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以房養老,你願意嗎?

「关注」以房养老,你愿意吗?

最近,中國銀保監會對外發布了一份通知,通知決定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以房養老模式”擴大到全國範圍來開展,一時間引發熱議。

簡單來說,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就是以房養老保險,老年人將自己的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佔有使用收益以及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置權,並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到身故。老人身故後,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產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於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作為一種創新的養老方式,以房養老四年前就已經開始試點了,但是到今天為止恐怕還有很多人並沒有聽說過和具體去了解過,究其原因,可能就在於,試點四年以來其實引發了不少的爭議,也一直沒有得到市場的真正認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試點遇冷”的背景下,為什麼還要在全國來開展呢?還有大家最關心的,以房養老是否划算,這樣的養老創新模式能走多遠?

2013年9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房養老正式進入國家政策支持的層面。到了2014年7月,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地正式開始試點。

「关注」以房养老,你愿意吗?

政策試點那年北京的康先生69歲,由於女兒不幸去世,只剩下康先生和老伴相依為命,老人的三居室房子2014年評估為305萬元。兩人與保險公司簽訂以房養老合約之後,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每月可從保險公司領取9000多元的養老金。

康先生:說合算的就是因為他給我錢,真金白銀的給我,而且讓我住在這兒,不去奔波,去把這房子怎麼的,他就讓我住這兒,可以繼續住到你老去為止,這個條件多好,是不是?

在試點政策出臺之後,武漢的朱先生也與保險公司簽訂了投保合同。

朱先生:現在的花費也比較大,現在辦的這個險種的話,我一個也可以從保費裡面多出1600多塊錢,那麼肯定對我的經濟壓力就小一點,生活方面可以稍微寬裕一些。

2016年7月,以房養老試點範圍擴大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的部分地級市。不過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有多家保險公司獲得了試點資格,但只有幸福人壽一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相關業務,共有99戶家庭139位老人完成了承保手續;簽約意向客戶201單,其中北上廣三地的保單數佔總數的80%。為什麼這樣一項不錯的試點在執行中卻並不怎麼受人待見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衛民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傳統的養老理念和養老模式一時間還難以改變。

劉衛民:從中國人的養老理念上來講,經常講養兒防老,以前很少聽說要通過房子來養老;另外所謂獨生子女一代,雖然將來可能的確會出現一個子女來贍養四位老人的局面,但當下對他們的父母來講,現在還沒有迫切到一定要通過以房養老來補充養老金這樣一個階段。

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哪些因素制約了以房養老保險的推廣呢?幸福人壽保險公司前董事長孟曉蘇表示:

孟曉蘇:雖然推動了房改這麼多年了,不少老人的房產還不是完全的產權證,像央企房有國產房有軍產房,有學校那個校產房和院產房,這些房產證都不完整,而單位不支持老人做反向抵押的時候,保險公司就不好給他們做了。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以房養老這件事在很多發達國家都有,它是養老保險體系多種方式中的一種。即便在最成熟的美國,這部分佔比可能也就是1%的樣子,相當於多一個選擇。所以並不是說試點有多麼“遇冷”,而是說本身就不必強求它能有多火熱。

「关注」以房养老,你愿意吗?

另據記者調查發現,以房養老暫時不被認可的原因,除了傳統觀念之外,還有就是老人們覺得反按揭每月給的補償太少了,甚至不如固定理財。作為提供險種的銀行和保險公司也興趣不大,不願意未來手裡拿著很多房產,增加金融風險。對於雙方的利益分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衛民說,接下來要在改進“以房養老”現有模式上多下功夫。

劉衛民:我們看現在的產品設計裡面,比如說這種安排,保險公司可能就明確提出我不參與房子升值的這樣一部分的收益,比如說這個房子原來500萬,當他去世以後,這個房子可能是變成700萬,那麼多出來這個200萬仍然返還給他的繼承人或者說他的受益人。同時我覺得對於算賬來看,保險公司它其實更擔心,因為它這種產品和一般的我們所說的人壽險,包括一些其他的一般的這種險種不一樣,它這種險種相當於一種持續性的支出,然後最終會拿到一筆收益的這樣一種險種。我覺得現在可能特別是這種大筆的險種,可能在金融創新,產品設計上相關的這些公司或者說精算師也好,他們的經驗可能還是要進一步的提高,這樣的話他才能夠對房子的這種房地產的週期,宏觀經濟的週期,包括我們全民隨著美好生活的到來,這種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才能有一個準確的估計。

劉衛民同時建議,在接下來全國推行的過程中,應該加強配套政策的出臺,遵循以房養老與居家養老相結合的思路,實現以房養老成為多層次養老體系有效補充的最終目標。

「关注」以房养老,你愿意吗?

劉衛民:我覺得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其實就是要探索發展一種適合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老年人自己的這種以房養老的模式。很多老人其實更願意在家裡,在更熟悉的環境下,在更熟悉的鄰里關係下,或者更有溫度的親情下來養老。那麼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推出或者說推進這個以房養老應該和我們的這種居家養老的這種理念,包括居家養老的這種配套服務相結合。基本養老、年金,那麼在這些之外,我們還要給消費者提供一種有效的補充。那麼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有效的補充,包括我們說的一些政策的設計,包括對於一些保險產品的金融環境、金融創新的寬容度也好,那麼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