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未來城」漸行漸近 雄安新區這些行動露端倪

“生態未來城”漸行漸近 雄安新區這些行動露端倪

9月冒了頭,10月也就不遠了,10月1日不僅是國慶小長假的開始,也是河北省《大清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實施的日子。據悉,大清河流域排放標準的核心控制區,即雄安新區全域將執行最嚴排放限值標準。

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生態環境部意見,借鑑了京津實踐,大清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劃定了核心控制區、重點控制區以及一般控制區。核心控制區5項水汙染物排放限值均為最嚴標準,接近地表水Ⅲ類水標準。

按照預期,《大清河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生效後,有望大幅削減汙染物排放,並且加快白洋淀治理和修復。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淀水生態治理和修復狀況就一直是熱點和焦點,此次新標準發佈後將又掀起一陣淨水、保水、治水的新波瀾。

為了建設“綠色新城”,雄安新區生態規劃均以“高標準”為核心,藍天、碧水、淨土全方位覆蓋。在《白洋淀流域治理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流域綜合整治之外,還有國土綠化攻堅行動,城市森林30萬畝將形成一條綠色長廊。

2018年,雄安新區還將建立汙染地塊名錄和開發利用負面清單,2020年底前預計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為建立國家級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探路。也就是說,嚴格控制用地准入,強化對重汙染行業企業建立建設的環境監管勢在必行。

目前,雄安新區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開始進一步細化各方面工作和標準。對目標未完成,或者考核不合格之類情況,相關部門將按程序追責問責。“一崗雙責”、“上下連責”等這樣的制度都會逐步常態化,也意味著環境監管加快收緊。

另外,雄安新區已經確定實行“永久性環評備案改革試點”。其內容包括,相關區域需要依法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項目,要依法實施備案管理;備案後,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依法監督檢查;若發現申報不實、違規違法、重大變更等,要依法查處;備案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作為“永久”試點,雄安新區環評備案改革作用會更為突出,對其“從頭開始”建立環境友好型的“未來城市”起著促進和導向作用。這與雄安新區規劃,終端能源消費為100%清潔能源同樣,被打上“示範”標籤。

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已經在2018國際清潔取暖峰會上透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加快形成多能互補的清潔供熱系統至關重要。而雄安新區未來的能源消費結構藍圖就是,生物質、地熱能、太陽能、天然氣等齊上陣。

當然,這不可否認還需要技術創新的支持,需要市場主體充分發揮能動性。例如,雄安新區在解決農村生活垃圾難題上,就以新技術新思路為突破點,引入了閃蒸礦化低溫裂解處理技術,為農村環境整治帶來了新的適用解決方案。

值此之際,“雄安新區綠色技術集成創新中心”的揭牌更是無異於注入了一股強大的技術動能。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各方力量集結於此,共同添磚加瓦。

總體來看,雄安新區正在循著人們理想中的家園藍圖,一步步做好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多方面構建一個“藍綠交織”的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