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衛士」姚方彬

“绿色卫士”姚方彬

姚方彬,他是武警森林部隊的“綠色衛士”,更是我們心中的“橙色勇士”。

“绿色卫士”姚方彬

他用誓不服輸的虎氣,激發從軍報國的滿腔熱血

他們家三代都是軍人,爺爺口中的戰爭歲月,父親嘴裡的軍旅回憶,使他從小就對軍營產生了深刻而炙熱的感情。18歲那年,他懷著滿腔熱血,穿上了夢寐以求的橄欖綠,踏上了北上哈爾濱的列車。到部隊後,南北氣候的差異,每天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訓練讓他身心疲憊,巨大的反差讓他很是失落,便打電話向父母傾訴。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孩子,我們知道當兵很辛苦、很不容易,你爺爺和我都是從那個時候走過來的。你想想,朝鮮戰場那麼艱苦你爺爺都挺過來了。你現在苦點、累點那有算個啥,兒子堅持住,咱們全家都等你好消息!”父親的話給他觸動很大。他想,既然來當兵,就不能怕吃苦,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訓練之中。每次訓練新科目,他都提前預習,爭取當選示範兵;每次出公差,他都埋頭苦幹,爭取幹得比別人更快更好;為了增強體能素質,每次跑五公里,他都綁上沙綁腿;別人做100個俯臥撐,我就做200個。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從同批新兵當中脫穎而出,綜合成績排在前列,緊張有序的生活也漸漸變得有意義起來。新訓結束後,由於工作表現突出,他獲得全班唯一的嘉獎,得到嘉獎後,立即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報告喜訊。媽媽激動地說:“兒子,好樣的,我們為你感到驕傲”。從那以後,他更加堅定了從軍報國的信念,也在心底埋下了永不服輸和堅韌不拔的種子。

“绿色卫士”姚方彬“绿色卫士”姚方彬
“绿色卫士”姚方彬

父母的鼓勵,給他增添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底氣和動力。部隊的褒獎,讓他相信,真正的戰士在困難面前就是要臨危不懼、決不退縮。特別是當他越來越多的瞭解到我們總隊是一支有著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的英雄部隊時,就更加激發了要做一名素質過硬的綠色衛士的決心和信心。

“绿色卫士”姚方彬
“绿色卫士”姚方彬

他用戰之必勝的底氣,砥礪永不言敗的堅韌意志

剛當班長的時候,他在大隊組織的“龍虎榜”比武考核中,連續2屆刷新了器械、五千米跑、400米障礙的成績。本來對自己體能素質還蠻有信心,但在後來的年度士官集訓時,和其它單位的戰友相比讓他感到自己還有很大差距。當時他在心裡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以此次集訓為契機,突破自己的極限。

“绿色卫士”姚方彬
“绿色卫士”姚方彬

他把5000米跑作為訓練突破的第一個內容,每次感覺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他都會在心底默唸:“姚方彬,你一定能行,挺住!”為了快速提高成績,他偷偷往跑步背的背囊裡塞了兩個啞鈴,負重的突然增加,使他的身體產生了很大的不適應,但當時心裡就是憋著一股勁,沒有什麼是不能戰勝的。一次400米障礙跑,可能是因為體力沒有跟上,他在高板落地時,腳下一不受力,腳踝扭傷,當時疼的厲害,一瘸一拐的回到宿舍後,他想,完了,這次集訓考核可能參加不了了,過了一天之後,腳踝好了一些,他一狠心,還是忍痛繼續投入到訓練之中。常鼓勵自己說“不逼自己一把,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成為了他的座右銘,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最後的考核中取得了體能、隊列、滅火指揮等5個單項科目第一和綜合成績第一的好成績,也在支隊士官集訓中連續5年綜合成績排名第一。他所帶的班軍事訓練年終考評成績連續6年在支隊位居榜首。

“绿色卫士”姚方彬“绿色卫士”姚方彬

這些經歷使他更堅信,只有在一次次突破極限的自我挑戰中,在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的歷練和沉澱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軍事素質,真正成為精武強能的標兵。

他用逢敵亮劍的霸氣,弘揚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

庭院裡跑不出千里馬,溫室裡長不出萬年松。記得2010年6月26日,在撲救呼中自然保護區跨區增援滅火戰鬥中,接到的命令是:在火頭襲來之前迅速開設防火隔離帶,控制火勢蔓延。然而,連日的滅火作戰,導致工具大量損耗,全班已經找不出幾把像樣的挖掘工具了。這時遠處山頭的濃煙已經遮住了太陽,大火燃燒的煙塵散落在周圍,參加過滅火作戰的人都知道,大火已經離我們不遠了,有幾名戰友臉上流露出了焦急的表情,在大火隨時可能襲來的危急時刻,他第一個站了出來,開始用樹枝挖腐殖層,挖著挖著,嫌戴手套影響速度,摘掉了撲火手套用雙手代替工具清理枯草。見此場景,戰友們也跟他一起用同樣的方式跪在地上幹了起來。終於,在火頭襲來之前,全班憑著雙手和簡易工具在地上扒出了一條寬3米,長200米的防火隔離帶,成功阻截火頭,保衛了目標地域安全,任務結束時他才發現他和身邊的多數戰友,十個手指因挖隔離帶變得血淋淋,甚至有的戰士手指甲都接近於脫落,但是沒有一個人抱怨,呈現在我們臉上的只有勝利的喜悅!

“绿色卫士”姚方彬“绿色卫士”姚方彬

如果說火場上的衝鋒陷陣是軍人樣子應有的體現,那麼,他認為危難時刻的職責堅守,則更能彰顯軍人樣子的深刻內涵!

2013年8月,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突襲了佳木斯同江市,支隊奉命連夜奔赴同江抗洪一線。為了在洪峰到來前完成堤壩的加固任務,他們連續奮戰了3天3夜,打木樁、填沙袋、加高堤壩,終於在洪峰來襲前守住了大堤。然而,大堤經過洪水長時間的侵襲浸泡,一直擔心的情況還是出現了,西側險段發生管湧險情,堤壩旁的水面上出現一個直徑10多釐米的漩渦,大家都知道,這漩渦下面就是漏點,如果不及時搶修,有引發決堤的危險。要想探明管湧的具體位置,就必須下水查看。這時他清楚地知道幾天的連續作戰已經使戰友們的體能超負荷的透支,因此他主動申請擔負搶堵任務,戰友們紛紛勸他說:“你發燒還沒好,還是留在岸上,讓我們來吧!”當時他想自己是班長、是骨幹,感冒發燒無所謂,一旦決堤,這一方水土就將面臨災難,因此,他二話沒說繫上安全繩,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滾滾洪水中。他用竹竿慢慢找到了水下管湧位置,帶領兩名戰友在管湧處迅速打出了兩排木樁,指揮其他戰友向管湧處投放沙袋。經過近一個多小時的努力,終於將險情排除。上岸後,戰士範根勇發現他的胳膊上有一道很長的血口子,鮮血直流,但搶險情況緊急,他從急救藥包裡拿出一塊紗布,在胳膊上纏了兩圈,又帶著戰友們又一次投入到搶險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

“關山初度塵未洗,大江歌罷再揚鞭”。正是因為有一次次大項任務的錘鍊,有一次次危難時刻的堅守,他才能一點一點得到鍛鍊和成長,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

| 本期監製:楊文嶺 主編:王 雪 陳維奇

|校對:韓興華 莊申林 楊國林 張 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