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潛規則」背鍋跳坑誰沒經歷過,關鍵是識別與應對

職場“潛規則”背鍋跳坑誰沒經歷過,關鍵是識別與應對

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莫名的責任向我們壓過來;

這種不是由自己原因造成的責任,我們把它稱之為“鍋”。

在一個新的環鏡裡,有一些大家默許的規則,我們因為對新的環鏡不夠熟悉而無心觸碰,我們把它稱之為“坑”。

HR在企業裡承擔著銜接老闆與員工之間關係的橋樑;

我們要在企業與員工之間找準平衡點,為公司發展制定各種制度,扮演著“大管家”的角色。

因為這樣的角色定位,HR也被很多小夥伴戲稱“背鍋俠”。

背鍋/跳坑你是不是也有經歷過?記得我剛從學校出來進入公司時,就有朋友提醒我,你要先觀察清楚誰是誰,別盲目做事,小心栽坑裡。

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身為職場人,我一貫的價值觀是不害人,但是要保護好自己。

在遇到坑和鍋的時候,怎麼保護好自己呢?我認為要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

第一做到會識別,第二做出對策。

如何識別坑和鍋,如何做對策,聽聽HRgrowup群《週二思考日》眾多HR怎麼講的,也許對你行走職場有幫助。

我們在群裡從以下四點展開了團隊共創:

1、描述你曾經的跳坑/背鍋經歷2、通過這段經歷,你領悟到什麼?3、對後來的工作有哪些幫助?4、如何識別坑和鍋?


職場“潛規則”背鍋跳坑誰沒經歷過,關鍵是識別與應對


某公司HRM,座標深圳

幾年前,我接手一家公司行政人事管理工作,董秘看到我到位,甩手倉庫(主要是10多年各地廢舊辦公電腦)給我管理。

倉庫是敞開式,多家公司倉庫一起,有專人根據收件公司名,負責平時收貨。

倉庫雜亂,無人盤點。

初來公司,很多混亂。

老倉庫在我來一個月後到期,我重新找了一個封閉式倉庫,並第一次花了很大人力物力做了物品盤點。

一年後,發現無形中背了一口鍋,而當時我並不自知。

一年後一天,廣州分公司一位高層主動離職,涉及到他多年電腦資料,要留在公司;

而最初他用的電腦硬盤,據說已被拆卸運到了深圳,同批舊電腦硬盤,據說在我入職後一週左右,被當時廣州行政打包發貨,署名我收件,郵寄到了倉庫。

當時倉庫是敞開式,倉管員只要能對上公司名,直接簽收,並不經過我。

但我一個月後搬倉庫並未發現這個箱子,也不知道有這回事。

該行政也在我入職1個月左右離職。

一年後,發生了這事,原廣州行政拿出了照片底單,收件人是我。

因找不到這箱硬盤,該高管不允許離職。所有人都指向我,說硬盤箱是被我簽收了,且被我弄丟了。

我百口莫辯,感覺迎面被一口突然飛來的大扁鍋砸中。

我的領悟:

以後去任何一個環境,儘量不要有交接漏洞,漏洞可能很多是前任管理盲點。

一旦接手,責任就開始上身,且沒法用“不知道”避責。

對後來的工作幫助:

凡是交接來的工作,一定要非常慎重。原倉庫管理混亂;

且沒任何清單,收貨不通知我,我當時有“懶”的心理作祟,認為多年這樣也沒什麼問題,只是例行接手,沒想太多,為這次背鍋埋下伏筆。

如何識別坑和鍋:

1、從自己著手:工作做細緻,專業夯實,重視前任管理盲點,能有效避免自己背鍋。

2、從外界著手;多和同行互動,從別人經驗中警醒自己,讓自己變聰明,提高對坑和鍋的敏銳感知度,培養優秀的分辨能力。

職場“潛規則”背鍋跳坑誰沒經歷過,關鍵是識別與應對


某公司HRM,座標北京

這段經歷主要是離職的電話銷售提成沒有兌現,員工把公司告到仲裁索要提成,最後公司輸了,支付了該員工的銷售提成。

事情的原委是:企業規定本季度的銷售提成在當個季度末發放;

如果這期間有銷售離職就默認不要提成,當時各個部門的銷售經理都是跟著老闆很多年的,也是老油條了,這個不成文的規矩他們都是知道的。

我去了之後沒有人告訴過我,勞動合同裡面也沒有留下任何員工簽署知情書等。

有一名銷售在4月底離職,業績也不錯,他五月沒有收到提成款;

就找到公司索要,言語間比較激動,跟老闆吵了起來,老闆一氣之下衝他吼說,“他沒有按照規定時間離職,不發提成,這就是規定!”

事後,老闆問我,員工知不知道這個規定,籤沒簽過相關告知書,我當時都傻了,連我都不知道這規定!

後面我找離職員工的銷售經理瞭解情況,他怕擔責任,居然昧著良心跟我說,他之前告訴過我;

而且不止一次跟我說過,說這話的時候很大聲,故意讓其他銷售部門的人聽到,大家都認為是我的失職造成了損失。

仲裁調解當天,老闆派我去解決,意思是要求我處理好,公司不想出這個錢,當時我都有心想自己掏腰包給補上了。

那時我才剛畢業2年多,還比較小白,在仲裁調解現場,那個銷售帶了一個記者;

一個號稱hr專家的人跟我對峙,還錄音錄像,言語中還說加入這樣的公司的人也是人品有問題這類的話,我感覺特別委屈,回來就大病了一場。

我的領悟:

新加入一家公司後,要先把這家公司的底好好摸一摸,尤其涉及員工利益的規定是不是合規,還有和老員工一定要多聊聊天,先取得大家信任。

對後來的工作有哪些幫助:

後面我在進入一家公司後,原有的制度規則流程我先不插手,先梳理一下公司的架構。

與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先溝通,瞭解一下情況,包括大家對公司的評價,以及他們希望hr能給他們提供的幫助,先真誠的對待。

如何識別坑和鍋:

從事件中發現問題,比如一些員工的離職比較蹊蹺,這時就提醒我們要注意訪談了解情況;

還有空降高管時,老領導留存的資料和數據,要完整的保留並上報,及時跟更上層的領導做好溝通,隨時發現疑點。

還有就是重要員工離職,涉及競業限制和保密協議的問題要多加註意,既要有人情味,也要合法合規,保證公司利益。

在訪談過程中,當很多部門負責人對老闆的一些做法不滿意,或者覺得自己工作很壓抑等,我們要加以注意。

目前環境憑一己之力能不能改變,不要盲目接一些自己沒把握的工作;

或者不要盲目推進那些老闆想搞,但大家都不支持的活動。

升職是職場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假如加入一家公司一上來就不管別人評論和建議;

按照自己的做法,可能都沒辦法很好的這家企業活下去,更難說升職了。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待升職,就是用服務意識和做法幫助到部門,讓部門變得更團結,大家效率更高;

那麼其他部門就不會認為你來是阻礙他們,或者切割他們利益,升職也就順理成章了。

某公司HRD,座標北京

記得七八年前我剛入HR行業不久;

我的直接老大是一位非常資深、外圓內方的HRD,正趕上當時公司整體績效體系改革,我的老大讓我直接負責這個項目;

我當時說,我沒有牽頭做過這麼大項目,怕做不好會連累部門挨批。

老大說:沒問題,放心做,有我呢,有什麼不懂的直接問我。

結果在做的過程中,我有問題去問她時,她堅持說讓我按自己的理解去做。

我通過蒐集、摸索、找同行討論,做出初步方案後發給老大請她批閱指示,結果她看後說沒問題,直接轉給大老闆。

大BOSS看後,覺得會增加20%多的人工成本,績效改革成為變相漲薪,非常不悅,劈頭蓋臉地把我的老大狠批一頓;

這時我的老大說:這是D做的,她沒經驗不懂業務運營……我直接背鍋。

我的領悟:

這段經歷讓我成長不少,下屬有一定的義務替上級背鍋和抬轎子,下屬幹活得力是上級領導教導有方;

幹得不好是自己缺乏悟性,沒有很好地領會上級的深層意圖。

若領導完全授權,是對下屬的信任,想給鍛鍊機會。

若領導事必躬親,那是以身作則用心輔導下屬。

對後來的工作有哪些幫助:

後來我再帶下屬時,適當授權放權與輔導培養下屬,是每個領導人的重要職責之一,而且是一門藝術。

坑是事前主動挖好的,鍋是事後被動背上的。

某公司HRM,座標湖南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今年年初時,新加入一家公司,到崗不久就處理了一件特別棘手的問題:員工仲裁。

這件事情的背景是:工作多年的管理崗老員工與老闆關係不合,日常工作配合度很低,滿意度低,無法正常開展工作;

老闆想換人,一邊物色適合替代的人選,一邊讓我和總部溝通處理員工的事情。

當我瞭解事情經過後,也給了領導建議:如果員工不適崗及時調崗,需要走正規流程,以免引起員工勞務糾紛和仲裁。

結果領導認為只要總部領導郵件說明員工績效考核不達標,有郵件為證,接著就可以正常進入到一系列動作,包括一個辦理入職,一個辦理調崗。

結果新人入職辦理順利,被調崗的拒絕接受,最終進入仲裁和一審環節。

我的領悟:

通過這件事,我的領悟是明明知道是個錯誤的決定;

並有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自己卻沒有從HR專業角度去規避風險和制止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對後來的工作有哪些幫助:

對我後來的工作影響比較大,特別是作為HR一定要有法律意識,要懂法,雖然之前的工作中從未處理過類似事件;

但不代表著自己可以不去研究不去學習。

另外,注意溝通方式及單方面溝通有可能帶來結果和風險的把控。

如何識別坑和鍋

這個話題有點大,其實未來很多事情的發展也是未知;

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多學習、多積累,多反思,至少在進入這個事情前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該不該做;

做了後果是什麼,不做又會是怎樣一個局面,及如何改變這個現狀問題的方式方法等。

職場“潛規則”背鍋跳坑誰沒經歷過,關鍵是識別與應對


某公司HRM,座標上海

我剛開始做HR的時候,是從財務兼職HR做起的,那時什麼也不懂,也不知道約面試,打電話,怎麼說。

剛開始前兩個月邀約面試率真的很低,天天看簡歷,眼睛都看瞎了也沒有來人面試。

由於是分公司,領導來的時候剛好看到這個情況,後來就一直以為是約不到面試的人。

但是第二個月後我能力就上來了,面試率也很高,但是用人部門主管一直卡著,每次開會都說沒有面試的人。

最後年底的時候,用人部門直接說沒有完成任務是因為沒有人。

我因為做了個面試記錄表,就把數據給整理出來,避開了那個鍋,總算有驚無險。

我的領悟:

我覺得不管什麼坑什麼鍋,用能力去應對它。

當然,這期間也跟溝通有關,因為一直沒有做到有效溝通,也沒有很有效的反饋這個事情。

所以工作中要做好自己的事,也要關注外部情況 ,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有效的溝通。

這樣也是對組織目標的負責。學會做周總結和分析,並羅列出相應的對應計劃。

對後來的工作有哪些幫助:

1、能數據化的工作一定要數據化,一眼看清結果。2、發現問題要想辦法及時溝通。

如何識別坑和鍋:

做事情的時候先靜下來分析,冷靜好再做事情。

職場“潛規則”背鍋跳坑誰沒經歷過,關鍵是識別與應對


某公司HRM,座標浙江

我今年剛轉HR部門,組建培訓部,暫時還沒有遇到坑或鍋,但可以談談之前難忘的“填坑或者背鍋”經歷。

曾經我負責技術中心大概400人的團隊,主要管理團隊建設、行政薪酬、晉升考級、培訓管理、顧客服務與品質滿意度。

隨著公司擴張,市場部洽談了一個大型攝影基地基建項目,大概1000畝,預計完工時間14個月;

也是公司歷史上第一個*大的項目,投資*大。

老闆任命市場部一空降人員負責(此人有大型項目基建的經驗,也擅長與政府等外部機構打交道,此項目也是他主導洽談牽線)。

按照以往基地基建項目經驗(以往面積在5000平以內),施工方會提供整體功能區、休息區、拍攝區的整體規劃設計圖給一線部門負責人;

召開聽證會議後,市場部牽頭根據預算去執行,並且在過程中修改的很少,基本與技術部門沒有什麼關係。

項目組負責人由品質管理部、外包裝修公司、市場部組成,隨著工期的臨近,領導來工地看進度,暴露出幾個問題:

1、影棚設計的舒適性合理性與設計圖相差很大,外景接連下雨40多天,導致種植的花不能按照預期開,預定拍攝的客人不能拍攝;2、洗衣房建設區域違規搭建被衛星拍攝到,要拆除(G20召開前管理審批非常嚴格),不能投入正常使用;3、空降的負責人到項目中後期離職,未交接;4、約150名員工集體要搬家到基地附近,集中找房子超過預期成本,而且安全問題被抱怨很大。

老闆知道後把我一頓狠批,最後總結一句話:沒有及時彙報進度,導致問題比想象的要嚴重很多。

我的領悟:

首先,項目組雖然跟自己沒有直接關係;

但還是有間接關係,就好比房產公司做好房子後,交接給物業公司管理和維護,不能不管不問,應提供支持幫助和技術輔導建議等;

其次,欠缺技術外的相關知識,比如土建、工傷管理、合同管理等,導致想幫忙的時候已經非常棘手;

再次,沒有真正站在老闆角度考慮問題。

對後來的工作有哪些幫助:

主動思考項目組建後需要的服務支持、技術支持等,運作新項目時第一時間給出指導方案和意見。

主動去學習其他非專業領域的知識,比如裝修土建常識,專業HR知識,基建工程的流程等。

如何識別坑與鍋:

保持積極主動的溝通態度是第一,因為一切在變化,組織架構和內部管理的機制不一定能馬上響應和變化,所以自己的創新能力,改變能力就很重要。

個人覺得填坑或者背鍋不可怕,可以讓自己成長,多做有挑戰的事情能快速成長。

如何預防職場”坑“與”鍋“:

大家集體的思考、討論和分享,對我們在日後工作中避免此類錯誤或者事件的發生是非常有益的。

常在江湖走哪能不溼鞋,職場“坑”與“鍋”不可避免,與其抱怨,不如想想怎麼預防背鍋掉坑更有價值。

如何預防職場“坑”與“鍋”?

1、規避工作交接漏洞

在工作交接上,除交接人和接收人在交接單上簽字確認以外,添加一個監交人;

即除了兩個當事人之外,再加第三方,這樣儘可能讓我們工作交接的客觀。

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還有一個真正的承載,對各方都是一個保護,讓交接更加完善。

不要因為圖省事而給後期工作帶來更多的麻煩。

2、加強專業能力

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坑,什麼樣的鍋,我們的能力非常重要,能力強了自然有應變能力。

在交接過程中,如果我們有應變能力,就可快速找出前任管理的盲區。

其實並不是前任工作做得不好,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

我們要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快速應變能力,快速對前期工作漏洞打補丁。

用專業能力來保護自己,讓自己儘可能少掉入坑中。

加入一個公司,很多事情在前段時間沒有處理好後,經常是到我們手上問題突然出現了,結果我們一臉懵圈,完全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是這樣。

所以,在加入新公司時,要多跟老員工請教,比如規章制度等;

再去理解公司合規性的一些文件等,這些文件是否有培訓,是否有員工簽字。

這樣,我們就可以有一定的瞭解,當事情來的時候,我們也不至於太突然。

3、謹言慎行

很多時候,過往我們說過的話和留過的言,在真出問題的時候都可能都會成為某種證據。

所以我們在說話或者留言時,一定要嚴謹。

從工作角度來說,這些風險那麼大,那我們要不要繼續主動了?要不要目標?

肯定是要的,但是我們必須規避風險,謹言慎行是上策。

4、有勇有謀

遇事不能蠻幹,有時候我們還要有一點點技巧。

5、計算承受成本

關於我們是否要主動幫助別人,在這裡給出個人觀點:如果承受成本自己可以接受,這個時候我可以幫助別人。

無償幫助別人的時候,先計算自己承受成本。

6、不因害怕停止前行

困難可以幫助成長,不喜歡也要用心去經營。

經歷了這麼多事情,那些讓你覺得很鬧心的事情,都是用來成長的,不能因為害怕就停止了前行。

7、細緻處理工作

在工作中是要做一個細緻的人,習慣做筆記的人,包括數據記錄。

每天工作計劃,都要1234567列出來,做好了之後,把它調紅色的,沒有做好;

我們調整到時候什麼完成,都把它寫出來,包括所有數據做整理,對自己工作負責。

萬一以後有一些漏洞,或者需要我們拿出一個結果,我們可以拿出來清晰的數據化文件,讓事情一目瞭然。

8、主動面對和冷靜思考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們要主動面對,學會冷靜思考,還要有創新思維和應變能力。

大多數時,並不是別人把鍋扔給我們,而是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上級看到這個結果,誰也不敢去在老闆面前承擔結果,可能我們就成為了背鍋的人。

現在我們很多都是管理者,當出現問題時,要有勇氣和他們一起承擔,以身作則。

我們管理下屬時,可以適當放權,但是不能放任,需要經營和監管。

職場“潛規則”背鍋跳坑誰沒經歷過,關鍵是識別與應對


談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皇帝,發現他的菜裡面有一根頭髮。

然後,他就跑去找廚師向他問罪。廚師看到皇帝到來趕緊跪下,沒等皇帝說話;

他就說:我的刀這麼快,卻砍不掉這根頭髮,我的火這麼旺,卻燒不掉這根頭髮。皇帝一下子明白了。

皇帝說,到底是誰想取代你?

如果我們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巧妙的應變,用我們的專業知識、我們的能力、我們的知識面、我們的正確價值觀來面對。

其實領導,他們都是很聰明的。

每個HR都是在摸爬滾打中成長成熟,變得堅強堅韌。

最後我們想說,每一位HR和職場人願你眼中寫滿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