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內篇之德充符》5.3

<5.3>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國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子立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眾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與夫子遊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立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申徒嘉是個被砍去一腳的人,他與鄭國大夫子產一起在伯昏無人門下學習。子產對申徒嘉說:“我先出去,你就等一下再走;你先出去,我就等一下再走。”第二天,兩人又在同一屋裡同席而坐。子產對申徒嘉說:“我先出去,你就等一下再走;你先出去,我就等一下再走。現在我要出去,你可以等一下再走嗎?還是你做不到呢?你看到我這個執政大人也不迴避,你與執政大人相等嗎?”申徒嘉說:“老師門下,有像你這樣的執政大人嗎?你得意自己的執政地位而看不起別人。我聽說:‘鏡子明亮,則汙垢不會堆積;汙垢堆積,則鏡子不會明亮。長期與賢人相處,就不會有過錯。’現在你應該推崇的是老師,而你還說出這麼自大的話,不是太過分了嗎?”子產說:“你已經弄成殘廢了,還想與堯這樣的聖人來比較誰更好。你衡量自己的德行,還不夠讓你反省的嗎?”申徒嘉說:“辯護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不該死的人很多;不辯護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不該活的人很少。知道事情無可奈何,就坦然接受為自己的命運,這只是有德者才做得到。走進后羿弓箭射程的中央,一定被射中;但是有人沒被射中,這是命。許多人因為自己雙腳俱全就嘲笑我雙腳不全,總是讓我憤怒不已;自從來到老師這裡,我就怒氣全消地回去了。不知老師是如何引導我走上善途的?我追隨老師已經十九年了,他從來不知道我是獨腳的人。現在你與我一起學習內在的修養,而你卻由外在的形貌來批評我,不也太過分了嗎?”子產聽了,立刻改變臉色,慚愧地說:“請你不要再說了。”

申徒嘉是假託之名。子產,原名公孫喬,鄭國大夫。伯昏無人,看名字就知道是虛構人物。子產認為自己是執政大臣,不屑與身體殘疾的申徒嘉同行,子產拜師應該是重視內在的修養,卻仍重視有形的外在,這也是一般人常有的觀念與作風,實在有待改善。

人在犯錯時還認為自己無辜,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承認自己有錯,但因為有更高的理想無法達成而自認委屈;別一種是與他人比較之下,譬如犯罪時,別人有錢請律師辯護而脫罪,自己沒錢請不起律師而需坐牢,感覺十分委屈。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莊子的重點思想之一,也是“有德者”的特徵。

莊子《內篇之德充符》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