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000億市場或先抑後揚 環境監測趨向高速集中

逾1000億市場或先抑後揚 環境監測趨向高速集中

聚光科技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中報顯示,其營業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3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9億元,同比增長近66%。而近5年我國環境監測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提升,複合增長率接近20%,產值超過千億元。

聚光科技在年報中指出,隨著我國環境治理產業發展與裝備製造能力的提升,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迅速。考慮到環境監測設備生產技術的快速迭代與現在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愈發重視,聚光科技聚焦環境監測業務,且在有效改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情況下,精準切入市場需求。

不過,相對於汙水處理、廢氣治理等傳統環保板塊,我國環境監測行業集中度仍較低。儘管這一差異受外部環境影響,有別於市場化機制,環境監測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與國內的產業政策息相關,在此背景下去產能、環保、稅收政策對於中小企業生存影響很大。但目前本土環境監測行業集中度也越來越明顯,隨著流通渠道集中度不斷提升,小作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些中小型環境監測企業會慢慢整合或退出市場。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預計未來三年環境監測行業將高速集中,到2020年會有很大的變化。

考慮到本土環境治理技術的快速迭代與頂層設計趨向嚴苛的環境標準,我國環境監測市場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有機構測算,受益於利好政策持續深度發酵,未來4年監測行業設備銷售市場空間有望超過487億元,2018年至2020年年均監測運維市場空間則將直接攀升至百億行列。而國內環境監測行業中,自主品牌的國內業務能稱之為中堅力量的僅有數十家,憑藉廣告投入、渠道資源、人才梯隊建設的投入和終端賦能,這幾家公司的發展增速會越來越大;反之不具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很難實現這樣的高增長。

在上述大環境下,業內人士認為,環境監測行業龍頭將藉助品牌、渠道、產品三大優勢迅速搶佔市場份額。為此,包括聚光科技、先河科技等在內的龍頭企業正在積極佈局,包括重塑品牌內核、向國際化發展、數字化佈局等。以先河環保為例,公開數據顯示,在過去短短一個月內,先河環保中接連斬獲一系列重量級項目,標金額就已超過4億元。而網格化監測系統推出至今,已覆蓋全國89個城市,其他20餘個城市也已開展諮詢服務,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同樣交出亮眼成績單的還有聚光科技。2018年,聚光科技持續夯實品牌內核,通過聚焦差異化、個性化、系統化的環境監測服務,精準切入消費者需求。同時,聚光科技也在終端全面發力,提升終端渠道的覆蓋率、滲透率。誠如聚光科技自主研發的大氣環境網格化綜合監管解決方案,整個系統包含了數據採集、數據展示與分析、數據應用三大模塊,可提供全面的包含環境監測、評價、分析、應用與環境監管業務協同處置、系統運行維護保障於一體的業務體系功能。

國內券商分析指出,聚光科技環境監測業務發展符合預期,創新應用平臺持續拓展,企業客戶合作繼續深化,渠道建設穩步推進,滲透率不斷提升。渠道紅利如期釋放,對其上半年的業績提升也很很大助益。而多層次、多維度的渠道佈局也使得聚光科技不斷擴張市場,同時實現了高營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