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父獨自養大2歲娃,57歲仍獨居深山辛苦賺錢,害怕黑夜和生病


浙江省江山市張村鄉雙溪口村,位於人跡罕至的深山內,交通不便,距離江山城區要驅車翻越3個小時的山路,除了在這裡住習慣了的為數不多的老人,山村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選擇了離開故土。2018年9月10日,57歲的盲人毛增林正雙手拄著竹竿探路,摸索著向山下走去。毛增林的家在半山腰的一塊坡地上,自從女兒出嫁後,他就孑然一身生活在這裡,他的屋子裡,亂七八糟地堆放著一些生活用品和農具。

堅守在山村裡漸漸老去的村民,大都以種獼猴桃為生。“人勤地不懶”,20年前,雙目完全失明的毛增林就在自己的屋後山上種起了獼猴桃。靠著種植獼猴桃的收入,毛增林獨自將女兒撫養成人。毛增林一出生時右眼就完全失明,只有左眼有微弱的視力。因為家境貧寒,從小也沒重視治療,毛增林讀到小學三年級後就輟學務農,上山砍柴、下河摸魚都幹過,動作之麻利不輸同齡人。圖為毛增林在地裡摸索著摘獼猴桃。

長大後,毛增林娶了妻子生了女兒,日子過得平平淡淡。不幸的是,在他30歲時,他的左眼也看不到任何東西了,他變成了一個雙目完全失明的人。老婆忍受不了貧窮和看似沒有希望的未來,竟狠心地丟下毛增林和2歲的女兒不辭而別,再也沒有回家。圖為毛增林挎著50斤重的獼猴桃下山。


每天早晨5點,鬧鈴聲會叫醒毛增林。雖然,對他來說,白晝眼前都是一片漆黑,沒什麼兩樣,但是,他還是保持著規律的作息。洗衣做飯,對他來說,早就是習以為常、手到擒來的事情了。打開電飯煲煮稀飯,在房前的籬笆欄上隨手摘了一根絲瓜,然後在柴禾土灶上做起了早餐。一碗粥一盤菜,果腹即可,簡單生活,恬靜心態,倒也未必不幸福。

毛增林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他卻心靈手巧,記憶力超群。在以前當地林業部門上門給毛增林提供獼猴桃種植技術幫助,希望他脫貧致富時,對於技術員所傳授的嫁接、剪枝、施肥等技術,他一點就通、一學就會,比視力正常的人學得還快。靠著屋後的6畝獼猴桃園,毛增林供女兒上了高中,走出了大山,嫁到了衢州城郊並有了自己的孩子。毛增林說,每年他都會摘幾筐最好的獼猴桃送給女兒,她最喜歡獼猴桃香甜的味道。

他的老夥伴們大都是一些同命相憐的人,要麼是身體殘疾,要麼是單身漢等。只有境遇相似的人,才能有共同的語言和感受。在毛增林看來,他和老夥伴們在一起談天說地、相互關心,是一種抱團取暖的做法。每天晚飯後,枯燥無聊之際,毛增林一般都會打開電視機聽一聽。他說:“這裡太偏僻了,收音機根本收不到臺。所以我就聽電視機打發時間,有時邊聽邊迷迷糊糊就睡著了,中途起來時才會關掉。”


今年他種的6畝獼猴桃預計收成3000多斤,在廣東的妹妹用微商幫他銷售,供不應求。上山摘獼猴桃的活他很熟練,哪裡有彎道、在哪裡摘果,他都瞭然於心。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他喘息著說體力不如以前了,但還挺得住,咬牙堅持吧!他還說,自己最害怕黑夜和生病,夜裡一個人太寂寞,生病要花錢要人照顧。他還想再種幾年獼猴桃賺些錢,等攢夠了養老錢就下山居住,他不想給女兒添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