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甲醛房」問題,你有治本的辦法嗎?

“從收房、裝修到入住,週期不滿1個月”“新公寓甲醛平均超標3至8倍”“甲醛檢測弄虛作假,欺騙租客”……近日,互聯網租房平臺頻現“甲醛房”亂象,對租客健康造成危害,引起了人民日報的高度關注。

誰來檢測甲醛含量,平臺與租客往往互不認同;即使能夠證明房屋空氣有害物質超標,租住者也會面臨“不屬於合同條款”等理由,退租困難;有的租客疑因問題房屋生病,卻又發現難以證實相關病症與甲醛超標有必然聯繫。凡此種種,人民日報將其歸結為:互聯網租房平臺在安全防護、品質把控、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著短板。同時,人民日報也指出了行業監管、第三方甲醛檢測機構存在問題。

人民日報給出治理方法是:要求互聯網租房平臺,將房子何時裝修、建材質量怎樣,這些關乎租客權益,並不涉及重大商業機密的信息,及時提交備案,接受監督。要求互聯網企業,強化內部管理,承擔起社會責任。

應該說,這樣的一些治理“甲醛房”問題的方法,治標不治本。因為“甲醛房”問題的實質,其實和互聯網、平臺企業無關,而是和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有關。僅僅依靠行政監管、管理,無異於亡羊補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