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筆試第一!上岸學姐的「小祕密」

我一直認為:

向優秀的人靠近,很大程度上應立足模仿

但模仿不是簡單的偷“範文”、抄“材料”

需要在理清邏輯、內涵的基礎之上

不斷加入自己的思考,學會適當變通

我持續分享上岸夥伴的經驗和方法

不在於標榜什麼,而是希望真正有思考力的夥伴

能多一份借鑑和參考,在公考路上少走乃至不走彎路

今天的主人公是“什麼樣的心情”

她2018年省考筆試、面試第一

雖然相比很多崗位,她的分數不算高

但有判斷力和思考力的夥伴,總能找到借鑑和啟示

經驗分享


畢業之後我就開始了備考

首先參加了2018年國考,分數很低,沒有進面

接著再戰2018年省考,筆試第一,面試第一

雖然我的筆試分數不高,很多知識也沒學到家

但還是覺得有必要把一些好的經驗分享出來,因為我就是藉著那些上岸前輩的經驗,從中獲得了很多信心和方法。

我希望我的備考歷程也能給其他還在奮鬥的小夥伴們一些幫助

也算是將愛傳遞吧

下面我簡要說一下自己在備考期間一些學習方法和走過的彎路。



從他人那裡獲得動力

我去年國考考完就知道自己沒戲了,覺得自己太不爭氣了

第二天我就重振旗鼓,開始看社區的上岸經驗貼,看了一整天,並把對自己有用適合自己的經驗和方法用本子記錄下來。

一方面是激勵自己,另一方面是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她們寫的帖子我看了很受用。

比如:

“summer 小冉冉冉 依依依然

”她們寫的帖子我看了很受用


他們的經驗貼真的對增強自己信心很有幫助,也知道他們憑什麼考上了公務員

從自己內心獲得信心

做好釜底抽薪的準備,注意,是堅定信心,而不是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有句話說得好:方向不對,越努力越窘迫。

我之前準備國考很努力,比準備省考似乎更努力,但成效甚微。

學習他人的方法

“學霸哈士奇”給我了很大的啟發,他腦子很靈活,方法多,最重要的是他會分享出來,很多知識我覺得很受用。

若別人的方法確實比自己的好用,就不要死腦筋只研究自己的那一套,分數才是目標。

當然,別人的學習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

比如我在社區看評論的時候有一位上岸大神在分享學習方法,她做片段閱讀只要看一眼關鍵詞就能做,正確率在80%以上。

但是這個我真的學不來,但是我通過劃分段落結構也能在規定時間達到80%的正確率,那麼這個時候用自己的方法就好了,無須勉強。

方法貴精不貴多,融會貫通

無論是筆試、還是面試,道理都一樣。

因為學習真的很緊張,方法太多容易亂,不易掌握。

我舉個栗子,選詞填空這個題型,我一開始正確率還是可以的,但是越往後面反而做不對了,我反思了一下,是因為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歸納了很多方法。

比如前後語境、關聯詞搭配、提示詞等等一大堆,用的時候反而不靈了,其實只要抓住一點就好了——聯繫前後文,大部分都能做出來。

因為拿出來做題目的那些片段都是一些文章、新聞等等,首先要是很嚴謹的、合理的,因此不要“刻意”去選那些冷門的。


我之前在帖子裡面看了一位夥伴的時間安排,從早上六點到晚上九點,而且非常細緻,哪幾個小時做什麼題型。

這種時間安排適合那些剋制力非常強、且效率較高的人來執行,比如說我,就不適合!

在規定的時間內做不完,佔用了後面的時間,後面的任務又完不成了;或者是這個任務沒有完成,就匆匆做下一個學習任務,導致每個學習任務都沒有完成好,整個人每天都是在渾渾噩噩和愧疚中度過,而且還沒有學好。

因此,我建議小夥伴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效率來制定時間表。

比如這個學習任務你可以在40分鐘內完成,那麼你就把計劃定為60分鐘完成,慢慢的做多了,以前需要40分鐘的現在只需要30分鐘,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調整自己的時間表了,這樣循序漸進才是對的。

一來是完成任務給自己增加了信心,二是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下才能真的把知識消化,而不是囫圇吞棗。

有的小夥伴可就會問了,我的時間本來就不多,這樣的話一天能學多少?

我的答案是:能學多少就學多少

並不是把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就等於把這些知識都吸收完了,要客觀點,總比像我這樣一天看似時間排的很滿但是什麼也沒學明白要好得多。

根據要學的東西來安排時間表、而不是看時間來安排時間表。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陷入了這個誤區,先看離考試還剩幾天,於是拼命制定時間表,把要做的事情塞進時間表裡。

這樣制定時間表的人就像是跟時間賽跑,但是永遠也跑不贏。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把白天的時間擠完了,只能壓縮晚上睡覺時間了,但是睡不好往往也學不好。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我們的學習任務來安排時間表,我們要學的是哪些,一定要抓住重點,而不是細枝末節,特別是那些時間很緊,只剩下兩個月、甚至一個月的,要把時間用在得分最多的題型上面,比如資料分析、片段閱讀等,分值高,易掌握。

我總結了一些社區裡時間緊但是學習效果顯著的夥伴:

  • 30歲左右的在讀研究生,男,花了一個月來學習行測,只學重點課程,而常識、數學運算基本上都是靠之前的累積,但是卻考了70分;


  • 近30歲離開銀行工作準備公考,女,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成功上岸,學習之前先做了幾套真題卷,找到自己薄弱區,之後的學習針對薄弱區開展,非常有重點。


總結了幾位小夥伴之後,我發現,他們在短時間之內能取得成功的方法都是:抓重點。先知道自己要些什麼,再來學習


上岸大神“鐵血的阿基米德”說了一句話: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這幾個層次暗含的道理,直到現在才明白:

學習申論不是一蹴而就的

見效慢,可能你學了很久,由於沒有學通,所以還停留在第一階段,和人家沒學申論的一樣

我申論60多一點,我同伴裸考也是和我一樣的分,這就是因為自己還沒有越過那個層次,還是很膚淺的學習。

申論練題

先學會劃分段落結構和理清中心思想

這個沒搞懂,也就只能做一題會一題,而不是做一題會一片。

你只有搞清楚這段在講什麼,揣測出命題者想要考你什麼的時候,你給出的答案才可能有高分。

申論答題不要拖沓,簡明扼要即可

我發現每次申論小模考那些得分高的小夥伴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很簡潔,字字璣珠,命中得分點

我的答題就相反,拖沓,而且還巧妙地避開了要點……

所以還是要訓練的,每次做題都要刻意訓練自己的作答,儘量簡潔。且

做題不能只做一遍,而是要過段時間再看,再做一遍,不斷找到那種感覺,我想自己如果做到這樣,70分也應該不遠了吧。

有時間的小夥伴建議在格子本上做題,一是練字,二是鍛鍊一次性寫好答案的習慣,不要來回塗改。

申論大作文是大多數人頭疼的問題,如果不是文字功底很紮實的,一開始對自己要求無須太高

要記住,初學者不要一味追求辭藻有多華麗,結構才是硬道理。先把結構搭建好,邏輯理清楚,這部分才是拿分重點,有餘力再在辭藻上下功夫。

因為我們不是寫散文而是申論!

這部分我建議小夥伴們可以去看“ 光陰的故事 ”寫的《30天,我的申論從60分到81分》

  • 大作文要提高不是多寫幾篇,而是把一篇反覆修改,反覆雕琢,從結構到邏輯都是很完整很順暢的時候,再找懂行的人幫你看看,這樣的提高才是最快的,這才是“捷徑”。
  • 我記得有一篇大作文題目是關於“老子的像水學習”,寫好了之後是花老師給我改的(直播課修改),真的改的好詳細,我在這裡真的要好好謝謝花老師,要不是他那次幫我改,我還不知道原來結構清晰是這樣,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是這樣,不能議論和對策混著寫,從那以後我的申論作文才慢慢開竅的。


  • 找範文反覆研究,每一段、每一句,如何開頭、結尾、承接等

學會閱讀

因為寫申論還是要有點積累的,看文章很有必要。

小夥伴都推薦了很多:人民日報、半月談、新聞1+1……好多選擇,但是我們不可能全部看,沒這麼多時間,只選擇一種就好了,認真研究,也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

我個人喜歡人民日報(課程中有講解),而且不能光看,要寫,最好還要讀,這樣才會有感覺。

看文章要看什麼呢?

第一看結構,那些評論員是怎麼安排結構,段落結構和每段裡面句子與句子的邏輯關係;

第二看名言名句,不斷積累,把相同類型的照抄下來,每天早上必讀;

第三,積累例子,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例子,都可以摘抄,申論寫作時就可以用得上啦。

1.只要你非常想上岸就一定能,當然前提是你已經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我這個人確實挺笨的,進步很慢,但是你看蝸牛不是也到達頂端了嗎?我一直也以”笨鳥先飛”來勸勉自己。

2.公考的備戰不是比誰更聰明,而是比誰最後成功了

。所以,調動你全身的力量去迎接這場戰爭,當然不是讓你壓榨自己。

比如,我也有懶的地方:

我這個人起不來早床,沒有辦法像其他同學那樣6點去打卡啊,看書什麼的,那就完成自己的計劃就好了,完不成也沒事,保證自己手頭上的題目弄懂了就行。

既要嚴格要求自己,但對自己的過錯不要過於內疚,否則一直在負面的情緒中度過,對學習絕對沒有益處。

真心祝願一心想上岸的夥伴們:功到自然成!

諮詢更多公考信息, QQ 358977326 驗證 頭條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