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資本市場運作機制,與規範商業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健全資本市場運作機制,與規範商業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隨著資本市場建設、發展不斷推向深入,伴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並日益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資本市場運作體制機制方面的傳統、有待革新與亟須強化管理上的不足,疊加近年來商業模式上的過分倚重流量效應,賺快錢、快賺錢心態風行,發展浮躁,由此帶來商業生態上的破壞性蔓延,已經到了必須改革,以重塑社會發展形態,實現質量立國的效能型社會的時候了,從而強健國本,以養民生。

毋庸置疑,在現代商業社會,無論是資本市場建設,還是商業模式上與時俱進的迭代創新,既是經濟社會本身順應時代潮流與技術進步的自我發展嬗變,也是產品、產業、市場管理與建設突破自身邊界,向現代要效益要市場紅利的內生本能。我們沒有理由任由這種紅利效應帶來的經濟社會現代化跨越式發展白白喪失,錯失時代機遇,但我們也沒有理由任由這種在時代浪潮裹挾下人為過分發掘市場紅利帶來的巨大機遇而呈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上的巨大失衡,進而表現出一種發展上的盲目功利,人人都在打著商業創新的幌子快賺錢賺快錢,甚至在盲目創業創新過程中明目張膽地行使著一種商業欺詐,依靠各種花哨的平臺、項目與運作方式攫取不當得利,商業倫理盡皆掃地。

健全資本市場運作機制,與規範商業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當這種缺乏商業倫理,肆意攫取商業利潤帶來的所謂商業模式創新,進而在移動互聯時代趨之若鶩的流量效應帶動下獲得商業的巨大發展成功,然後藉助商業、平臺本身的盈利,躋身資本市場,1元股份通過資產一評估,就可以獲得N倍的發行價,迅速實現資本價值與商業品牌的迅速擴大提升,接著在市場投機與資本逐利助推下,市值倍增,大股東身家不菲,進而帶動整個社會氛圍與商業發展朝著急功近利與投機炒作的風氣方向蔓延,脫實向虛,不務實業,極大損壞了社會風氣,而股權質押又迅即成為大股東變現的普遍模式,隨著越來越多的虛有其表的大量企業前仆後繼地扎堆上市,在做空機制缺乏、機構投資者規模偏弱,散戶集聚,疊加發審制和退市機制缺位等諸多積弊下,超高的市盈率和幾乎不存在破發的扭曲資本市場行為,造成資本市場急劇失血,熊市漫漫,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這樣的商業發展生態與社會發展形態,顯然離現代文明的發展要求相距甚遠,風馬牛不相及。

試想,如果商業模式上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依靠產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而帶來經濟、社會效益的持續優化提高,最終帶動商業社會不斷成熟前行,那麼這種缺乏實業內在發展邏輯的“商業空頭”不過是建立在沒有實物支撐而依靠暫時性的現金流集聚實現一時輝煌的“空中樓閣”,當成功依靠的僅僅是人氣帶來的流量效應,而不是穩紮穩打依靠努力鑽研帶來技術突破,進而實現產品、市場和商業社會的三贏,讓人們吃穿住用行不斷享受科技帶來的惠果,不斷降低社會稱本,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這才是脫離遠古社會落後生活方式的21世紀現代範本。

健全資本市場運作機制,與規範商業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不能想象,當流量平臺帶來商業模式創新的服務性營收甚至超過產品實業,即服務性收入過著比實業成本更低收入更高的重服務(商業模式的偽創新)輕實業社會格局,我們的社會無形中已經步入了輕實重虛向虛的境地,不及時回頭,懸崖勒馬,將十分危險。

本來,發展與管理是同步進行的,就是在不故意妨礙市場、社會本身前進發展的開放開明思想思維下,不斷優化改善提高對市場應變管理的能力,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政商環境,實現管理與商業兩個系統的發展平衡,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尤其值得警惕,在一味求發展,盲目尋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固有思維下,由於在謀求增長與照顧發展平衡上的輕重失衡失序,不斷激化發展與市場的內在矛盾,導致重發展過程中導致的諸多問題不能得到重視解決,問題不斷堆積,趨於嚴重,加上管理上的長期缺位、錯位、越位,不作為亂作為顯化,逐漸讓問題難解無解,最後在心不在焉積重難返之下,只能一味維丨穩,出此下策,形成一種固化思維。

由此可見,既懂經濟又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是現代經濟社會政府系統尤其是處於領導管理崗位上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在我們的經濟改革與建設進程中,對這一能力建設的要求還亟待加強,在這一進程中,我們要走的路依然漫長,但跨越這一漫長的路途當中所呈現的亟需解決當下的短期行為,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健全資本市場運作機制,與規範商業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