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于都縣貢江鎮地形地貌複雜,有盆地、丘陵和山地,也有寬廣的山間河谷堆積平原。四周高中間低,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的大盆地。丘陵盆地之間,大小河流匯集貢水,經縣城自東向西流去。河田村與羅坳鎮交界處的貢水河床是該鎮最低處,海拔110米,最高處古嶂崬位於西北部的倉前村,主峰海拔848.3米。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山脈

境內山脈屬南嶺山系,以貢水為界,河南為武夷山脈的延伸,河

北為雩山山脈。主要山嶺:

古嶂崬 位於倉前村,在縣城西北部15公里,海拔848.3米,為全

鎮最高峰。

梨鑽排 位於秀山村高溪腦,地下資源主要有鎢礦。

烏仙崬 境內有幾座烏仙崬。較有名的一座位於白口村與梓山鎮河坑村交界處,海拔332米,為貢江鎮東部最高峰,山上有一座烏仙廟。一座位於裡泗村,一座位於東溪村與窯塘村之間,一座位於新地村。

觀音閣 位於東溪村,山上有一洞2米多深,原來有一座庵,山下是村部所在地。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河嶺下崬 位於紅峰村,海撥200餘米,東西走向,植被較差。

雞公崬 位於橋坑村,海撥200餘米,東西走向,植被較好。

石鼓寨 位於石鼓村,海拔190餘米,南北走向,植被較好,

牛鼻子崬 位於石鼓村灣子裡,南北走向,有植被。

高嶺面 位於黃金村,東西走向,植被較差。

雞公寨 位於水南村長坑,山高50餘米,有植被。

庵背坑崬 位於農業村,東北一一西南走向,海拔200餘米,山下有龍門前庵。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於羅嶺 位於楂林村,在羅田巖對面,山頂有一石刻“於陽一覽”,為于都縣著名保護文物,植被較好。

棺材寨 位於上歐村栗子排水庫邊,海拔260餘米,為貢江鎮南部最高峰。山上有桃、梨、柿等果樹,還有2口水塘。山上地形複雜,三埂二坑,寬130餘米。蘇區時,黨的地方組織的工作人員,經常與敵人在山上週旋。

寨下崬 位於河田村寨腳下,海拔190餘米,山上設有航空標記三角架。

獅形崬 位於密坑村丁屋,南西兩面靠新陂鄉廟背村。東西走向,海拔200餘米,植被較差。山上有一座廟。

和尚崬 位於羅坪村劉屋,是一座孤山,海拔約200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山上曾建過炮樓。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水系

境內水系屬贛江水系貢水源流,大小河流密佈。主要河流:

貢水 源於福建長汀新樂山,在橋坑村老鼠嘴與梓山鎮新興村良下灣相接,流經白口、古田、縣城、水南、菜場、蘆山,河田等地,在河田村寨腳下出境。

梅江 源於寧都縣肖田鄉王陂障,在黃金村白沙壩與嶺背鎮大窩村長灘相接,流經長嶺、上窯、窯金、窯塘、橋坑、古田等地,在橋坑村的龍舌嘴與貢水匯合。

秀山河 源於秀山村印坑尾,流經隘嶺下、木梓、上雞龍山、下雞龍山、牛嘴灣、流入倉前水庫。

大山河 源於秀山村上桐木坑,流經大山、河子背、中心段、流入倉前水庫。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裡泗河 源於倉前水庫,流經井子頭、企嶺腦、五里排、雷公角、裡泗廟、下江壩、杉樹下,在永紅村圍墈上流入貢水。

東溪河 源於紅峰村老安滴嶺水,流經芭蔗坑、中油槽、下油槽、排上、和尚坑、康屋排、東溪、石子下、石陂橋等地,在紅旗村的雙橋入貢水。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石鼓河 源於石鼓村大坳腦,流經上村、蛇腦、灣子裡,流入新地村天河水庫。再經半嶺、門坎石流入貢水。

小尾河 源於利村鄉水鏡村,流經石鼓村小尾,在地背子腦與石鼓河匯合,流入天河山水庫。

南坑河 源於新地村南坑,流經枕頭排,在門坎石流入貢水。

石屋河 源於新地村烏仙崬,流經石屋、河塘坑,在門坎石流入貢水。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水南河 源於水南村獅子射尿,流經東水、竹羅坑、排子腦、大半坑,在下壩流入貢水。

上歐河 源於利村鄉洪杉村洪屋山,在上歐段水入境,流經田心陽公樹下、菖蒲塘、廟腳下、溫屋、官陂角,流陂、上井等地,在楂林村的龍頸腦流入貢水。

逕坑河 源於逕坑村大嶺腦,流經新連塘,馬安山、坪嶺,在巖坑流入密坑河。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密坑河 源於密坑村北坑,流經肖屋、黃泥塘、上丁屋、下丁屋,流入小溪河。

黃金河 源於黃金村爛泥坑,流經黃金坑,流入梅江。

橋坑河 源於黃金村荷樹窩,流經桐子庵、橋坑、楓樹排、大陂頭、流入貢水。

窯塘河 源於窯塘村烏仙崬,流經窩塘、大屋裡、窯塘、流入梅江。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于都縣貢江鎮的山脈水系

供稿方誌于都(選自《貢江鎮志》1995年版)于都在線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