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突破,要麼升華:當音游不再只是音游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早就想寫一篇與音遊相關的文章了。

正好這兩天關於音遊的消息還是挺多,比如不是那麼新但也算新遊戲的《Muse Dash》,與任天堂牽手即將登錄NS;比如貓貓週五為大家介紹的新遊戲《鋼琴師》刪檔內測的進行。

作為一隻手速海星又非常喜歡音樂的音遊愛好者,貓貓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音遊這種遊戲類型吧。

音遊粗略的發展史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音遊這種遊戲形式,非要說個追本溯源的話,現代音遊的前身,是電玩廳和遊樂場所裡面的那些古董,就像98年日本KONAMI推出的跳舞機“DDR”,和隨後Namco打造的太鼓打擊器《太鼓達人》,現在我們所玩到的音遊,大多都是由這兩種高級玩具發展而來。

從電玩廳,再到移植到PC端之後出現了像《勁舞團》、《QQ音速》這一類的作品,再到現在手機平臺流行的五花八門的遊戲,音遊的運動部位歷經了用jio踩到雙手拍擊再到手指戳屏幕的變化,但“跟著節奏搖擺”總歸是不變的宗旨。

至於國人手機上的音遊,《節奏大師》大概是最被熟知的一個名字,總的來說繼承了炫舞+音速兩款端遊的特長處,打擊點下落加上賽道模式,簡化了上下左右按鍵變成最簡單的鍵盤碰觸,在後續手機上的音遊發展上,不得不說鵝廠還是起到一定啟蒙和借鑑作用的。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音遊這個大類,總體的遊戲量和RPG、STG比起來還是少,但爆款和熱門已經不少了。

比如喜歡養成的日本人有一套抽卡送音遊N連:《偶像大師》、《Love Live》、《BanG Dream》、《偶像夢幻祭》等等;雷亞喜歡用音遊講故事,於是有了逼格看上去比較高的音遊三部曲《Deemo》、《蘭空》、《Cytus II》;此外國內還有畫風比較萌的《同步音律喵賽克》、主打古風音樂的《陽春白雪》等佳作。

除了一個反向開花簡化到不能更加簡化的《鋼琴塊(別踩白塊兒)》,手機上的音遊總體的發展趨勢還是百花齊放,各有特色的,而且高分和好評比較普遍。不過貓貓今天主要介紹的兩款“後來居上”的音遊,和上面提到的,有點本質上的區別。

Muse Dash:強化遊戲性,突破自我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一款是已經紅透一時,打下了一片江山的《Muse Dash》。

市面上的音遊各有各的賣點,但從玩法層面上講,大部分都停留在“節奏大師”模式上面,即按旋律擊中積分,漏掉音符扣分,最多加個生存模式限制。與其他音遊相比,《Muse Dash》在玩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跑酷戰鬥,這是此前沒有過的音遊的新的展現形式。

我們說這是一款音遊,但《Muse Dash》橫版跑酷戰鬥模式和躲避、打擊兩種ACT的加入,大大提高了遊戲的可玩性。但如果我們說這是跑酷,隨著音樂排列的子彈和打擊點又會讓你忍不住跟著一起動次打次。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另外一點讓人青睞的是遊戲角色滿滿的二次元屬性。

《Muse Dash》的畫風和其他作品有著很大的差別,遊戲擺脫了漆黑的賽道和方形的音符,在形象的設置和色調的運用上面下了功夫,無論是角色,BOSS,還是小怪物都是粉嫩粉嫩的Q彈畫風。正如製作人說的:“我們的色彩風格是浮誇的,絢爛的。通常來說,這樣比較容易形成膚淺的感覺。但我覺得通過精心地搭配和微調,可以傳達出強烈的激情。”

畫面和玩法看上去是花裡胡哨的,又不像星動模式一樣毫無章法令人摸不著頭腦。《Muse Dash》始終只有上下兩個賽道,只要跟著旋律,打擊永遠是有規律可循的。在《Muse Dash》裡面打完一首歌,就像出去有氧運動了一圈一樣,感覺是酣暢淋漓的。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在9月14日的任天堂直面會Nintendo Direct上,官方正式宣佈國產音遊《Muse Dash》將於今年冬季登陸NS平臺。《Muse Dash》成為目前國內第一款登錄任天堂直面會的獨立遊戲,可見《Muse Dash》的紅是憑本事而非偶然,遊戲性的突破使其脫離音遊這麼一個小眾的圈子,成為一款大眾認可的遊戲。

鋼琴師:強調音樂藝術,品格昇華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而同樣是一款新的音遊,《鋼琴師》卻走了與前者截然不同的道路。

《鋼琴師》這款遊戲還在內測之中,憑目前的話題流量、預約人數和相關評論來看,《鋼琴師》的熱度遠遠不及《Muse Dash》。而且貓貓體驗過後也能認真地告訴大家,只從玩法上講,《鋼琴師》好玩嗎?不好玩,就是普通音遊的玩法,打譜子,只不過樂曲都換成了鋼琴家的名作。

正確的說,這是一款,乍一看感覺逼格很高,玩了三分鐘之後會覺得“好像也就這樣”,但關鍵是如果你熬過了三分鐘熱度的詛咒繼續堅持玩下去了,你才能領略到其中魅力——音遊是一種小眾,高雅藝術也是一種小眾,《鋼琴師》把兩個小眾圈子融合了一下。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要說古典鋼琴曲到底有多麼美妙多麼好聽,貓貓是說不清的,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是每一個音遊玩家都會喜歡這樣的曲子。既然如此貓貓為什麼還要推薦這款遊戲?因為貓貓從《鋼琴師》裡面看到了音遊的另一種可能性。

昇華品格,從遊戲到藝術的傳播。

這和功能遊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功能遊戲如《微積歷險記》、《我的世界》一類,利用遊戲寓教於樂,讓人們通過遊戲的形式來學習或者是瞭解某個領域,具有社會性的教育意義,《鋼琴師》也一樣,這款遊戲不僅僅是樂曲的選擇上讓人去品味鋼琴樂,遊戲的過程上也很有誠意。

有的人天生眼疾手快,打完一首困難版《野蜂飛舞》毫不費力,但大多數的玩家都是熟能生巧,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死記硬背譜子。因為很多音遊的樂符排列沒有規律,遊戲體驗是純屬“打歌”而非“彈奏”,唯有《鋼琴師》通過高低音區間、主旋律區分的方式在屏幕上還原了鋼琴演奏。

要麼突破,要麼昇華:當音遊不再只是音遊

雖然製作方的初心貓貓不瞭解,但這款遊戲的確是通過遊戲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古典鋼琴曲這種藝術,是一種功能遊戲。那麼既然古典鋼琴曲能夠做成音遊,那麼古箏、琵琶這些民族樂器,是否也能夠做成音遊,讓更多的人通過遊戲來了解、來愛上民樂的魅力呢?想到這裡,貓貓不禁開始期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