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本文頭圖:向京雕塑《異境——不損獸》,小玉和雕塑的互動。

art張小玉讓你愛上有情趣的藝術乾貨,

新書《名畫中的彩蛋》噹噹在售!

在許多國家的宗教和民族中,都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萬物有靈論。他們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一切生命有機體和無機體,都具有靈性。

而英國作家吉米哈利在2010年出版了一本叫做《萬物有靈且美》的書,裡面描繪了這樣的場景:把追車當做一門藝術的狗,策劃群貓暴動的精靈古怪的老貓……動物們的溫馨感人喜劇在輪番上演著。大自然懷抱中的鄉野風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動物,構成了一副絢爛的芸芸眾生的畫卷。

動物,是萬物有靈論中的重要組成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雕塑家向京

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雕塑家向京女士,在龍美術館舉辦了自己的個人大展,前幾期回顧請戳: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這次大展中的“動物系列”。

1/4

我們總是格外偏愛“狗”。

在貓沒有成為“網紅標配”之前,我們最愛的寵物大概是狗。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狩獵女神狄安娜》,身邊有獵犬一同陪伴打獵。

西方早在古希臘神話中,就有忠實的獵犬陪伴女神左右

直至當代,因為那種沒來由的憨氣,狗也常常被人認為可能是唯一愛你勝過它自己的動物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天堂》

向京雕塑中,出現了好幾次狗的形象。

比如這隻躺在地上安然入眠的狗,你不會認為它是隻死狗,反而感覺它看起來是那樣的恬淡溫順像個小嬰兒,對世界一點都不設防,它的夢鄉就是天堂。這種單純的狀態,很讓人羨慕啊。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異境——彼處》

這是一組人和狗互動的雕塑。女孩伸著長長的胳膊,這胳膊已經誇張化成了一個鞭子式的形狀。第一眼看上去,她很像在鞭打對面的狗,但是後來想想好像並不是這個意思。雕塑的名字起的很玄,叫彼處。或者,藝術家是想要表達無論人如何窮極自己,也無法達到“狗的境界”?

這讓小玉想起劉亮程那篇《狗這一輩子》,“一條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厲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總之,稍一馬虎便會被人吃了肉剝了皮。”狗一定是有智慧的,而這智慧,大概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及。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善待我們的憂鬱,它是一隻忠實的大狗》

這件雕塑,是藝術家把精神狀態的具象化。她把憂鬱比作一種真實存在於我們內心的精神狀態,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要悅納這些不良的真實情緒。而這裡用狗來形容,也表現了狗作為忠誠的象徵意思。

2/4

人和動物。

向京的作品中,除了直接描繪動物,還有很多人和動物的互動雕塑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自*在》

這件雕塑裡雖然女孩的動作很奇特引人側目,可是主角好像還是這隻黑貓。它帶著種特別傲嬌的狀態,反而身下的女孩似乎成了取悅它的配角。貓的個性在這裡展露無遺,現代人越來越多自願成為鏟史官,大概也是愛貓這自由而不討好的性子吧。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追魚》

這件《追魚》是個名字師出有典的作品,可以結合著《逍遙遊》中”莊周與鯤“的故事來欣賞。雕塑中的小人藏在漁網之後,扭過頭去想要去看身後的魚,而魚在他身後也想要追趕人的腳步。小玉特意在這個人的身後望向他目光所及之處,但其實根本看不到他想要看的魚。人追魚魚追人,其實彼此也許窮盡一生也無法真的獲得彼此。

3/4

動物的入定和禪意。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異境——這個世界會好嗎》,小玉和雕塑的互動

”這個世界會好嗎“,是向京一個系列雕塑作品的名稱,也是藝術家對這個世界的追問。

雕塑中的這匹馬十分瘦削,矍鑠的目光裡流露著不少哀傷和憂鬱。當小玉走近這匹馬時,那種眼神真的震撼到我了。向京的作品表現人物時常常都非常不好看,但是這匹馬卻格外的美,它的肌肉線條和鬃毛都刻畫得那樣細膩,可見藝術家對動物一定是充滿著好感的。這匹向後回望的馬兒似乎在向眾人提問:“這個世界會好嗎?”帶點悲愴,又帶點理想主義。向京借動物之口向世界發出了呼喊。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異境——白銀時代》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異境——白銀時代》局部,大象的眼睛微閉,似乎要“入定”了。

“白銀時代”這個名字也是用典,它源自古希臘神話中的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白銀時代在這裡四季已經分明,人類卻變得糊塗。在家裡生活一百年也不明事理,好不容易長大成人,卻已經來日無多。他們感情發達但理智不足,互相之間已有紛爭,也不敬神,於是宙斯就把他們打發到黑暗的地下王國;而王小波的作品《白銀時代》中,也對這個詞有過描述,那是一種

對完美烏托邦世界的比喻

而這件《異境——白銀時代》也許將藝術家內心的困境表現得更為徹底。這個大象體態龐大而眼神憂鬱,它就像藝術家一樣,被灰調包裹而內心充斥著痛苦和懷疑。

但是這微閉的眼神又很像一種禪宗中的“入定”,入定的人一定會覺得全身很舒服很快樂,這快樂的感覺會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這眼睛的微睜微閉之間,也算是一種對完美解脫的嚮往吧。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異境——先知》,眼睛微閉微睜的綿羊,同樣的入定之意。

而向京還有一系列表現蛇的作品——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行嗔》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行舍》

這兩件表現蛇的作品,起的卻是像僧人一樣的名字。向京在這件作品中好像更加明確的傳遞出這種動物入禪的意味,而蛇這種極陰的動物,又恰恰在很多文化中都有著神秘意味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行嗔》,小玉和雕塑的互動。

小玉當時看到這件張開大口的紅色蛇時,其實是有一點害怕的,因為它很逼真,所以也向張開血盆大口的蛇做出對咬的姿勢。但後來想想,自己真的好傻,就像要和對面的命運抗爭一樣,那樣子真的好可笑。對待人生我們要有敬畏和順從的入禪才是。

4/4

無損獸。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向京雕塑《異境——不損獸》

在眾多動物系列中,小玉最愛也是很多人最愛的,一定還是這件《不損獸》。

如果說前面的這些動物形象,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那它就格外特別——它來自《神異經·南荒經》,這種南方的野獸像鹿但是是豬的頭,有大的牙,擅於依照人類求五穀糧食,人類飢餓難耐的時候割取它的肉,它會立即自己恢復,所以稱之為無損獸。

向京展3:看多了醜陋的人,還是動物清貴一點 | 張小玉

小玉和無損獸

這件作品我真的太愛了。

我們常常說人濁氣重則下沉、清貴氣重則會上升,而升至高空以後會化為氣體。當人在地上還有肉身之時則一定會容易受到侵害,可化作氣體之後便刀槍不入了。所以,人應當有清貴之氣,當我們的思想不再斤斤計較那“接地氣”的凡塵瑣事時,就一定會進入超凡的境界。

藝術就是種能讓人清貴之物,願我們肉身凡胎,都能在藝術之中達到精神的不損。


下一期,

小玉繼續和你聊向京大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