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成就落荒地上的綠色能源「再豐收」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一村落,五萬餘塊天合光能組件整齊排開,成為一片藍色的“海洋”,為當地居民和農戶源源不斷地輸送清潔電力。這裡曾經是一片水庫消落區,一度因無法耕種而成為荒地。如今,光伏電站年平均發電量約2000萬度,每年可為當地上繳近300萬元稅收。

天合光能成就落荒地上的綠色能源“再豐收”

位於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祥周鎮甘蓮村的這片300多畝土地,由於右江魚梁航運樞紐導致里拉溝水位每天早晚時漲時落,成為水庫淹沒消落區。有什麼好辦法能因地制宜,將這片荒地再利用嗎?考慮到當地主要依賴水電和火電,電力供應短缺,若是將這裡打造成大型光伏電站,不僅可以“變荒為寶”實現土地的保值增值,更能通過綠色清潔能源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天合光能成就落荒地上的綠色能源“再豐收”

2017年,廣西西江集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這座18兆瓦的光伏大棚電站。項目總投資1億3600萬元,天合光能供應了超過5萬4000塊TALLMAX和HONEY系列多晶組件。雙面含氟組件具備良好的防水性能,更好適應場地的實際需要。為了克服淹沒消落區的土地難題,項目選擇了預製管樁技術;為了提高發電量,技術人員還在距離地面平均高度3.5米的組件上採用了國內先進的平單軸跟蹤技術。

天合光能常務副總裁印榮方表示,光伏發電項目是長期投資,天合光能的組件提供行業領先的25年線性功率質保,憑藉卓越的可靠性長久助力當地的綠色經濟發展。

天合光能成就落荒地上的綠色能源“再豐收”

這座電站是百色市田東縣的第一個新能源發電項目。項目自今年6月正式併網發電以來運轉良好,達到設計預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