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樓市不斷「減持」,買房還是賣房比較划算?

西安樓市不斷“減持”,買房還是賣房比較划算?

這是個好時代,也是個壞時代……

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裡說的這句話,猶如一位深邃的思想者,在晨鐘暮鼓中警醒著世人。

同樣,“這是個好時間點,也是個壞時間點”,西安樓市上的購房者,也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附加值”沒了

9月20日夜間,對於很多有多套房子、尤其是有學區房的人來說,註定會寢食難安,會輾轉反側……

這天下午,西安市房管局、西安市工商局、西安市教育局,三局聯合發文,禁止房屋銷售與學區、學校相關聯。好膩害!一紙通知,把房子的“附加值”給剝離了,那房子會降價嗎?

西安樓市不斷“減持”,買房還是賣房比較划算?

的確,當房子已成為大多數家庭最主要的資產配置方式和投資行文,對於樓市上的任何“風雲變化”,都會寢食不安,坐臥難耐……

朋友的朋友大頭哥也坐不住了,不等徹底睡醒,就把信息發過來了。“夥計,聽說有規定,房子不和學區掛鉤了,你看房我那房子會不會降價?哥可是在高位時買的,要是賠了,你嫂子要和我拼命……”

不僅如此,大頭哥又把電話打過來進一步詢問,這張突然降臨的通知,究竟會對樓市造成多大影響。

能造成多大影響,暫時不好說,但“學區房”概念要“涼”估計是大概率事件。學區房作為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是特殊環境下的一個產物。這幾年,房價有起有落,但作為房子裡的“貴族”,學區房卻一直堅挺,甚至逆勢拔高。以至於一些擁有學區房的主兒們,身材也隨之倍增。

可是,長期以來,由於學區房引起的摩擦和誤解卻時有發生,一些誤以為有了學區房就能讓小孩上學的業主們,更是把學區房當做進入名校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這紙通知,可謂是給“學區房”和樓市不規範廣告宣傳上了一個“緊箍咒”。

有人說,這一舉措,似乎給最近“涼意”漸現的樓市,又增加了一絲寒意;也有人說,買房不要輕信承諾,要看實際,就像買保健品一樣,不看廣告看療效。

大頭哥的朋友也說,作為房子,從來就只是那個鋼筋水泥壘起來的空間而已,至於升值和附加值,可能只是人為增加的一些概念而已,用一套房子來獲取進入名校的門票,或藉助這個空間來套取現金,或許,你可能只是中了別人的算盤而已。

西安樓市不斷“減持”,買房還是賣房比較划算?

“涼”了

彷彿一瞬間,火爆了兩年的西安樓市,開始迴歸理性了。大頭哥也說,最直觀的感受是,自己所住樓16層的那個樣板間,以往每天看房的人,都能把電梯用爛,可如今,一週都見不到一個看房的了。

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發佈的8月份樓市成交數據顯示,月內一線城市成交量企穩回升,各二三線城市紛紛出臺政策繼續深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樓市成交同環比均升,預計未來二三線城市市場將逐漸趨穩,市場將逐步降溫。

而且,包括北京、濟南、南京、武漢、西安、深圳、天津等地也陸續宣佈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

“是風總會過去,是雨就會停止,樓市也是一樣的,不可能妖風不停。”業內大拿老李說,今年以來,西安樓市一路堅挺,自然有上一波行情持續造成的影響,但也不乏藉著一些概念,進行相互哄抬的可能,從整體上影響了樓市的平穩。

老李坦言,你看最近一些樓盤的登記情況,比如曲江的那個叫三什麼什麼的,好幾天了,才登記了幾個人,而朋友圈裡,也有一些銷售人員進行公開叫賣了,可見,未來一段時間,西安樓市逐步分化,將是大趨勢,相對於前者自動不動“千人搶房、排隊買房”的跟風時期,當下反而是我們重新考量房子價值、冷靜選擇優質樓盤的時候。

西安樓市不斷“減持”,買房還是賣房比較划算?

該不該買房?

房價其實就是一座城市的股票,有持續加倉,也有不斷“減持”,對於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好多城市都從政策上對樓市進行減持,而手握眾多“股票”的人們,自然會反問,現在該不該賣房?現在該不該買房?

對於這個問題,大頭哥的朋友小張也不止一次的問過。他還說,現在真不知道還能幹些啥,好像除了買房子,再沒有什麼能抵制通脹,能對資產進行保值了。

那麼,現在現在到底該不該買房?如果是基於自住,那麼其實如今其實進一步觀察房子價值,進行理性考慮的好時機,因為房價不會再出現大幅上漲。當然,選擇觀望的目的是希望進一步的降價。

業內老李就曾說過,“熊市”最抗跌、“牛市”漲得快的樓盤,誰都想擁有,但誰能瞅得準,只有沉下新來,用理性的思維,科學的判斷,才能給出相對最好的答案,才能比較出哪個房子更合適。

當然,還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那些藉著概念,諸如“國家中心城市”、“自貿區”、“大灣區”、“交通規劃”等房價暴漲的城市來說,從而2017年之後就實現了翻倍,這裡面往往會有很濃厚的“投資屬性”,房價虛高十分嚴重,會有很多投資客湧進來,一旦樓市處於停滯不前的調控狀況,很可能會出現拋售。

聽了這麼多,其實就目前的市場環境而言,如果家庭存在買房自住的需求,且擁有難得的購房資格,與其糾結“要不要買、該不該買”,倒不如從自身實際出發,看看到底需不需要,資產配置合不合適,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投資回報率。

借用名人的那句話,也來說說樓市,畢竟,這不是一個壞時間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