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爲製造業降負,廣東率先出手,10大措施力度罕見(附細則)

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廣東率先出手了!

9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降低製造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訂版”)》(下稱修訂版)的通知。

重磅!為製造業降負,廣東率先出手,10大措施力度罕見(附細則)


《修訂版》顯示,廣東省政府主要從降低稅負、用地成本、社保成本、用電成本、運輸成本、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支持力度等十個方面,全方位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從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可謂罕見。

措施一: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如何降低企業稅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國家規定的稅額幅度內,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稅額標準,將車輛車船稅適用稅降低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

其次,降低符合核定徵收條件企業的購銷合同印花稅核定徵收標準。

第三,允許符合條件的省內跨地區經營製造業企業的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實行彙總繳納增值稅,分支機構就地入庫。

第四,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或者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未抵扣完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予以退還。

第五,2018年-2022年, 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在廣東再投資項目,由省市給予獎勵。

措施二: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當前我國土地資源的供需矛盾較大,土地價格過快上漲導致用地成本壓力上升。

《修訂版》要求,“三舊”改造土地及省追加的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優先保障先進製造業需求。

其次,納入省相關“十三五”規劃的製造業項目享受省重點建設項目待遇。

第三,如為廣東省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製造業項目,土地出讓價可按所在地土地對應工業用地最低標準的70%執行,工業用地出讓最長年限為50年。根據企業意願,對有彈性用地出讓需求的工業企業實行彈性年期出讓供地,對屆滿符合續期使用條件的,可採用協議出讓方式續期。

此外,每年還將安排一定規模的用地指標獎勵製造業發展較好的城市。

措施三: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

《修訂版》主要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險、工傷險等“五險”做了一定調整。

1、 合理確定企業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單位繳費比例高於14%的按14%執行。

2、 推動符合條件的地市實施失業保險浮動費率制度。

3、 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餘過高的統籌地區,適度降低單位繳費費率。

4、 職工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餘超過9個月的統籌地區,可將生育保險費率降到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0.5%以內,已降到0.5%的可進一步降到0.45%。

5、 對符合條件的參保單位工傷保險費率實施下浮,全省工傷保險平均費率下降20%~30%。

措施四: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1、交易層面,到2020年,確保電力市場交易電量佔廣東省內發電量比例不低於60%,支持高新技術、互聯網、大數據、高端製造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擴大跨省區電力交易規模。

2、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徵收標準降低25%。

3、督促自備電廠承擔政策性交叉補貼、降低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等措施,繼續降低全省一般工商業電價,清理和降低電網環節收費。

措施五: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1、 在省屬國有交通運輸企業全資和控股的高速公路路段,對使用粵通卡支付通行費的合法裝載的貨運車輛,試行通行費八五折優惠。

2、 推動市屬高速公路路段試行貨車通行費八五折優惠。

3、 停止審批新的普通公路收費項目,逐步取消普通公路收費。

4、 鼓勵有條件的地市通過政府補償或回購等方式自主實施車輛通行費優惠政策,制定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試點方案。

措施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是我國中小企業主要融資來源,近幾年來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規模和市場份額增長較快,小微企業信貸缺口有所緩解,但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服務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

因此,《修訂版》主要從以下方面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首先,從渠道上,除了鼓勵製造業企業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性銀行優惠政策外,還積極開拓境外資金渠道支持製造業發展,並鼓勵大型企業設立財務公司,為上下游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服務。

其次,2020年前,省財政對在境內申請上市的民營企業進行財政補助。企業上市支付的會計審計費、資產評估費、法律服務費、券商保薦費等中介費用,省財政分階段,按不超過實際發生費用的50%給予補助,每家企業補助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第三,對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民營企業獎勵50萬元,對進入“新三板”創新層的民營企業再獎勵30萬元。

第四,對在省內區域性股權市場發行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或增資擴股成功進行直接融資的民營企業,按企業融資金額的2%給予補助,每家企業補助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第五,對“廣東省高成長中小企業板”的掛牌企業按照融資金額的3%給予補助,每家企業補助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第六,鼓勵銀行、商業保理公司、財務公司等機構,為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融資。

第七,鼓勵企業利用股權出質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第八,鼓勵各地設立中小微企業設備融資租賃資金,通過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給予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支持省、市進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政策性擔保和再擔保機構。

第九,依託“數字政府”改革,進一步發揮廣東省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作用。

措施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反映了企業在遵循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時需要付出的相關成本,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其中,顯性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稅負、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隱性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因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等不到位所造成的隱形交易成本。因此,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對幫助企業降成本更具現實緊迫性。

1、 壓縮審批時間。企業開辦時間減至5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核准辦結時限減至10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辦結時限減至3個工作日。

2、 對省權限範圍內的12類工業產品實行“先證後核”審批模式、4類工業產品實行“承諾許可”審批模式。

3、 建設全省性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加強中介服務收費監管。對政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開展與本部門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進行全面清理,原則上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轉企改制或與主管部門脫鉤。

措施八: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供利用率

首先,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在工業用地、倉儲用地上對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和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建築密度的,不再徵收土地價款差額。

其次,支持和鼓勵各地建設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可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和轉讓。

第三,加大地方財政的獎補力度,大力推進“工改工”項目建設。加快完善相關用地手續,所需用地指標在試點城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中優先安排,所在地不動產登記機構要開闢綠色通道,加快辦理不動產登記。

措施九: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1、哪些行業省政府要重點培育支持?《修訂版》顯示,2020年前省財政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的萬億級製造業新興支柱產業培育予以重點支持。

2、2020年前省財政對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給予重點支持,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可享受技術改造事後獎補(普惠性)政策。

3、引導消費新需求。大力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發佈廣東消費品供給指南,實施廣東重點產品質量比對研究提升工程,開展“廣東優質”品牌認證。

4、開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試點,推動新工藝新技術應用。

5、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支持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實施數字化升級,有效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措施十: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支持力度

如何支持?50億元以上項目,由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牽頭協調,實行省直部門專員服務制。投資額100億元以上項目由廳級幹部擔任專員,50億~100億元項目由處級幹部擔任專員,全程負責跟蹤服務項目落地和建設。

有何獎勵條件?對符合獎勵條件的重大產業項目,省按照相應標準給予用地指標獎勵,其中對於投資20億元以上、符合投資強度等相關條件並完成供地手續的重大產業項目,省全額獎勵用地指標。

對各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但當年用地指標確有不足的,可按規定向省申請預支獎勵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