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30億!一不留神我國又造了一座大島,全球最大客機輕鬆起降

造島技術哪家強,地球亞洲找中國!在完成一系列國內造島工程後,日漸壯大的中國造島軍團目前正在海外大展身手。印度半島西南方大約400多公里的海域有一連串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馬爾代夫,位於該國首都馬累東北方向有一座大型環礁,環礁上建有該國唯一的一座航空港“伊卜拉欣·納西爾國際機場”,這座機場是馬爾代夫的空中門戶,對該國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

斥資30億!一不留神我國又造了一座大島,全球最大客機輕鬆起降

馬爾代夫機場

隨著近年來,馬爾代夫遊日漸火爆,只有一條跑道的馬爾代夫國際機場越來越不堪重負,每年有近70多萬人次的全球遊客,其中近12萬人次都是中國人,高居各國榜首。為了滿足中國遊客抬腿就來玩的美好願望,早在4年前馬爾代夫就與中國簽署了《伊卜拉欣·納西爾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合同協議書》,該工程總投資約30億人民幣,已於2016年7月正式動工,至今短短26個月那座機場島可以說是舊貌換新顏,下面這張對比照片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什麼是中國人的鬼斧神工:

斥資30億!一不留神我國又造了一座大島,全球最大客機輕鬆起降

造島前後對比圖

機場改擴建工程的總體設計方案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負責,在擴建以前馬爾代夫機場只能起降中型幹線客機,而擴建的標準就是以能起降世界最大型客機A380為標準的F類跑道,機場面積也由原先的6萬平方米擴大至25萬平方米,足足4倍有餘。

最精彩的部分當屬馬爾代夫機場島的填海造陸工程,整個填海工程只用了10個月就全部完成,吹沙填海總面積達75萬平方米,土石方量達540萬立方米,在這座人工島上不僅建有擴建後的F類跑道,還有3座15000立方米的大型儲油罐等機場保障設施。

斥資30億!一不留神我國又造了一座大島,全球最大客機輕鬆起降

填海造陸後的機場島

吹沙填海一般需要就地取材進行陸域吹填,但馬爾代夫機場島是由珊瑚砂組成,放眼世界大概只有中國擁有此類經驗,實際上馬爾代夫機場島的地理屬性與我國的永暑礁、美濟礁、渚碧礁一樣都是由大型環礁生長出海面的島嶼,在實施馬爾代夫機場島工程的同時,國內的多座島礁機場也已經完工,這就為馬爾代夫機場的吹沙填海工程創造了條件。

實際上像馬爾代夫機場島這樣的造島工程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小試牛刀,我國還有多款大型海上造島神器並沒有投入使用,比如天鯨號、天鯤號兩大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在天鯤號投入使用之前,天鯨號的動態始終備受國際關注,因為其所到之處立馬就能改寫地圖。

斥資30億!一不留神我國又造了一座大島,全球最大客機輕鬆起降

天鯨號自航絞吸式挖泥船

天鯨號總裝機功率可達1.9萬KW,其配置的大型鉸刀,更是劈石碎巖的利器,不僅可以開挖異常堅硬的海底花崗岩,也能疏浚航道搬運泥沙。在天鯤號服役之前天鯨號就已經是世界三大自航絞吸式挖泥船之一,隨著天鯤號的服役意味著世界四大同類船舶中國有其二,立馬就佔據了這一領域的半壁河山。

天鯤號總噸位更是超過了055型萬噸級驅逐艦達到 1.7萬噸,不僅體格更大能力也更強,配置的鉸刀功率更是超過了天鯨號的4200KW,達到了6600KW。針對複雜地質的施工能力進一步增強,泥沙最大排距也從天鯨號的6公里升級到了15公里,天鯤號也是我國從設計到施工完全獨立自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式挖泥船。

斥資30億!一不留神我國又造了一座大島,全球最大客機輕鬆起降

天鯤號自航絞吸式挖泥船

隨著我國掌握的造島核心裝備與核心技術越來越多,技術封鎖就要格外重視,以往都是國外針對我們進行封鎖,現在則是完全反過來了,我國已於去年正式全面禁止大型挖泥船的出口業務

斥資30億!一不留神我國又造了一座大島,全球最大客機輕鬆起降

填海造陸

其實不論是天鯨號還是天鯤號它們都是我國海上造島軍團中的一員,我國還有規模更大的其他類型的造島特種船舶,比如耙吸式挖泥船、鏈鬥式挖泥船、剷鬥式挖泥船、抓鬥式挖泥船等等等等,想要組建中國這樣一支大規模海上造島艦隊,需要的不僅僅是強大的綜合國力,更需要龐大的市場需求,而這兩者我們都具備,所以我們才練就瞭如今的造島能力,才敢於大聲說出:造島技術哪家強,地球亞洲找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