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公司發錯錢員工應該退還嗎?

發錯年終獎看起來是財務部門出了問題,事實上是整個公司的管理出了大問題。

前兩天剛出了一則新聞,小東在東莞一家公司工作,12月底他收到一筆銀行匯款,提示為年終獎9000多元,但還沒等他過了高興勁兒,第二天公司就宣佈這筆錢發錯了,需要員工把獎金退回。幾十名員工共需退還約30多萬元。

咳~公司發錯錢員工應該退還嗎?

>>>>消息傳開之後,網友點評又亮了

· 讓你們開心一晚就夠了,快退回來。

· 你憑本事錯發的錢 人家憑什麼要還回去。

· 多發就多發了,年終獎9000塊又不多,這老闆太小氣了。

· 就算法律上可以不還,大部分員工還是會還的,除非不想在這公司混了。

· 單位:給你發的這錢,你們感不感動?員工:不敢動,不敢動!

咳~公司發錯錢員工應該退還嗎?

年終獎是一家企業薪酬體系的反映,年終獎的發放儘量要做到公平公正,能體現出員工的貢獻大小,最大限度發揮年終獎的作用,提高員工收入的同時,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

年終獎發得好,可以成為企業留住人才的一種手段和工具,甚至變成僱主品牌宣傳的最佳賣點,這也是近年來為什麼華為、騰訊、大疆科技經常在年底用豪車、100月年終獎做文章來宣傳企業文化。

這家公司發錯年終獎表面上看起來是財務部門出了問題,事實上應該是整個公司的管理出了大問題。

發錯錢要員工退還,公司錯在哪裡?

年終獎作為企業薪酬體系的一部分,應該有明確的發放規則和流程。

錯誤一,財務管理混亂,為什麼等錢到帳後,才發現有問題?

從一般的公司財務制度來看,年終獎能發到員工的帳號上,說明已經走完了部門核算、申報、財務審核、老闆審批、財務通知銀行、銀行發放整個流程。其中無論哪個環節把好關,都不應該讓錯誤的錢發到員工的帳號上。

錯誤二,決策失誤,為什麼讓員工退錢?

雖然從法律角度來看,就有發放標準,是因單位計算錯誤導致發錯獎金,那麼單位有權讓員工退回,但進到員工口袋裡的年終獎要退回,心裡總會不舒服。讓幾十名員工退還30多萬元,無論退還是不退,這個過程會讓這幾十名員工寒了心。

咳~公司發錯錢員工應該退還嗎?

年終獎本來是留住人才的手段,

用得不好就逼走能人了。

錯誤三,危機公關缺位,為什麼新聞曝光後企業對事件沒有任何解釋?

事件揭露之後至今,發錯錢的東莞公司一直保持沉默,沒有對媒體或公眾說明事件的始末,更未對相關員工道歉補償。也許這家沒有危機公關意識的企業負責人認為,這是公司內部事宜,無須向公眾解釋,這恰恰折射出許多中國的中小企業沒有危機公關意識的現狀。

如果此事件沒有通過媒體曝光在公眾視線之下,確實可以說是公司內部事宜,但是事實正相反。事件發生後企業如果總是用“鴕鳥心態”來逃避現實、推卸責任,那麼事件只會向著越來越惡劣的方向發酵。

知錯能改如何改,支你三大招

大招一:規範財務制度及流程

公司發現年終獎發錯之後,第一件事應該查找管理漏洞,明確責任人,規範財務制度及流程,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大招二:人心比錢重要

員工在企業工作,最希望得到不是錢而是尊重和認可。當企業發現了年終獎發錯之後,應該更關心事件對員工內心造成的影響,馬上召集所有涉事員工開會,由企業最高負責人出面就事件向所有員工道歉,通報事件發生的始末(不是所有細節),並拿出事件解決方案和時間表。

大招三:做好危機公關,轉危為機

在網絡發達、自我意識復甦的今天,危機事件已經不可能用蓋子捂住。既然發錯年終獎的事件已經被媒體廣為報道,企業負責人就應該採取“勇於擔當、及時處理、以誠相待”的策略。

如果企業在事件發生後能做到這三條,努力取得員工和公眾的諒解,樹立起有錯就改、關愛員工的僱主品牌,就真的轉危為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