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催生電商「拼團大戰」?「要拼供應鏈,更要拼共贏鏈」

“拼多多”催生電商“拼團大戰”?“要拼供應鏈,更要拼共贏鏈”

2018年7月,成立三年的社交電商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隨即引發一場假貨與“山寨”的輿論大戰。受到啟發,眾多電商巨頭也覬覦社交電商“藍海”,紛紛加碼進入。

6月,京東上線“京東拼購”小程序,提供拼團項目服務,其中設置9.9元拼購專區,商品最高僅賣9.9元。8月,阿里巴巴旗下淘寶聯合支付寶上線拼團功能。“8·18”期間,蘇寧易購也上線了主打正品拼團概念的“蘇寧拼購”,並將8月8日定為“拼購日”,據稱其單日訂單量已突破500萬單。

電商紛紛加入“拼團”大戰,首先在拼什麼?“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表示,“供應鏈升級將是我們很長時間內的戰略重點。拼多多的最終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製化生產,但我們現在對上游的投入和整個產業鏈的賦能都太弱了。”

看來,黃崢最先意識到供應鏈是社交電商短板。隨著以“拼團”為代表的社交電商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黃崢的困惑能否化解,中小品牌在其中有無機會?對此,中國首家A股供應鏈上市公司怡亞通表示,“社交電商拼團,不僅拼供應鏈,更要拼共贏鏈”。

01

生於流量“死”於供應鏈

打通“最後一公里”

“拼多多”催生電商“拼團大戰”?“要拼供應鏈,更要拼共贏鏈”

黃崢曾表示,社交電商發展的驅動力是互動和供應鏈創新。拼團契合了社交時代人們願意分享好貨心理,能非常快的,把相似需求通過社交媒體聚集起來,再將其捆綁反饋給上游的生產商、產地、供應商。但遺憾的是,經過三年摸爬滾打,消費者需求被拼多多聚集後,並未反饋到最佳供應商,充斥拼多多的,反而是“小米新品”、“三星智能”等山寨版,理想和現實,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對此,曾在寶潔公司任職多年,現任怡亞通服務平臺總裁溫曉林分析,社交電商“生於流量、死於供應鏈”,很可能是看對病,開錯了藥方。

在溫曉林看來,拼多多社交電商成功的核心,在於打造一條從消費者到製造商的C2M柔性供應鏈。但電商模式天生輕資產運營,主要解決供需信息不匹配,在上游製造、生產、倉儲、物流、配送等環節缺乏積澱和優勢,這就導致消費者需求被聚集起來以後,缺乏和生產商及供應商對接的渠道。

有業內人士表示,拼多多模式具備"少量SKU+海量訂單+短爆發週期短"三大特點,黃崢甚至規劃小批量生產定製產品,這與工廠品牌較為匹配,而與上游對接,正是以怡亞通為代表供應鏈公司強項,一旦打通“最後一公里”,拼多多供需失衡矛盾很可能化解。

因此,對於拼多多因低價山寨品牌充斥而被吐槽,溫曉林表示:低價未必劣質,社交電商只要運用好供應鏈管理,通過對上游進行透明化、數據化、共享化賦能,就能夠節約成本,實現“低價優質”。以怡亞通為例,公司業務涵蓋母嬰、日化、食品、酒飲、家電五大板塊,上游對接2000多個廠家,運營40多萬個SKU,行業積澱多年。儘管黃崢表示要加強上游的投入和整個產業鏈賦能,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供應鏈升級,不妨考慮和第三方供應鏈平臺合作“打通最後一公里”,更節約成本提升效率。而隨著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等巨頭紛紛“拼團”,都可能遭遇供應鏈困惑,這也為供應鏈企業提供了機會。

02

從供應鏈到共贏鏈

核心是共享和賦能

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隨後又有企業提出“無界零售”,“盒馬生鮮”、“無人零售店”等新業態不斷誕生。在供應鏈行業,也在進行一場從“新流通”到“新零售”的變革。

在怡亞通看來,目前國內品牌商超過10萬家,終端零售商達數百萬家,中間代理商和服務商超過50萬家,行業整體“散、亂、窮、小”,只有把新流通扁平化、社區化、共享化,中國的流通行業才會有希望。而供應鏈就是一個“橋樑”,是上下游客戶在交易過程中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服務流高效運作的橋樑。新零售,就是用新流通去改造傳統零售。

“拼多多”催生電商“拼團大戰”?“要拼供應鏈,更要拼共贏鏈”

2018年4月,拼多多舉辦“拼工廠”開放日,組織消費者走進植護、可心柔兩家紙巾工廠,展示“爆款”原材料、工藝、供應鏈,成本結構等信息,解密“便宜有好貨”的商業邏輯。據悉,其29.9元包郵的紙巾有28包,每包利潤只有3.2分,高峰期一天賣出20萬單,其低成本關鍵在於定製化產品+優化供應鏈。以怡亞通為例,公司深耕母嬰、日化、食品、酒飲、家電等行業多年,對如何實現“便宜有好貨”已有諸多成功案例,可以為電商在內的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

溫曉林表示,為上下游客戶在交易過程中提供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服務流,通過共享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滿足“便宜有好貨”需求只是一個方面,供應鏈企業要向共贏鏈發展,要為合作伙伴實現賦能。

在溫曉林看來,怡亞通和拼多多,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賦能方式。拼多多主要是利用社交電商引流並聚合需求,通過C2M柔性供應鏈,為消費者和植護、可心柔這樣的製造企業搭建起橋樑。而怡亞通更多是用互聯網+供應鏈的手段,對供應鏈中C端、B端賦能,通過提升整個供應鏈效率產生價值,二者具有互補性。為此,怡亞通開展了4個方面工作。

首先,怡亞通要幫助中國終端商店變革與轉型升級。其次,怡亞通將終端商店原有被電商衝擊失去的銷量爭取回來,通過互聯網增加銷量,通過平臺使銷售量、利潤得到增長。第三,幫助終端商店做大做強,逐步成為智慧商店、未來商店。最後,通過打造“三好節”,實現新流通扁平化、社區化、共享化,最終達到“品牌+商店+消費者”共融共生。

為此,怡亞通提出採用“合夥人制”,面向全社會開放合作體系,通過項目融合、文化整合與業務聯合的“三合”戰略,第一步在全國範圍內發展60個合作伙伴,通過3-5年完成30萬家連鎖加盟。公司表示,將通過星鏈O2O服務、智慧門店系統以及所打造的線上線下聯動的“星鏈三好節”等,打造品牌聯合國,全面賦能打造30萬家新連鎖加盟店,實現從供應鏈到共贏鏈的變身。

03

現場簽約1.6億

中小品牌如何玩轉共贏

作為A股首家供應鏈上市企業,2017年怡亞通營收686億元,上游對接一大批世界500強。其實,公司很早就成立品牌孵化中心,專注為中小品牌賦能。

2017年3月,怡亞通與百潤品牌孵化項目落地。這是公司實施生態戰略後落地的首個品牌孵化項目。怡亞通以貝舒樂品牌的孵化項目為觸發點,打造與中小品牌合作共贏案例,怡亞通通過自身品牌打造、營銷策劃、分銷網絡優勢,讓貝舒樂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銷售翻倍增長。

溫曉林表示,作為供應鏈巨頭,怡亞通具備很強的營銷、分銷、市場運營能力,而中小品牌最缺乏的往往是品牌定位、市場策劃等“軟實力”,2018年7月,怡亞通成立“中國品牌成長聯盟” 創立“知本成長營”、“模式定製營”、“孵化成長營”三階營銷服務 ,就是為了幫助中小型企業,使其脫穎而出。

據悉,“中國品牌成長聯盟”整合了中國廣告協會、世界500強高管、行業智庫、怡亞通線下200萬家門店和控股10000多家門店,以及京東、天貓、唯品會、自有星鏈和連鎖加盟平臺等資源,是目前為數不多能夠“又說又練”,從策略到落地到渠道分銷的營銷聯合體。

2018年4月,曾經火遍全國的“活力28”復出與怡亞通合作,在加入“中國品牌成長聯盟”後,怡亞通為其進行品牌、產品、傳播、渠道全方位升級,在首次全國招商會上,現場簽約1.6億元,相比2017年增加20倍以上。

“拼多多”催生電商“拼團大戰”?“要拼供應鏈,更要拼共贏鏈”

合作後,活力28依託怡亞通渠道網絡進入數萬家門店,快速與消費者接觸,並進行銷售拉動,品牌打造和市場推廣計劃正在按計劃推進。

有業內人士表示,相比單純的品牌營銷諮詢策劃,怡亞通“中國品牌成長聯盟”具備“教練員+運動員”特點,同時和基金公司合作打通融資渠道,成為中小品牌的助推器,創業品牌的孵化器,在目前中小品牌和企業遭遇壓力大背景下,很可能打造出一批成功案例,成為新流通改造新零售的變局者。

“拼多多”催生電商“拼團大戰”?“要拼供應鏈,更要拼共贏鏈”

關注“中食財經(微信號:ZSCJ 360)”

“拼多多”催生電商“拼團大戰”?“要拼供應鏈,更要拼共贏鏈”

聯繫方式:18500208165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