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在育兒的道路上,別拿自己當媽會更好使

我家的孩子剛過六歲生日那年,那時身為幼兒教師的我,雖然對幼兒園的孩子能一呼百應並使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長。但對自己的孩子運用什麼樣的招數都不管用。於是,我想出了新辦法,就是不把自己看作是媽媽、是成人,要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朋友,把自己看成與孩子同齡的人。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的智商、能力、交往等水平降低,裝成跟孩子一樣,但不要在乎別人說你笨啊!

說白了,在育兒的道路上,別拿自己當媽會更好使

一、 把自己當成孩子,與孩子一起玩。

當孩子玩玩具時,你也很好奇地參與,如說:“呦!這麼好玩的玩具,我都沒見過,怎麼玩呀?”這樣孩子就會很高興,很有自信地教給你,在玩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如果遇到不怕困難的孩子,你就裝出:“我不行,快幫幫我!”的姿態,孩子就會特別熱情,想盡辦法幫助你。這樣不但樹立了孩子的自信,還培養了孩子不怕困難,願意幫助別人的好品質。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了,放棄了,你可以以孩子的口吻說:“不行,我怎麼就不會呢,我一定要弄會!”然後就不放棄的自己去研究,這樣就會影響孩子、帶動孩子,他也會默默地去研究了,這就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不怕困難的品質。

另外,在有時間的時候,也可以提議玩什麼,比如:咱們下盤棋吧!在下棋的過程中,如果想把一些下棋的術語或招數教給孩子,就裝成孩子的口吻說出來或唸叨出來,這樣在無意識中孩子就學到東西了,還減少了他的逆反心理。甚至有時也可以故意製造耍賴等一些插曲,例如:做媽媽的假裝輸了棋,故意不高興耍賴不玩了,這樣孩子會反過來勸你:人人都有輸的時候,輸了沒關係,再下一盤,你認真點就行了。這樣,無意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做人的簡單道理。

說白了,在育兒的道路上,別拿自己當媽會更好使

二、 把自己當成孩子,與孩子一起吃。

在吃飯的時候,要把自己看作和孩子一樣,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孩子愛吃的,自己也要裝出特別愛吃的樣子,先跟孩子搶著吃,然後在快沒有的時候,在互相謙讓。買回來的小食品,要與孩子共享,到超市去買吃的,也要人人有份,這樣一來,孩子倒沒了吃獨食的習慣,反而,每次吃東西都謙讓,甚至到超市買東西都知道想著別人。

三、 把自己當成孩子,要孩子來幫忙。

把自己當成孩子,不要什麼自己都行,在脫衣服的時候,可以請求的口吻:“兒子,快幫幫我,我褲腿拽不下來!”“幫我把拖鞋拿過來”等等。在做家務時,也可以說:“我怎麼掃不乾淨呀?孩子,快來幫幫我!”這樣,你把他當成一個很棒的人,他會很自豪的來幫助你。慢慢地,他會幫你做很多事,同時,會建立起自己是這家的主人的意識了。

說白了,在育兒的道路上,別拿自己當媽會更好使

四、 把自己當成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對待孩子。

跟孩子在一起,就用孩子的方式對待他,他不好好吃飯,就餓著他,他不愛護玩具圖書,就不給他玩、不給他看,同時,要求他給我承認錯誤,告訴他改了就跟你玩,他會很配合的把不好的習慣給改了,有時還會提醒你。有一次,奶奶做的餃子裡有木耳,兒子不吃,我作為媽媽沒有勸他吃,更沒有給他做別的吃的,而是對兒子說:“你真不吃嗎?你要不吃,你那一份給我吃吧,我可愛吃了。”一邊吃還一邊做很香的樣子,同時還不斷說著真好吃、真好吃,爺爺奶奶也很配合的附和著真好吃,兒子見狀小聲說:“那我嚐嚐行嗎?”我裝作不捨地說:“你不是都給我了,我還沒吃夠呢,你要嘗就嘗一小口啊!”兒子很快的答應,我就嘗一口,當嘗完一口後,不好意思地說:“媽媽我想再嘗兩個兒。”我還裝作不捨的樣子:“真是的,你都說不吃了,給我了,我那麼喜歡吃,你還要吃,好吧,我讓著你吧,就再給你兩個!”就這樣孩子慢慢吃起來,以後也很少有挑食的習慣。

總之,當你擺脫了大家長作風,真正的改變了教育觀念,你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很好的,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你還會感覺很幸福。讓每個媽媽都改變一下自身的形象與角色,嘗試做孩子的朋友吧,一旦堅持做下去,如果你家是女孩,你會體驗到她細心的關懷,如果你家是男孩,你會感受到小男子漢般的照顧。不一樣的育兒方法其樂無窮,你從中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