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讓我煩躁、吐露出我的失望和希望、被評論有病,適宜嗎

事情讓我煩躁、吐露出我的失望和希望、被評論有病,適宜嗎

前幾天我發表了一篇《年輕人,不要在碰網貸和信用卡了,給父母留條活路吧》有網友作出這樣的評論:

事情讓我煩躁、吐露出我的失望和希望、被評論有病,適宜嗎

|看了這個評論,我的心裡五味翻騰,我在努力的自省,我真的犯病了嗎?


現在擺在我面前的事實是:兒子,今年已經30歲了,欠著30幾萬的債務,連對象也沒有一個,哪裡有一個女孩願意跟一個欠債累累的人在一起?,又欠債又沒房沒車,戀愛結婚簡直就是一個遙遠的期望。


從社會到家庭,是從五彩繽紛回到現實,兒子不能結婚成家就是我們永遠擺不脫的責任,這個責任攤到每一個父母身上都是無法置身事外的。如果到了我們兒子這一代斷了我們的祖宗的香火,我們做父母的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


社會的不良領域讓年輕人背上了欠債負擔,孩子的青春歲月流失,還有孩子不聽家長的引導,再加上我們的老父老母正等著我們為他們盡孝,等等問題都擠壓在我們身上,叫我們如何放下?如何輕鬆?如何看成是風輕雲淡。


欠債還錢真理所在,如果兒子無力償還債務被起訴蹭大獄,那他以後還有美好的生活了嗎?那我們辛苦了一生還有意義嗎?所以我們不是好管閒事,我們做父母的有責任幫他們從困境中走出來,至少只有去親身驗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