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小強:圖說瑞典海軍飛彈魚雷艇


瑞典國家不大,但波羅的海海岸線漫長、島礁眾多,海軍主要裝備以小型艦艇為主,以在特定海域發揮隱蔽性優勢,來達成高效的軍事行動。這些小艇武備複雜,電子設備完善,頗具瑞典特色。

戰後,瑞典快艇以斯皮卡(Spica I,也說“斯庇卡”)開始,這型艇也被稱為角宿一星I級。為一種魚雷快艇,上層建築靠後佈置,主要武器是2+4組魚雷,著名的40炮開始上艇使用。

這型艇改進型艇有多國出口記錄,包括馬來西亞的漢蘭達級導彈艇,動力改燃氣輪機為柴油機;南斯拉夫進行了仿製,即240型導彈艇。

緊隨其後的是斯皮卡II,這型艇也被成為角宿一星II級,還有音譯成諾爾徹平級、諾科平級。艇型不變,主要武器還是魚雷,重點是升級瑞典國產的雷達、指揮儀等電子設備。

這型艇建造了12艘,舷號T131-T142。後期,這型艇進行了導彈化升級,成為導彈魚雷艇,可以攜帶4枚反艦導彈,進攻能力比較強悍,稱為北歐四國的代表性裝備。

“斯皮卡”Ⅲ型艇,即為“斯德哥爾摩”級。“斯德哥爾摩”導彈艇共2艘,該級艇1985年服役,滿載排水量335噸,艦速32 節,裝備有反艦導彈,魚雷及57毫米、40毫米火炮。反潛武備是深水榴彈發射器,主要用途是將不明潛艇逼出海面。

2艘艦後期經過現代化改進,外觀識別特徵去除無尾炮,桁架桅杆改為筒型桅杆,外觀與後續的“哥德堡”級頗為相似。同時,艇上加裝拖曳聲吶,深水榴彈改進型具有摧毀小型潛艇的能力。

4艘“哥德堡”級導彈艇,是冷戰結束之後的產品。首艇於1990年2月服役,後續艇於1991-1993年建成。在 “斯德哥爾摩”基礎上,將上層建築前移以便安裝拖曳聲吶、為反潛深彈和箔條火箭提供遮蔽甲板,並採用了噴水推進器。

4艘艇陸續進行了現代化升級,重點是電子設備。深水榴彈發射器改進為多用途發射器,可發射紅外與箔條彈,電子對抗軟防禦手段也進行了升級改進。識別特徵是尾部帶隱身炮塔的40炮。

目前,瑞典海軍主力是6艘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主要武器包括:瑞典特色的4具固定式的400毫米魚雷發射督,MK3 57毫米博福斯艦炮,RBS15反艦導彈。

這型艦在雷達、紅外、可見光、水下噪音等方面採用了徹底的隱身設計,被認為是第一艘擁有實用隱身性能的軍艦。

論國土,瑞典屬於小國,但是其知名軍工產品眾多,並能獨立設計製造先進戰機。這種小強型國家,對自身定位準確,還是比韓國、土耳其等國家有自知之明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