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保爾森:金融風暴中的「掘金者」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尤其是那些增加"槓桿"進行投資的"激進"型投資者)以及普通民眾來說,金融風暴以及隨之而來的資產價格下跌所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以及財富的損失",更是精神與心理的加倍折磨!

約翰·保爾森:金融風暴中的“掘金者”

然而,就像 "辯證法"所表述的那樣——"物有兩面、對立統一",金融風暴對於少部分"聰明人"而言,卻是"機遇以及實踐自我投資理念"的重要渠道與來源,其中最知名且堪稱大師級的代表人物便是我們前期所講的"引發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喬治·索羅斯"以及本期將重點介紹的被譽為華爾街大空頭的"約翰·保爾森"!

其實,就像其他諸多投資大師一樣,約翰·鮑爾森自小也是受著"商業家庭氛圍"的薰陶——即雖然鮑爾森1955年出生時,他的家庭並不富有,但身為一家小型公關公司首席財務官的父親卻依然對他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使他樹立了早期財務的觀念),並且在保爾森6歲時,便接受了人生第一次商業啟蒙教育(他的祖父教他從超市買來大包裝的糖果,然後再零售給同學)!

當然,對約翰·鮑爾森投資理念產生重大影響,並促使他對華爾街產生濃厚興趣的還是鮑爾森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習期間,尤其是保爾森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聆聽了槓桿交易先驅"傑裡·科爾伯格"的演講,由此引發了他對"槓桿交易"的長期關注和研究(後期,槓桿更是成為他投資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時帶著進入華爾街的夢想,保爾森從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MBA學位,從而為他"投資理念"的形成完善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知識"儲備!

之後當約翰·保爾森進入高手如林的華爾街時,其多數時間也是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中,不過,就像蟄伏在灌木叢後的獵豹一般,他時刻都保持著警覺的目光,伺機而動,最終等到了2007年那場 "金融風暴"的來臨!

其實,早在2005年美國房地產市場還處於"瘋狂"上漲階段的時候,鮑爾森已經嗅出了房價"泡沫"或將破裂的味道——即受益於紮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研究員出身的職業經歷,保爾森更傾向於"親身"進行調查研究,他親自帶領著45人的團隊,追蹤成千上萬的房屋抵押,並逐個分析個人貸款的具體情況,就是在這種"實事求是、精細調研"的努力下,他發現"放貸者"回收資金正變得越來越困難,支撐房價上漲的基礎愈發薄弱,因而,他堅信房地產泡沫即將破滅,"次貸危機"已不可避免!

約翰·保爾森:金融風暴中的“掘金者”

與此同時,在判斷房地產存在虛假繁榮後,保爾森從2005年4月就開始部署,積極籌措資金,並最終於2006年7月,拿著籌集的1.5億美元,開始為第一隻用於做空CDO(即債務擔保憑證,一種由債務利息,如房地產債務、信用卡債務等,作為還款來源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基金建倉,並且其更是設計了一個複雜的基金交易模式——即一邊做空CDO(若房價下跌,則CDO價格將會下跌),一邊收購廉價的CDS(即信用違約互換,一種為CDO進行信用保障的保險合約,當CDO出現大量違約時,便能以少量保費成本得到鉅額的保額收入)!

不過,由於2006年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繁榮階段,因此保爾森的基金從建倉之初便持續處於虧損的狀態,但即使是在這種"虧損連連"的巨大壓力下,他依然選擇了堅持自己的判斷,並繼續加註做空CDO以及買入CDS。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深入調研、精細分析"後的"可靠結論"之上!

最終,當時間來到2006年年底時,次貸危機開始初現端倪——此時保爾森建立的第一支基金逐漸扭虧為盈,升值了20%,同時他抓緊勢頭,立馬又建立了第二支同類基金,加註自己做空CDO以及做多CDS的倉位。

而當次貸危機在2007年開始蔓延時,曾讓投資者信心百倍的CDO風險陡增,價格大幅下跌,而廉價的CDS則水漲船高,鮑爾森終於以其"紮實的知識儲備、極強的耐心以及果敢的心態"鑄就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偉大成就,並且實現了"名利"的雙收——即鮑爾森旗下兩支基金,第一支升值590%,第二支升值350%,其淨賺37億美元,基金規模也從2005年的40億美元,直衝到了280億美元。並且約翰·保爾森在華爾街隨之名聲大震——"對沖基金第一人"、"華爾街最靈的獵豹"等稱號紛紛被冠在了他頭上!

由此可見,對於約翰·鮑爾森而言,其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步步為營、運籌帷幄、精心分析、仔細調研的"結果"——畢竟,身為一個成熟投資人的鮑爾森,任何一次決策,尤其是重大的決策,都是"事件、結果發生概率與程度"的精心分析,而結果概率的分析要求"紮實嚴謹的基本面分析",如鮑爾森對房貸市場的深入調查研究;結果程度的分析則要求"交易時機與交易工具"的選擇,如鮑爾森在金融風暴尚未爆發前便開始佈局,並且選擇了"做空CDO"與"做多CDS"同時進行,從而有效提高自身收益的程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約翰·鮑爾森開始籌資並做空CDO與做多CDS的時候,美國房地產市場仍舊處於火爆的狀態之中,並且離金融風暴初顯端倪仍有不少的時間,而在此期間,鮑爾森由於使用槓桿的緣故,其虧損也是成倍的增加,而且其所遭受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損失,更是精神以及心理的雙重摺磨!

因此,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我們應當學習的是鮑爾森"身體力行、精細調研"的投資態度以及"深入分析、耐心自信"的投資理念,而對於其某些投資策略,尤其是對高槓杆的追求,最好還是結合自身性格與實力,謹慎的加以選擇!

畢竟,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槓桿即債務、不可隨意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