠來看會節約成本。他說:“越南工廠的供應鏈和產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立起來,可一旦建立起來,在越南生產的成本會比中國更低。”

Tony Lee打算暫時把戶外木質冷櫃等更復雜的產品生產留在中國。

隨著今年早些時候貿易戰的威脅愈演愈烈,珠海的GMM Nonstick Coatings決定將工廠業務轉移到印度,並在那裡建立另外四處工廠。該公司首席執行長Ravin Gandhi表示,GMM擔心該公司生產的不粘塗層可能成為下一輪加徵關稅的對象,這種不粘塗層用於George Foreman燒烤機等烹飪用具。

他說,之前已經出現了工廠生產從中國自然轉出的現象,眼下因為貿易摩擦,轉出速度加快了。

總部位於休斯敦的Premier Guard的主管Charles Hubbs稱,困擾他的是,中國政府似乎不再關心低技術含量的工廠,比如他在中山經營的那種工廠。Premier Guard是手術室窗簾布及其他醫療防護產品生產商。

Hubbs說:“我們這類產業曾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但現在中國說,不需要你們了,我們想要更優質的製造業。”

Hubbs正在緩慢收縮在該地區的生產。他正將一些製造工作轉移到美國,包括在得克薩斯州博蒙特的工廠僱用工人。

中國重點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是美中貿易爭端的關鍵問題之一。在3月22日有關中國貿易行為的報告中,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將目標對準了中國三年前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這項政策旨在將中國發展成為機器人和電動汽車等產業的全球領導者。

這份報告指出,上述目標導致中國政府制定了不公平的政策,包括利用政府資本來補貼受照顧的中國行業,以及要求西方企業在與中國企業組建合資公司時交出商業機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關稅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迫使中國放棄這種做法。

分析人士稱,中國政府將《中國製造2025》視為一項舉國要務,不太可能放棄其核心目標。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駐香港的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稱,中國無法一直處於低端,如果一直處在低端,工資就會維持在低端。她表示:“中國人可支配收入繼續增長才能讓中國人感到幸福,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就是社會契約。”

美國針對大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新一輪關稅從9月24日開始生效,起始稅率為10%,但年底將升至25%。美國此前已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研究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預計,如果美國新一輪對華關稅生效,中國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可能降至5.6%。若果真如此,將創出近30年來最低增速,外界預計中國今年GDP增速為6.5%。

不過,牛津經濟研究院預計,關稅影響將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國的國內政策支持所抵消。中國領導人最近淡化了報復威脅,對美國企業發起了一場更加友好的外聯行動。

上週,廣東省公佈了新投資規定,允許外國投資者在沒有合資夥伴的情況下生產一系列高科技產品,以圖促進更高端的製造業務。之前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必須有合資夥伴。

珠三角也在吸引高科技領域以外的海外投資者。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本月簽署了一份價值100億美元的初步協議,將在惠州市建設一個石化綜合體項目,並投資一個液化天然氣港口。這將是中國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之一。

珠海市8月份宣佈,正在與位於臺灣富士康就一個半導體項目展開合作。知情人士稱,這項合作旨在建設一個芯片封裝廠。富士康沒有回覆記者尋求置評的電話。

與珠海的合作強化了富士康對這一地區所做的重大承諾。富士康又名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簡稱:鴻海精密),在中國有100多萬名員工,其中許多人長駐深圳工作。

Wang Guanghui說,他去年就意識到,他為智能手機外殼和其他消費品生產塑料包裝的業務可能面臨其他地區成本更低的競爭對手的威脅,那時候美國還沒有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脅。在當地政府提供的摺合6.3萬美元補助的支持下,Wang Guanghui的公司Shenzhen Fulee Industrial Co.開發了一種能將塑料包裝生產工藝自動化的機器,節省了人工成本。

他的公司現在銷售這種機器,同時也繼續生產塑料包裝。

Wang Guanghui說:“我們知道必須投資研發來升級產品,否則就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