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以案釋法」說說校園欺凌那些事兒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檢察官以案釋法是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的重要內容,也是規範檢察機關司法辦案,充分保障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合法權利,提高司法公信力、促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方式。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修訂後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的規定》,標誌著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有了更明確的規範。

2018年4月3日,自治區檢察院下發通知,要求全區檢察機關偵查監督部門在偵查監督工作中開展以案釋法“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進工地”的“六進”活動。各地積極響應,開局良好。5月25日起,我們將每週推出一期【檢察官以案釋法】欄目,零距離普法,以微見著,以吐為快,以正視聽,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潤人心。讓民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提高法律意識,讓無知無畏者獲得新知,讓鋌而走險者懸崖勒馬,讓違法犯罪者悔過自新。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朗朗校園,書香四溢。你可曾想過,他們中的一些人正遭受校園欺凌。辱罵,推搡,扇耳光,腳踢……甚至使用棍棒磚頭,板凳等工具擊打受害者,這樣令人憤懣的暴力行為,卻頻頻出現在本該和諧友愛的校園當中。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小西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奇蹟男孩》,講述的是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如何進入普通學校,並重拾自信、積極面對生活的勵志故事。其中,影片的開頭就展現了小男孩因面部缺陷遭受校園欺凌的場面。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給社會、學校和家庭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校園欺凌,已經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一大困境。那麼,什麼是校園欺凌?如何及時發現和有效預防校園欺凌事件?下面請跟隨檢察官一起,起底校園欺凌那些事兒。

案情回放

2016年4月18日17時許,犯罪嫌疑人陳某軍夥同庾某(未滿14週歲)、楊某(起訴)、陳某(在逃)及陳某一名同鄉(在逃)等人,經事先商量,竄至廣西靈川縣第三中學奶茶店後面的巷子裡,語言威脅、毆打併實施搶劫,搶走劉某一部紅米2手機以及搶走莫某一部小米4C手機。經靈川縣認證中心鑑定,紅米手機價值370元人民幣,小米4C手機價值760元人民幣。

法條鏈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搶劫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本案中陳某軍的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涉嫌搶劫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之規定,陳某軍被批准逮捕。

接下來是漲姿勢的時間

01

什麼是校園欺凌?

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首次明確了學生欺凌的界定。《治理方案》指出,中小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簡單說來,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器械、網絡等,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02

校園欺凌的形式有哪些呢?

肢體、行為的傷害,包括勒索:在欺凌中,通常大家更重視的是肢體上的暴力,比如孩子在肢體上受到的傷害:可能淤青,骨折,被抓傷,被撞個大包或者出血等等,還有可能是門牙掉了。這裡面也包括勒索金錢、物品的行為。

語言傷害:除了肢體傷害,語言,也能夠帶來傷害。比如嘲笑、歧視、侮辱,再有就是威脅和恐嚇。

關係、心理上的傷害:是很間接的一種欺凌方式,包括關係上的排斥,疏忽,忽略,無視,冷漠,冷落。這種欺凌方式是不易被覺察的。因為不易被覺察,所以其傷害性往往會更強。

網絡中的傷害:比如通過QQ郵件、短信、微信微博這些方式,造謠汙衊語言攻擊然後八卦,這些其實都屬於欺凌。

值得一提的是,男生與男生之間、女生與女生之間的欺凌方式是不同的。男生會更多地使用肢體和行為上的傷害,語言上的傷害男女生都差不多,這是較為普遍性的。女生實際上會更多地採用關係和心理傷害,肢體上的暴力上會比較少一些,女生間的肢體暴力更多發生在高年級或者初中或者職高這樣的校園裡面。關係、心理的傷害是在小學期間,甚至在幼兒園期間就會發生的事情。

03

警惕!這些跡象提醒:孩子可能正在遭受校園暴力

很多孩子被欺負後,有的會感到很羞恥或是害怕被家長責罵,有的則擔心家長為自己出面後,惡霸反而會變本加厲,所以選擇沉默。

在孩子選擇沉默的情況下,就需要老師、家長們對孩子多瞭解、多觀察,發現反常行為要及時瞭解並反映給學校。當孩子出現以下不尋常的表現時,都是很重要的信號,如果感到可疑,一定要引起注意:

1、

身體傷痕,孩子身體表面無故出現瘀傷、抓傷等人為傷痕

2、孩子鞋子、衣服、文具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破損

3、如廁習慣改變,比如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廁所

4、回到家常帶著傷心、沮喪情緒,很可能在學校受到言語誹謗等精神傷害,遭遇校園暴力的孩子,可能會變得很依賴家長,並且變得孤僻、怕生,而且顯得很沒有自信

5、自我傷害傾向,任何形式的自我傷害甚至自殺行為

6、孩子非常不想上學,甚至逃學,裝病請假

7、索要、甚至偷竊家裡的錢物來替換被盜的錢或物

8、拒絕談論學校的事情或與同學之間的關係,或閃爍其詞

9、攜帶或試圖攜帶“保護”工具(棍子、刀等)去學校,並且表現出“受害者”的肢體語言,如拒絕眼神交流、聳肩弓身等

10、失眠、噩夢、尿床等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04

如何避免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危害極大,一旦發生,傷害帶有不可逆性。重點來了,萬一真的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作為學生

1、 保持鎮定。

2、 求救,上學和放學路上要儘量結伴而行,避免單獨一人行走。

3、 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如遇危險情況一定要以自身安全為先,儘可能拖延或者先滿足其要求,事後再向老師或家長報告。

4、 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衝突。同學之間保持良好互動關係,不要因為小事而產生怨恨。如遇矛盾,可尋求家長或老師的幫助。

5、 及時報告。不管遭遇怎樣的恐嚇,一定要及時向老師或者家長報告。

6、 撥打“12348”法律援助熱線等諮詢,有些學生擔心被威脅,不敢向老師、家長報告,可以通過電話、網絡等形式向有關機構諮詢和反映,尋求法律途徑獲得救濟。

7、遭受語言欺凌時,要淡然處之、無畏回應,同時自我反省、也要調整好心理、肯定自己。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作為家長

1、重視對孩子的底線教育和品格教育。當孩子受到欺負時,家長要第一時間瞭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冷靜傾聽,客觀分析。

2、給孩子做好表率。不要把不好的情緒帶給孩子,如發生一些不愉快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3、多與孩子多交流,多關心。要積極與孩子進行溝通和情感交流,並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4、避免讓孩子收看由暴力的電視影片、卡通或者玩暴力的電玩。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作為老師

1、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向學生普及基本的法律法規,教導學生應該怎麼做、不能怎麼做。

2、教育學生分清是非,慎重交朋友。要鼓勵學生正確交友,交品德好行為正直的朋友,並及時掌握學生與同學交往的情況。

3、關注校園欺凌高發時段和區域,多注意,多監督,早發現、早控制。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檢察官觀察

校園欺凌的有效防治需要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一體化聯動。預防和消除校園欺凌,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應齊抓共管,共同治理校園治理校園欺凌。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過程中,家庭教育都是至關重要的。學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的營造,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早發現苗子性問題。同時,完善校園安全教育制度。從社會角度,則應當完善反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司法機關關愛未成年人成長,重視文化環境的創建,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氛圍。

審核:何文凱

文字:鄒筱溪 李麗新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構建平安和諧容縣需要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和積極參與,當您接到自治區民調中心0771-12340的電話時,請您耐心接聽,客觀公正評價,為平安容縣點贊!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新容縣加油!

「检察官以案释法」说说校园欺凌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