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好正是揚帆時 勇立潮頭敢爲先

開篇語: 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一塊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後面,是成就,是榮耀,更是責任。自2014年1月6日獲批設立以來,貴安新區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積極探索,開拓創新,苦幹實幹,不斷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值此慶祝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本報特推出“改革開放看貴安”系列報道,以新區各項改革工作為切入點,通過深入採訪,講好貴安故事,展示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豐富經驗、顯著成效和突出成績。

從一片產業空白之地到基本形成以大數據為引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貴安新區短時間內實現了“在一張白紙上繪就一張藍圖”的夢想。

作為貴安新區開發建設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新區的發展成就讓貴安新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改革辦專職副主任彭志偉感到欣喜。

彭志偉於2012年駐紮貴安新區這片土地,將近6年的時間,讓他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特別是貴安新區敢闖敢幹的改革創新精神一直讓他引以為豪。

“貴安新區是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新事物,它的成立本來就是一個改革創新。”彭志偉說。因此,貴安新區從建設之初就把改革創新的基因融入到血液裡。

那麼,貴安新區的改革,改什麼?怎麼改?

一切從零開始,貴安新區要探索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國家級新區的發展新路,在全省乃至全國樹標杆、作示範、走前列。

為此,無論是在頂層設計、融資模式,還是機構搭建、體制機制等方面,貴安新區都得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貴安新區設立之初,面臨資金和人才方面的難題。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新區組建了貴安新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通過銀行貸款破解了建設之初的資金難題。

為了豐富融資模式,貴安新區加快PPP模式推廣應用和項目落地實施,大力推動融建模式創新,提供市場化融資擔保服務,穩步推進土地一級開發。

“最初融到的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貴安新區僅花一年的時間就建設了300多公里的城市骨幹路網。”回想昔日,彭志偉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一座新城的開發建設需要人才的支撐,否則便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貴安新區在設立之初,採取借調或臨聘的方式,解決“缺人”的問題。

隨著貴安新區的不斷髮展,人才需求也隨之增加。

積極推行“僱員制”成了貴安新區創建高效靈活政府,保持公務員隊伍活力的關鍵。

“僱員制”的推行,不僅有效緩解了新區人少事多的矛盾,還拓寬了選人用人渠道,實現了人事管理模式和人才工作機制的創新。

從最初的幾十人到現如今的幾千人,在改革春風吹拂下,貴安新區的人才隊伍越來越壯大。

惟改革創新者勝!

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貴安新區除積極推進國家試點改革任務外,還立足自身實際,全力推進事關新區開發建設的“十大改革”任務,實現了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改出了成效,結出了碩果。

貴安新區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在全國率先走出審批服務“六個一”改革新路,得到中央領導批示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並在全國廣泛宣傳推廣。

貴安新區積極打造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構建了“一個平臺、兩個系統、三個終端”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模式。

貴安新區積極打造新型城鎮化樣板城市,率先建立“漏斗型”的規劃雲平臺管控機制,實現“多規合一”。

……

貴安新區的改革創新亮點還在於立足自身的改革,不斷打破體制機制藩籬,著力破解制約新區發展的瓶頸,激發市場活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由點到面,遍地開花,現如今,在貴安新區,總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改革氣息……

一路風雨一路歌!堅持改革創新,貴安新區用實際行動為全省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了一個作示範走前列的生動樣本,努力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級新區的新路子。

改革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在深化改革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貴安新區將會‘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破’,‘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不斷推深做實,助力新區的開發建設,繪就最美貴安藍圖。”對於貴安新區的未來,彭志偉信心滿滿。

■ 本報記者 高豔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